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练习(3课时)(课件版 20+21+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练习(3课时)(课件版 20+21+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13 20:12:2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3课时 溶液的配制
八年级
科学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聚焦教材
01
分层训练
02
聚焦教材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即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
质量之比。其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稀释计算的实质:混合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
计算式(1):______________×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式(2):浓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 
 浓溶液的质量 
 稀溶液的质量 
 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浓溶液的密度 
 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体积 
 稀溶液的密度 
 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 
 称量和量取 
 溶解 
1.对“16%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6
g硝酸钾
B.100
g硝酸钾溶液溶解有16
g硝酸钾
C.将16
g硝酸钾溶解于84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4∶21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分层训练
A
2.现有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
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蒸发掉20
g水 ②蒸发掉24
g水 ③加入3.2
g氯化钠 ④加入5
g氯化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只有①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C.使饱和氯化铵溶液质量分数改变可采用升温法
D.10
g物质完全溶于90
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10%
分层训练
B
B
4.将80
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
A.80
g 
B.100
g 
C.200
g 
D.280
g
5.下列食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等于5%的是( 
 )
A.5
g食盐溶解在95
g水中得到的溶液
B.100
g水中溶解了5
g食盐得到的溶液
C.每100
g食盐溶液中含有5
g食盐
D.将食盐和水按1∶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分层训练
C
B
6.已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在该温度下将20
g硝酸钾放入50
g水
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4.0%
B.28.6%
C.31.6%
D.40.0%
7.会引起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将配成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C.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分层训练
A
C
8.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
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
g,需要加水______
g,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_________℃。
9.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要把100
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
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分层训练
 160
 60 
 150 
10.如图是小明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________g。
(2)步骤①②④中用到的相同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3)用图中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
(4)若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
g,游
码的读数为
3.5
g,则小明称得的蔗糖
质量实际为_______g。若所量取的水的
质量没有错误,实际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精确到0.1%)
分层训练
 18.5 
 烧杯 
 ⑤③①④② 
 11.5 
 12.4% 
11.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如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
是( 
 )
A.28
℃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
g
B.60
℃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
℃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分层训练
D
12.把m
g质量分数为a%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能正确描述溶液中溶质
质量与加水质量关系的是( 
 )
13.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
3.5
g氯化钠和6.5
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30%  
C.26.5%
分层训练
B
C
14.t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
g,这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P%,则S与P的大小关系为( 
 )
A.S>P
B.S=P
C.SD.无法确定
15.若要配制245
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密度为1.84
g/cm3)________mL(精确到0.1),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
计算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
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计算、_________、溶解、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
签。
分层训练
A
 13.6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量取 
16.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
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如下:(20
℃)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24%的氨水100
g,加入100
g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_________。
(3)将100
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与100
mL水混匀后,所得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或“=”)8%。
分层训练
 减小 
 12% 
 > 
17.预防H7N9
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禽类养殖、销售、
宰杀、加工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
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
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表。
欲配制30
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
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水的质量各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分层训练
分层训练
18.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1)这瓶浓盐酸的质量为多少克?
(2)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
200
g
溶质
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需量
取该浓盐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水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分层训练
分层训练(共21张PPT)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2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
八年级
科学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聚焦教材
01
分层训练
02
聚焦教材
1.常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即在______________下,某物
质在_____________中达到_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为该物质
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性的等级:根据物质在20
℃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
成四个等级。 
 
 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状态 
 质量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聚焦教材
3.固体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
态是_____________。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
的溶解度__________。
 饱和状态 
 相等 
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
饱和溶液
2.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 ②熟石灰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分层训练
B
D
3.下列与固体物质溶解度有关的是(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
否饱和 ⑥是否搅拌 ⑦温度
A.全部
B.②④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⑥
4.下列生活现象中不能说明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C.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D.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分层训练
B
B
5.20
℃时,下列4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
大的是( 
 )
A.1克物质溶解在10克水里
B.150克物质溶解在1
000克水里
C.24克物质溶解在300克水里
D.0.3克物质溶解在1.5克水里
分层训练
D
6.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
℃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
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
℃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D.t2
℃时在50
g水中加入20
g
A,可形成饱和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后,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__________,溶剂的质量_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均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分层训练
A
 不变 
 不变 
 不变 
8.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
℃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氯化钠________(填“>”“=”
或“<”)硝酸钾。
(2)t2
℃时,将25
g氯化钠固体放入50
g水中,
充分溶解后可得到氯化钠__________(填“不饱
和”“饱和”或“不能确定”)溶液。
(3)将饱和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
剂(水),还可以____________。
(4)再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 
 饱和 
 升高温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合理即可) 
9.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的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减小 
 打开瓶盖后瓶内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温度和压强 
10.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
C.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
性质不相同
D.固体的溶解性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固体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
因素有关
分层训练
B
11.20
℃时从100
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取出50
g溶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氯酸钾溶液减少一半
B.氯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一半
C.溶质的质量减少一半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变
分层训练
B
12.t
℃时某硝酸钠溶液400
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次蒸发20
g水,析
出晶体4
g;第二次又蒸发20
g水,析出晶体6
g。则t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
为( 
 )
A.20
g
B.25
g
C.30
g
D.40
g
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层训练
C
(1)在__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
℃时,向盛有50
g
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溶解后,所
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
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t1 
 75 
 降温结晶 
 c>b>a 
14.一木块漂浮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温度改变时(
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
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分层训练
 升高 
 减少 
15.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g。
(2)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
系是__________。(用“>”“<”或“=”表示)
分层训练
 40 
 a16.我们要掌握一些有关“物质溶解”的知识。
(1)20
℃时,17
g氯化钾溶解在5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氯化
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铜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
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质的性质有关。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34 
 溶剂的性质、温度等 
(3)我们还发现,在用洗衣粉洗衣服时(在等量的水里放等量的洗衣
粉),夏天洗衣粉很快溶解了,冬天反复搅拌后往往还会有许多洗衣粉
颗粒悬浮在水中,这说明洗衣粉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________。当
你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手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
溶解度曲线,当把相同质量的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饱和溶液
从50
℃降到20
℃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增大 
 
洗衣粉
溶于水放热 
 硫酸钠 
17.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水中
充分溶解,其结果如表一,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二。
表一
表二
分层训练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
分层训练
分层训练
答:(1)所加水的质量是200
g;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是220.8
g。(共20张PPT)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
八年级
科学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聚焦教材
01
分层训练
02
聚焦教材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__________,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与________、_______等的性质有关系,也与_________、________等有
关系。
2.物质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1)升温:某些物质溶于水时,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如____________
溶于水放出热量。
(2)降温:某些物质溶于水时,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如__________溶
于水吸收热量。
(3)温度无明显变化,如氯化钠溶于水。
 溶解性 
 溶质 
 溶剂 
 温度 
 压强 
 氢氧化钠
 硝酸铵 
聚焦教材
3.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的_________里,_______
继续溶解某种_________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将某溶
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
温等。若将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方法有___________、升
温等。
 一定温度 
 一定量 
 溶剂 
 不能
 溶质 
 饱和溶液 
 加溶质 
 蒸发溶剂 
 加溶剂 
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
分层训练
D
2.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 
 )
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强
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
C.一切物质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3.如图所示,某同学往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烧杯底下有一张塑料片(
上面有少许水)。搅拌后,发现塑料片被粘住了。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
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分层训练
D
B
4.在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一杯还能溶解蔗糖的食盐水
B.一杯还能溶解食盐的食盐水
C.一杯恒温蒸发掉一部分水后有硝酸钾析出的硝酸钾溶液
D.一杯溶质含量很少的澄清石灰水
分层训练
B
5.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
℃时,向50
g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
g食盐,溶液的质量是55
g
D.20
℃时,从50
g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
g溶液,剩下的45
g溶液变成
不饱和溶液
分层训练
A
6.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
是(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7.小燕同学探究影响物质M溶解性的因素,操作如下:取三只烧杯,分别加
入10
g冷水、热水和酒精,然后各加入5
g物质M,充分搅拌后出现如图
甲、乙、丙所示的状况。
请据图回答问题。
分层训练
C
(1)三杯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
(2)甲、乙比较,可得出结论:物质M的溶解性受____________的影响。
(3)通过__________两组比较,说明溶剂种类不同,M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8.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下列固体物质,右侧U形管中滴有红
墨水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请在下表的空白处填写U形管中液面发生的变
化。
分层训练
 甲、丙 
 温度 
 甲、丙 
a处升高,
b处降低
a处降低,
b处升高
a、b液面
基本不变
9.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分层训练
D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B.向20
℃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若溶液质量不变,则原溶液
是饱和溶液
C.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分层训练
B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碘能溶于汽油不能溶于水的实验事实说明了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
质有关
B.水能溶解食盐而不能溶解碘的实验事实说明了物质的溶解性与本身的
性质有关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时只发生了吸热的扩散过程
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蔗糖,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固体蔗糖的
质量不变
分层训练
C
1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分层训练
D
13.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三种溶液中溶质的溶解性一样
B.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中溶液颜色最深
D.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小关系为③>①≥②
分层训练
C
14.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下列图
像中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15.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食盐固体溶解于
水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
(写出三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B
 用玻璃棒搅拌 
 用酒精灯加热 
 将食盐颗粒研细(合理即可) 
16.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性和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下面的3个
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
(1)在盛有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蔗糖和松香粉,充分振荡后,
发现蔗糖溶解了,而松香粉不溶解。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盛有水和无水酒精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蔗糖,充分振荡后,
发现水中蔗糖溶解了,而无水酒精中蔗糖不溶解。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物
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在其他条件
相同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3)在盛有水的试管里加入过量的食盐,充分振荡后,仍有少量食盐未
溶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一会儿,剩余的食盐溶解了。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17.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小球,则:
(1)该食盐水是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
不饱和溶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烧杯里再加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的浮沉情况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
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饱和溶液 
 溶液中含有未溶解的食盐 
浮沉情况不变 
 饱和食盐溶液不能再溶解食盐,溶液浓度不变 
(3)若小球的质量为50克,则小球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牛。(g取10牛/
千克)
(4)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下沉,可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训练
 0.5 
 向食盐水中加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