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14 15:58:48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七下·慈溪期中)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降水 B.蒸发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地下径流)等五个环节。其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各种运河,水库,南水北调都是在改变地表径流。
【解答】地表径流主要是一些河流,人类用开挖运河等方式可影响地表径流,是受人类影响最大的,D选项正确。降水虽可人工降水但主要以自然降水为主,A错误;蒸发主要依靠太阳辐射,B错误;水汽输送主要依靠大气的运动,C错误。
故选D
2.(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有关力的单位的正确说法是(  )
A.力的单位是千克、吨
B.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
C.力的单位是米、千米
D.千米、千克、牛顿都是力的单位
【答案】B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分析即可。
【解答】力的单位是牛顿,千克、吨是质量的单位,而千米和米是长度单位,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2020七下·慈溪期中)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解答】由分析可知,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以编钟为主演奏乐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远在商周时代就用编钟演奏了,所谓“编钟”是一列大小不同的乐钟,按谱打击就可以演奏。乐钟的大小不同,主要影响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乐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体的材料、粗细、长度、宽窄、大小、松紧等都会影响它的振动频率,从而影响音调,据此分析。
【解答】乐钟的材料相同,它们的大小不同,肯定会影响振动的频率,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2020七下·慈溪期中)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牛奶 C.碘酒 D.石灰浆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必须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液体,久置不分层。
【解答】A、冰水只含一处物质,不是溶液,A错误;
B、牛奶是一种乳浊液,久置后会分层,B错误;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C正确;
D、石灰浆是一种悬浊液,久置会分层,D错误。
故选C
6.(2017七下·杭州月考)如图,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知道光在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需要光的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所以B错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在界面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相符合的是(  )
A.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B.及时拧紧水龙头
C.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
D.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要排入村边的河中,但可排入较远的河流中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五水共治”的基本理念分析即可。
【解答】A.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泼出的水会富含磷元素,对土地造成污染,故A不合题意;
B.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故B符合题意;
C.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污染,故C不合题意;
D.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排入较远的河流中,照样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下面有关声和光的现象及对应的连线中,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光的折射
C.月球上寂静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将各个选项中的现象与成因进行比较,二者不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光的折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月球上寂静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0七下·慈溪期中)现有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硝酸钾 B.升温到60℃
C.加入一定量水 D.恒温蒸发部分水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要改变质量分数,有稀释和浓缩。稀释可通过加水或加质量分数比它小的溶液。浓缩可通过减少溶剂。
【解答】A、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溶质质量不变,质量分数不变,A错误;
B、升温到60 ℃ ,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错误;
C、加入一定量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分数减小,方法可行,C正确;
D、恒温蒸发部分水后会析出部分晶体,溶液仍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仍不变,D错误。
故选C
10.(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
【解答】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那么物距u>2f,即18cm>2f,解得:f<9cm。
故选A。
11.(2020八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示意图描述的过程分析;
(2)物质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3)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A.根据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中只含有水分子,而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人类个体发育的过程可表示为(  )
A.卵细胞→胚胎→胎儿→婴儿→成熟个体
B.卵细胞→受精卵→胎儿→成熟个体
C.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成熟个体
D.受精卵→胎儿→婴儿→成熟个体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解答】人类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胚胎在子宫中继续发育成为胎儿、婴儿,分娩后经过生长发育成为成熟个体;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从试剂瓶中取出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避免试剂被污染,故A错误;
B.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错误;
C.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放在右盘,物体放在左盘,故C错误;
D.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14.(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花中的雌蕊由上到下依次为(  )
A.花柱、子房、柱头 B.柱头、花柱、子房
C.柱头、花丝、子房 D.柱头、子房、花柱
【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花常被称为花朵,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植物,又称有花植物或开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
【解答】花的雌蕊从上到下,依次是接受花粉的柱头、花柱、子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0七下·慈溪期中)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浮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特点:不稳定长期放置会分层。比较典型的如牛奶、肥皂水、植物油和水。
【解答】A、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A错误;
B、高锰酸钾固体能溶于水形成溶液,B错误;
C、碘单质(固体)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乳浊液,C错误;
D、植物油是液体不能溶于水,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了乳浊液,D正确。
故选D
16.(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月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月球的自转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解答】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故答案为:C。
17.(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A.8点20分 B.3点40分 C.2点40分 D.9点50分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即可。
【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我们可以将12点-6点之间的直线看作对称轴,像中的时针对准直线左侧2.5个刻度,那么实际的时针应该对准直线右侧2.5个刻度,也就是3点多。像中的分针对准直线右侧2个刻度,那么实际的分针对准直线左侧2个刻度,也就是40分。那么实际时刻是3:40。
故选B。
18.(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在盆景制作中,为了植物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盆中植物的顶剪掉,这是为了让(  )更好发育。
A.顶芽 B.侧芽 C.根 D.花
【答案】B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对顶芽优势的应用;
【解答】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所以生活中剪掉顶芽,是为了促进侧芽的发育;
故答案为:B。
19.(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浸入水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C.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D.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
(2)当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用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分解,即可得到木块密度;
(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4)分析水面高度的变化,再根据压强公式p=ρ液gh判断烧杯底部压强的变化。
【解答】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始终等于自身体积,即V排保持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正确;
B.当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G;
ρ液gV排=ρgV;
1g/cm3×=ρV;
解得:,故B错误;
C.在木块露出水面之前,它在水中呈上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C错误;
D.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那么前者时烧杯内水面深度较大,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前者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于后者,故D错误。
故选A。
20.(2019八上·天台期中)配制硝酸钾饱和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60℃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8克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那么溶液肯定达到饱和;
(2)比较序号②③判断正确与否;
(3)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同,那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4)根据(1)中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60℃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水的质量+硝酸钾的质量,此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可能是饱和的也可能是不饱和的,因此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可能等于8g,也可能大于8g,故A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合题意;
对比实验②③可知,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B正确不合题意;
在实验②中,溶液的质量小<水的质量+硝酸钾的质量,那么28℃时,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4g-10g=4g,因此①②都是饱和溶液,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1分;共17分)
21.(2019八上·天台期中)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体,④肥皂水,⑤泥水,⑥色拉油和水混合后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答案】①③;②④⑥;⑤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不同: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①食盐水,是有水和可溶性的氯化钠组成,故①为溶液;
②牛奶,是由水和不溶性的小液滴组成,故②为乳浊液;
③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体,因为色拉油溶于汽油,故③为溶液;
④肥皂水,由水和不溶性的小液滴组成,故④为乳浊液;
⑤泥水,由水和不溶性的固体颗粒组成,故⑤为悬浊液;
⑥色拉油和水混合后的液体,因为色拉油为不溶于水的小液滴,故⑥为乳浊液。
那么:属于溶液的是 ①③ ,属于乳浊液的是 ②④⑥ ,属于悬浊液的是⑤ 。
22.(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根据右等高线地形图,试回答:
①A、B两点的高度差为   m。②A、B两点附近的地形哪个更陡峭一些?   。
【答案】150;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解答】由图可知,A处的海拔高度为50m,而B处海拔高度为200m,所以AB两点的高度差为150m;由图可知,B点附近等高线密集,而A点附近等高线稀疏,所以B点更加陡峭;
故答案为:150;B。
23.(2020·金华·丽水)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答案】(1)水汽输送
(2)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示水循环为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也称大循环)。 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等四个环节;
2、水资源丰富,蒸发(蒸腾)强烈,降水量大的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
【解答】(1) 序号② 箭头从海洋上空云层指向陆地上空云层,表示云层由海洋上空进入到陆地上空所以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2)A、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A错误;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沙漠地区缺水,水循环极不活跃,B错误;
C、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水资源丰富,森林又能促进水的蒸腾,所以是水循环较活跃的地区,是三选项中最活跃的,所以选C。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 (2)C
24.(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如图是验证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装置,现把它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请分析:
(1)A种子   萌发,B种子   萌发,C种子   萌发。(填“能/不能”)
(2)比较   和   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比较   和   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3)若要使贮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答案】(1)不能;能;不能
(2)A;B;B;C
(3)放在低温、干燥的地方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环境的温度均适宜,A种子没有水分,所以无法萌发,B种子有空气、水分,可以萌发,C种子没有空气,无法萌发;
(2)A与B对比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B与C对比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
(3)保证贮藏的种子不萌发,只要温度、空气、水分,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即可,所以放在低温、干燥的地方即可;
故答案为:(1)不能;能;不能;(2)A;B;B;C;(3)放在低温、干燥的地方。
25.(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印尼当地时间2006年5月27日晨5时53分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6200多人死亡,四万余人受伤(印尼政府6月1日公布)。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在   地区和   地区,这与世界主要火山分布区较为相似。
【答案】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震带的记忆;
【解答】地震带主要分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这是世界上两大地震带;
故答案为: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6.(2019八上·长兴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仪器。
(1)根据以下实验要求,选择图中合适仪器,将对应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
②过滤粗盐水   。
(2)除了图中的仪器.(1)中的①、②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若(1)中的①实验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ACE;CD
(2)玻璃棒
(3)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其他合理即可)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及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过滤和配制溶液都需玻璃棒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多分析。
【解答】(1) ①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A量筒、C烧杯、E天平; ②过滤粗盐水需烧杯和漏斗;
(2)过滤和配制溶液还都要用到玻璃棒;
(3) 若(1)中的①实验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或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
故答案为:(1)ACE;CD;(2)玻璃棒;(3)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其他合理即可) 。
27.(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
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
第二步:甲再次与乙握手后,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
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   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2)本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这一结论,其目的在于   。
(3)实验中不是立刻观察甲手上的酵母菌,而是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再进行观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   。
【答案】(1)2
(2)既可保障实验人员安全,又具有相同的实验效果
(3)酵母菌太小,无法直接观察,培养后形成菌落,可以直接观察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菌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该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洗手能够减少病原菌的数量,所以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所以如果2号培养皿酵母菌菌落较多,则洗手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2)该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酵母菌是真菌,对人类有益,因此主要是为了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同时不影响结论;
(3)酵母菌较小刚开始时数量较少,难以观察,通过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酵母菌形成菌落,可以直接观察;
故答案为:(1)2;(2)既可保障实验人员安全,又具有相同的实验效果;(3)酵母菌太小,无法直接观察,培养后形成菌落,可以直接观察。
28.(2020八上·苍南期末)如图是小明利用金属块、弹簧测力计和小桶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
(1)实验时,使用溢水杯和小桶测量金属块排开的水。为减少实验误差,要求“在浸入金属块前,要使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请写出达到该要求的操作要点;   。
(2)小明利用甲、丙和丁三图进行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补充的实验步骤是   。
【答案】(1)加入水后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时再做实验
(2)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
(3)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人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要保证溢水杯中装满水,只靠视觉看是不够的,唯一可靠的做法就是加水加到溢水口溢出水,然后等待水不再流出为止;
(2)分析甲、丙和丁实验中不断改变的因素即可;
(3)浮力的大小可根据F浮=G-F拉计算出来,而圆柱体排开水的重力应该根据G排=G总-G桶。
【解答】(1)实验时,使用溢水杯和小桶测量金属块排开的水。为减少实验误差,要求“在浸入金属块前,要使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请写出达到该要求的操作要点;加入水后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时再做实验。
(2)丙和丁实验中,水的密度相同,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有它的深度不同,因此利用甲、丙和丁三图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补充的实验步骤是: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人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1。
四、画图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9.(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完成下列各图:
(1)如图1,请在图中画出a、b两条光线经凸透镜PQ折射后的光线。
(2)在图2中,OB是反射光线,画出它的入射光线。
(3)用60牛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0斜向上向左拉小车(图3),作用点在A点,请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该力。
【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作图。
(3)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拉力的作用点,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出一条线段表示拉力,注意按照标度确定线段的长度即可。
【解答】(1)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
②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保持不变,如下图所示:
(2)首先通过入射点O作镜面的垂线,这就是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作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A点为拉力的作用点,通过A点作出一条水平线,然后再从A点向左上方向画出一个30°的角,按照事先画出的标度确定线段的长度,如下图所示:
五、解答题(共2题;30题12分;31题5分;共17分)
30.(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 1997年2月23日,英国科学家Wilmut等人向全世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只来源于体细胞,通过克隆方式获得的克隆羊——“多莉”问世。“多莉”的培育过程可以用右图来表示。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这种方法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多莉”绵羊产生过程中与甲、乙、丙三只绵羊有关,请填写它们的作用:
①甲绵羊提供了乳腺细胞核,实际上为“多莉”提供了   ;
②乙绵羊提供了去核卵细胞,实际上为“多莉”提供了   ;
③丙绵羊提供了子宫,实际上为“多莉”提供了   。
(3)“多莉”在性状上应像    (填“甲绵羊”、“乙绵羊”或“丙绵羊”)。
(4)2001年11月29日,中国卫生部明确表示:中国政府不赞成、不支持、不接受任何克隆人实验,中国卫生部反对克隆人的理由是   (填序号)。
A.克隆立法相对滞后
B.如果克隆人早期胚胎的试验不加控制地进行下去,克隆人终将诞生
C.克隆人一旦出现,人类的许多伦理观念都会被推翻,同时会带来人种优化、宗教混乱等社会政治问题
D.克隆技术并不绝对成熟,不能保证克隆出无缺陷的人
E.大力推广克隆技术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无性
(2)遗传物质;营养物质;胚胎发育的场所
(3)甲绵羊
(4)A、B、C、D
【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解析】【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
【解答】(1)克隆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甲绵羊提供的细胞核中包含生物的遗传物;乙绵羊提供去核卵细胞,是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丙绵羊提供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即遗传物质,所以多莉与提供细胞核的甲绵羊相似;
(4)A、克隆立法相对滞后,因此克隆人会带来社会的混乱;
B、克隆人早期胚胎已经成功,如果不加以控制,克隆人必然能够诞生;
C、克隆人出现后,对伦理观念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利于社会发展;
D、目前克隆技术还不成熟,难以保证克隆后的人不出现缺陷,有缺陷的克隆人出现后出社会不利;
E、 大力推广克隆技术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观点是支持克隆的;
故答案为:(1)无性;(2)遗传物质;营养物质;胚胎发育的场所;(3)甲绵羊;(4)ABCD。
31.(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实验室保存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精确到0.1)
(2)取2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答案】(1)解:500mL=500cm3,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1.19g/cm3×500cm3×37%≈220.2g
(2)设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200g×37%=x×1.85%
x=4000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ρV计算浓盐酸的质量;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最后计算即可。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七下·慈溪期中)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降水 B.蒸发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2.(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有关力的单位的正确说法是(  )
A.力的单位是千克、吨
B.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
C.力的单位是米、千米
D.千米、千克、牛顿都是力的单位
3.(2020七下·慈溪期中)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4.(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以编钟为主演奏乐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远在商周时代就用编钟演奏了,所谓“编钟”是一列大小不同的乐钟,按谱打击就可以演奏。乐钟的大小不同,主要影响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乐
5.(2020七下·慈溪期中)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牛奶 C.碘酒 D.石灰浆
6.(2017七下·杭州月考)如图,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相符合的是(  )
A.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B.及时拧紧水龙头
C.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
D.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要排入村边的河中,但可排入较远的河流中
8.(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下面有关声和光的现象及对应的连线中,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光的折射
C.月球上寂静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直线传播
9.(2020七下·慈溪期中)现有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硝酸钾 B.升温到60℃
C.加入一定量水 D.恒温蒸发部分水
10.(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11.(2020八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12.(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人类个体发育的过程可表示为(  )
A.卵细胞→胚胎→胎儿→婴儿→成熟个体
B.卵细胞→受精卵→胎儿→成熟个体
C.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成熟个体
D.受精卵→胎儿→婴儿→成熟个体
13.(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花中的雌蕊由上到下依次为(  )
A.花柱、子房、柱头 B.柱头、花柱、子房
C.柱头、花丝、子房 D.柱头、子房、花柱
15.(2020七下·慈溪期中)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 B.
C. D.
16.(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月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月球的自转
17.(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A.8点20分 B.3点40分 C.2点40分 D.9点50分
18.(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在盆景制作中,为了植物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盆中植物的顶剪掉,这是为了让(  )更好发育。
A.顶芽 B.侧芽 C.根 D.花
19.(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浸入水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C.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D.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同
20.(2019八上·天台期中)配制硝酸钾饱和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60℃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8克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1分;共17分)
21.(2019八上·天台期中)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体,④肥皂水,⑤泥水,⑥色拉油和水混合后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22.(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根据右等高线地形图,试回答:
①A、B两点的高度差为   m。②A、B两点附近的地形哪个更陡峭一些?   。
23.(2020·金华·丽水)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24.(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如图是验证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装置,现把它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请分析:
(1)A种子   萌发,B种子   萌发,C种子   萌发。(填“能/不能”)
(2)比较   和   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比较   和   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3)若要使贮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25.(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印尼当地时间2006年5月27日晨5时53分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6200多人死亡,四万余人受伤(印尼政府6月1日公布)。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在   地区和   地区,这与世界主要火山分布区较为相似。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6.(2019八上·长兴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仪器。
(1)根据以下实验要求,选择图中合适仪器,将对应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
②过滤粗盐水   。
(2)除了图中的仪器.(1)中的①、②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若(1)中的①实验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27.(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
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
第二步:甲再次与乙握手后,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
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   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2)本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这一结论,其目的在于   。
(3)实验中不是立刻观察甲手上的酵母菌,而是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再进行观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   。
28.(2020八上·苍南期末)如图是小明利用金属块、弹簧测力计和小桶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
(1)实验时,使用溢水杯和小桶测量金属块排开的水。为减少实验误差,要求“在浸入金属块前,要使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请写出达到该要求的操作要点;   。
(2)小明利用甲、丙和丁三图进行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补充的实验步骤是   。
四、画图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9.(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完成下列各图:
(1)如图1,请在图中画出a、b两条光线经凸透镜PQ折射后的光线。
(2)在图2中,OB是反射光线,画出它的入射光线。
(3)用60牛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0斜向上向左拉小车(图3),作用点在A点,请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该力。
五、解答题(共2题;30题12分;31题5分;共17分)
30.(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 1997年2月23日,英国科学家Wilmut等人向全世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只来源于体细胞,通过克隆方式获得的克隆羊——“多莉”问世。“多莉”的培育过程可以用右图来表示。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这种方法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多莉”绵羊产生过程中与甲、乙、丙三只绵羊有关,请填写它们的作用:
①甲绵羊提供了乳腺细胞核,实际上为“多莉”提供了   ;
②乙绵羊提供了去核卵细胞,实际上为“多莉”提供了   ;
③丙绵羊提供了子宫,实际上为“多莉”提供了   。
(3)“多莉”在性状上应像    (填“甲绵羊”、“乙绵羊”或“丙绵羊”)。
(4)2001年11月29日,中国卫生部明确表示:中国政府不赞成、不支持、不接受任何克隆人实验,中国卫生部反对克隆人的理由是   (填序号)。
A.克隆立法相对滞后
B.如果克隆人早期胚胎的试验不加控制地进行下去,克隆人终将诞生
C.克隆人一旦出现,人类的许多伦理观念都会被推翻,同时会带来人种优化、宗教混乱等社会政治问题
D.克隆技术并不绝对成熟,不能保证克隆出无缺陷的人
E.大力推广克隆技术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31.(2020八上·柯桥开学考)实验室保存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精确到0.1)
(2)取2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地下径流)等五个环节。其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各种运河,水库,南水北调都是在改变地表径流。
【解答】地表径流主要是一些河流,人类用开挖运河等方式可影响地表径流,是受人类影响最大的,D选项正确。降水虽可人工降水但主要以自然降水为主,A错误;蒸发主要依靠太阳辐射,B错误;水汽输送主要依靠大气的运动,C错误。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分析即可。
【解答】力的单位是牛顿,千克、吨是质量的单位,而千米和米是长度单位,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解答】由分析可知,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体的材料、粗细、长度、宽窄、大小、松紧等都会影响它的振动频率,从而影响音调,据此分析。
【解答】乐钟的材料相同,它们的大小不同,肯定会影响振动的频率,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必须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液体,久置不分层。
【解答】A、冰水只含一处物质,不是溶液,A错误;
B、牛奶是一种乳浊液,久置后会分层,B错误;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C正确;
D、石灰浆是一种悬浊液,久置会分层,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知道光在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需要光的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所以B错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在界面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五水共治”的基本理念分析即可。
【解答】A.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泼出的水会富含磷元素,对土地造成污染,故A不合题意;
B.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故B符合题意;
C.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污染,故C不合题意;
D.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排入较远的河流中,照样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将各个选项中的现象与成因进行比较,二者不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光的折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月球上寂静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要改变质量分数,有稀释和浓缩。稀释可通过加水或加质量分数比它小的溶液。浓缩可通过减少溶剂。
【解答】A、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溶质质量不变,质量分数不变,A错误;
B、升温到60 ℃ ,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错误;
C、加入一定量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分数减小,方法可行,C正确;
D、恒温蒸发部分水后会析出部分晶体,溶液仍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仍不变,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
【解答】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那么物距u>2f,即18cm>2f,解得:f<9cm。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示意图描述的过程分析;
(2)物质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3)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A.根据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中只含有水分子,而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解答】人类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胚胎在子宫中继续发育成为胎儿、婴儿,分娩后经过生长发育成为成熟个体;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从试剂瓶中取出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避免试剂被污染,故A错误;
B.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错误;
C.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放在右盘,物体放在左盘,故C错误;
D.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花常被称为花朵,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植物,又称有花植物或开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
【解答】花的雌蕊从上到下,依次是接受花粉的柱头、花柱、子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浮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特点:不稳定长期放置会分层。比较典型的如牛奶、肥皂水、植物油和水。
【解答】A、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A错误;
B、高锰酸钾固体能溶于水形成溶液,B错误;
C、碘单质(固体)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乳浊液,C错误;
D、植物油是液体不能溶于水,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了乳浊液,D正确。
故选D
16.【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解答】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即可。
【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我们可以将12点-6点之间的直线看作对称轴,像中的时针对准直线左侧2.5个刻度,那么实际的时针应该对准直线右侧2.5个刻度,也就是3点多。像中的分针对准直线右侧2个刻度,那么实际的分针对准直线左侧2个刻度,也就是40分。那么实际时刻是3:40。
故选B。
18.【答案】B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对顶芽优势的应用;
【解答】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所以生活中剪掉顶芽,是为了促进侧芽的发育;
故答案为:B。
19.【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
(2)当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用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分解,即可得到木块密度;
(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4)分析水面高度的变化,再根据压强公式p=ρ液gh判断烧杯底部压强的变化。
【解答】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始终等于自身体积,即V排保持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正确;
B.当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G;
ρ液gV排=ρgV;
1g/cm3×=ρV;
解得:,故B错误;
C.在木块露出水面之前,它在水中呈上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C错误;
D.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那么前者时烧杯内水面深度较大,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前者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于后者,故D错误。
故选A。
20.【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那么溶液肯定达到饱和;
(2)比较序号②③判断正确与否;
(3)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同,那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4)根据(1)中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60℃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水的质量+硝酸钾的质量,此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可能是饱和的也可能是不饱和的,因此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可能等于8g,也可能大于8g,故A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合题意;
对比实验②③可知,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B正确不合题意;
在实验②中,溶液的质量小<水的质量+硝酸钾的质量,那么28℃时,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4g-10g=4g,因此①②都是饱和溶液,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①③;②④⑥;⑤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不同: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①食盐水,是有水和可溶性的氯化钠组成,故①为溶液;
②牛奶,是由水和不溶性的小液滴组成,故②为乳浊液;
③色拉油和汽油混合后的液体,因为色拉油溶于汽油,故③为溶液;
④肥皂水,由水和不溶性的小液滴组成,故④为乳浊液;
⑤泥水,由水和不溶性的固体颗粒组成,故⑤为悬浊液;
⑥色拉油和水混合后的液体,因为色拉油为不溶于水的小液滴,故⑥为乳浊液。
那么:属于溶液的是 ①③ ,属于乳浊液的是 ②④⑥ ,属于悬浊液的是⑤ 。
22.【答案】150;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解答】由图可知,A处的海拔高度为50m,而B处海拔高度为200m,所以AB两点的高度差为150m;由图可知,B点附近等高线密集,而A点附近等高线稀疏,所以B点更加陡峭;
故答案为:150;B。
23.【答案】(1)水汽输送
(2)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图示水循环为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也称大循环)。 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等四个环节;
2、水资源丰富,蒸发(蒸腾)强烈,降水量大的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
【解答】(1) 序号② 箭头从海洋上空云层指向陆地上空云层,表示云层由海洋上空进入到陆地上空所以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2)A、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A错误;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沙漠地区缺水,水循环极不活跃,B错误;
C、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水资源丰富,森林又能促进水的蒸腾,所以是水循环较活跃的地区,是三选项中最活跃的,所以选C。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 (2)C
24.【答案】(1)不能;能;不能
(2)A;B;B;C
(3)放在低温、干燥的地方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环境的温度均适宜,A种子没有水分,所以无法萌发,B种子有空气、水分,可以萌发,C种子没有空气,无法萌发;
(2)A与B对比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B与C对比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
(3)保证贮藏的种子不萌发,只要温度、空气、水分,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即可,所以放在低温、干燥的地方即可;
故答案为:(1)不能;能;不能;(2)A;B;B;C;(3)放在低温、干燥的地方。
25.【答案】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震带的记忆;
【解答】地震带主要分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这是世界上两大地震带;
故答案为: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
26.【答案】(1)ACE;CD
(2)玻璃棒
(3)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其他合理即可)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及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过滤和配制溶液都需玻璃棒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多分析。
【解答】(1) ①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A量筒、C烧杯、E天平; ②过滤粗盐水需烧杯和漏斗;
(2)过滤和配制溶液还都要用到玻璃棒;
(3) 若(1)中的①实验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或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
故答案为:(1)ACE;CD;(2)玻璃棒;(3)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其他合理即可) 。
27.【答案】(1)2
(2)既可保障实验人员安全,又具有相同的实验效果
(3)酵母菌太小,无法直接观察,培养后形成菌落,可以直接观察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菌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该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洗手能够减少病原菌的数量,所以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所以如果2号培养皿酵母菌菌落较多,则洗手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2)该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酵母菌是真菌,对人类有益,因此主要是为了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同时不影响结论;
(3)酵母菌较小刚开始时数量较少,难以观察,通过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酵母菌形成菌落,可以直接观察;
故答案为:(1)2;(2)既可保障实验人员安全,又具有相同的实验效果;(3)酵母菌太小,无法直接观察,培养后形成菌落,可以直接观察。
28.【答案】(1)加入水后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时再做实验
(2)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
(3)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人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要保证溢水杯中装满水,只靠视觉看是不够的,唯一可靠的做法就是加水加到溢水口溢出水,然后等待水不再流出为止;
(2)分析甲、丙和丁实验中不断改变的因素即可;
(3)浮力的大小可根据F浮=G-F拉计算出来,而圆柱体排开水的重力应该根据G排=G总-G桶。
【解答】(1)实验时,使用溢水杯和小桶测量金属块排开的水。为减少实验误差,要求“在浸入金属块前,要使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请写出达到该要求的操作要点;加入水后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时再做实验。
(2)丙和丁实验中,水的密度相同,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有它的深度不同,因此利用甲、丙和丁三图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补充的实验步骤是: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人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1。
29.【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作图。
(3)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拉力的作用点,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出一条线段表示拉力,注意按照标度确定线段的长度即可。
【解答】(1)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
②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保持不变,如下图所示:
(2)首先通过入射点O作镜面的垂线,这就是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作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A点为拉力的作用点,通过A点作出一条水平线,然后再从A点向左上方向画出一个30°的角,按照事先画出的标度确定线段的长度,如下图所示:
30.【答案】(1)无性
(2)遗传物质;营养物质;胚胎发育的场所
(3)甲绵羊
(4)A、B、C、D
【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解析】【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
【解答】(1)克隆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甲绵羊提供的细胞核中包含生物的遗传物;乙绵羊提供去核卵细胞,是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丙绵羊提供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即遗传物质,所以多莉与提供细胞核的甲绵羊相似;
(4)A、克隆立法相对滞后,因此克隆人会带来社会的混乱;
B、克隆人早期胚胎已经成功,如果不加以控制,克隆人必然能够诞生;
C、克隆人出现后,对伦理观念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利于社会发展;
D、目前克隆技术还不成熟,难以保证克隆后的人不出现缺陷,有缺陷的克隆人出现后出社会不利;
E、 大力推广克隆技术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观点是支持克隆的;
故答案为:(1)无性;(2)遗传物质;营养物质;胚胎发育的场所;(3)甲绵羊;(4)ABCD。
31.【答案】(1)解:500mL=500cm3,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1.19g/cm3×500cm3×37%≈220.2g
(2)设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200g×37%=x×1.85%
x=4000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ρV计算浓盐酸的质量;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最后计算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