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命题人 高一语文组 复核人 汤永根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逡巡(qūn) 瞋目(chēng) 刎颈之交(wěn) 数吕师孟为逆(shù)
B、哺育(pǔ) 簇新(cù) 怙恶不悛(hù) 天高地迥(jiǒng)
C、巡徼(jiào) 户牖(yǒu) 分当引决(fèn) 共其乏困(gōng)
D、毗邻(pí) 旌其所为(jīn) 残羹冷炙(zhì)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一个“垂”字,写尽了巫峡山势的特点:山如斧削,这给读者带来了神思暇想的空间。
B、我会见的是恶梦,哪里是你?
C、秋天,到处是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露出树木些微的倦意。
D、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厉尽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噩运。
3.依次加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 自己喜悦的心情,忽地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2)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 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3)然而,我 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 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这一切现在都已经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A.抑制 辨认 竟/更 B.抑制 辨别 却/也
C.克制 辨别 竟/更 D.克制 辨认 却/也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C、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
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B、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立者。他认为诗人应该像先知一样,“要走遍陆地和海洋,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浇亮”。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主要作品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郭沫若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刘白羽,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北京人。在其近70年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多万字,有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字。主要作品有《红玛瑙集》、《第二个太阳》等。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7~11题。(18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日:“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有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今君乃亡赵走燕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C.引赵使者蔺相如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9.找出上面文字中所有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3分)
(1) 通 (2) 通 (3) 通
(4) 通 (5) 通 (6) 通
1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3分)
(1)舍相如广成传。 舍(解释): 传(注音):
(2)大王见臣列观。 观(注音):
(3)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注音并解释):
(4)乃使其从者衣褐 衣(解释):
11.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2—14题。(3小题,共16分。)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②”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二十四年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③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史记·秦本纪》)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 (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
(4)朝济而夕设版焉, ( )
(5)秦伯说,与郑人盟 ( )
13、在两段文言语段中,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相同理由是什么?(3分)
答:
14、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③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
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8—21题。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遇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15、文中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为什么连说三个“没有”?(3分)
答:
16、“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个比喻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答:
17、“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这句话该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18、作者以“半张纸”为题目,对情节的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答:
四.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诗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身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如狂
注:嗾,音sǒu指人在指使狗时发出的叫声
两诗都写秋天,但各有侧重,请找出他们的不同点。(4分)
(2)这两首诗都写了春天,那么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五、语言表述题(6分)
20.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3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落榜考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21.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3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六. 默写(10分)
22.(1)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惟草木之零落兮, 。
(3)吾所以为此者, 。
(4)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 ,层现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何如哉!
(5)总此十思, ,简能而任之, ,则智者尽其谋,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6) ,君知其难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还有人说,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作为中学生的你,听到过一些借口吗?曾为自己找过借口吗?你对它有何感受和认识?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700字。⑸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