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课件 (共52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课件 (共52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2 20:2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1.认识 “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重点)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难点)
学习目标
我会写





lóu

jìn
huánɡ
cénɡ

zhào



yān

ɡuà

chuān


zhào

不要写捺。
分布要均匀。
lóu
部首:木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楼房 高楼
造句:城市里的楼房越来越高

部首:亻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依靠 依恋
造句:奶奶是小明生活的依靠。

部首:火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炉火 火炉
造句:熊熊的炉火让人感觉非常暖和。
yān
部首:火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烟火 炊烟
造句:傍晚村庄上空飘起袅袅炊烟。
ɡuà
部首:扌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高挂 悬挂
造句:大红灯笼悬挂在门口非常喜庆。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代表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第一课时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鹳雀楼
《登鹳雀楼》背景资料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因为经常有一张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罗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我会读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lóu

jìn

qiónɡ
cénɡ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
/
/
/
/
/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白 日
傍晚的太阳

靠着

落下去了
黄 河
滔滔黄河水
入 海 流
滚滚流入大海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千 里


上 一 层 楼
想要
全部
看到
千里之外的景色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通读诗歌,思考交流: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依、尽、入、流、目、上)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黄
千里、一层
④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有: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
黄河

景色
感想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中的画面画下来: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再读诗歌,感悟情理: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学习
批判
结构梳理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景色
感想
课外拓展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读一读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代表作品:《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等。
庐山风光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望 庐 山 瀑 布












我会读




yān

yáo
chu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
香 炉
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紫色。
紫 烟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太阳
照耀
飘浮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遥 看
从远处看

悬挂
河流,这里指瀑布。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指很高很高
三 千 尺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九 天
银 河

笔直
怀疑

古人指的是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读古诗,体会诗中字的作用。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些词用得好?
再读诗歌,感受用词之妙: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写出了瀑布云雾缭绕的美。

“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
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结构梳理
远看
联想
一条白练挂山前
雄伟壮丽
以为银河从天落
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 看到的壮美山川和所感,向我们揭示了 ,
的人生哲理。
鹳雀楼
只有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 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 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庐山瀑布
赞美
描写风景的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3.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李梦阳《开先寺》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2. 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
3.______三千尺,疑是______落九天。
1.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
黄河入海流
飞流
更上一层楼
银河
二、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见,瀑布像白色的绢绸挂在山前。
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想要说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可以引用哪句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我会选
欲穷(qióng qóng) 瀑布(pù bào)
火炉(lú lóu)
二、我会写
gāo lóu yòng jìn shān chuān
( ) ( ) ( )
yān huā zhào kàn huáng sè
( ) ( ) ( )



高楼
用尽
山川
烟花
照看
黄色
随堂作业
三、快乐阅读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 ________ , 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夕阳西下,黄河奔流的景象,
还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_____________”的道理。
(3)“白日依山尽”中“依”的意思是( )
a、依靠 b、同意 c、按照
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看的远
a
四、根据不同的语境填写诗句
(1)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我看到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而下,那么壮观,不由地想起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当我因取得了成绩而骄傲时,爸爸总是对我说: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