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结里小学:董慧聪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的概念,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 怎样得出1时=60分。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老师出一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有个东西真奇怪,整天都在朝前迈;无论走了多么远,距离就是不长点,时间溜走它知道。)
学生猜出谜语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很聪明,谜底是钟表。接着出示实物钟,挂在黑板的正上方。
小朋友们,你们早上几点起床?
学生回答后,问:你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看钟表)
对了,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时、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出示钟模型
让学生拿着钟表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
(3)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
小组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模型演示:钟面划分为12大格,每个大格里都有五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并让学生数一数。
2、认识1时
提问:时针是用来表示多少小时的,时针怎样走是1小时呢?(学生回答后模型演示:转动时针,并且从数字12走到数字1。同时显示结论: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想一想:时针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也是1时?
(学生动手拨一拨钟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课件演示时针从12逐一走到12的过程)
1小时的时间,我们可以完成的事情就更多了。
让学生了解1小时的时间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如一小时步行能走五公里,火车能行几百公里,飞机能行几千里,上海通用汽车制造厂每小时生产汽车33.4辆等)。
提问:在1小时里,你可以完成哪些事情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认识1分:
提问:分针是用来表示多少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几分呢?
师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用模型演示: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拨动分针,并走动1小格。出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1分钟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数数1分钟能数到多少
在1分钟里,我们还能做多少事情呢?下面做个实验。
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做口算题,第二组读文章,第三组背乘法口诀 ,第四组抄一段话。
小组汇报1分钟内做的事情。
1分钟虽然很短,但能做很多事情,也能创造出很大的财富(如:1分钟可以炼钢15万吨……)。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用好每一分钟。
4、认识时分进率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但在实际中时针和分针总是同时转动的。那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里,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呢?小朋友自己动手拨一拨钟,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模型演示模拟钟面时针、分针运动。
引导学生概括结论:分针走过60个小格的同时,时针走过1个大格。(板书)
1时=(60)分
三、想想做做
1、现在是×时×分,这节课已经进行了×分钟。哪位小朋友知道一节课需要多少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个别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拨钟比赛(想想做做第3题)
小朋友想一想,拨一拨,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完成三个问题:
(1)分针从12走到3,要走多长时间?
(2)分针从12走到6,要走多长时间?
(3)时针从12走到3,要走多长时间?走到6呢?
小组汇报,根据回答模型演示分(时)针走的过程。
四、自我评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结:时间是宝贵的,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希望我们小朋友都能做时间的小主人,用好每一分钟,每一小时。
五、课后延伸
1、数一数自己1分钟里大约跳几下绳。
2、问问你的家长,他在1小时里能做哪些事?
板 书 设 计
认识时、分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1时=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