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14 15:58:13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试卷
1.(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即可。
【解答】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故A错误;
B.绝对不能用另一个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以免酒精溢出造成火灾,故B错误;
C.在闻药品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去闻,应该用手扇动,从一边闻即可,故C正确;
D.在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D错误。
故选C。
2.(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悬线下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当其达到最高点时所受重力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的知识判断。
【解答】在地面附近,无论物体处在什么位置和状态,它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于(  )
A.视网膜 B.视神经 C.晶状体 D.玻璃体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视觉形成的过程判断。
【解答】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外界物体反射的光成像与视网膜,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是(  )
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
D.温州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将茶杯的高度与学生用的刻度尺进行比较;
(2)估计教室的长、宽、高,然后根据V=abc计算出空气的体积;
(3)根据对普通矿泉水的了解分析;
(4)根据对温度的了解分析。
【解答】A.学生用刻度尺的长度为20cm,而普通茶杯大概有它的一半高,因此大约10cm,故A不合题意;
B.普通教室长约10cm,宽约8m,高约3m,那么教室内空气的体积V=abc=10m×8m×3m=240m3,故B符合题意;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符合实际,故C不合题意;
D.温州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在正常范围内,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或凝固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图和B图中,没有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没有凝固点或熔点,肯定不是晶体,故A、B不合题意;
C图和B图中,都有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是C图中温度呈上升趋势,说明物质在吸热处于熔化状态;而D图中,温度呈下降趋势,说明物质在放热处于凝固状态,且它有凝固点,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6.(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扫地时可以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比冷水快,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越快
C.铅笔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
D.黄豆与芝麻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分子运动是微观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没有任何联系;
(2)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只有扩散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以及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A.尘土飞扬,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它与分子运动无关,故A错误;
B.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B正确;
C.铅笔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C错误;
D.黄豆与芝麻混合,总体积变小,只能类比分子之间有空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B。
7.(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铁球被压成铁饼 B.水凝结成冰
C.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 D.由月球带回地球的矿石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铁球被压成铁饼,形状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凝结成冰,状态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由于水会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所以水的质量会减小,故C符合题意;
D.由月球带回地球的矿石,位置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爬行动物 B.鱼类 C.哺乳动物 D.两栖动物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种类 共同特征
生活环境 生殖方式 体温 呼吸器官
典型动物
鱼类
体内有一条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终身生活在水中
卵生
体温不恒定

鲫鱼、泥鳅等
两栖类
成体可上陆生活 幼体一鳃
成体一肺和皮肤 青蛙、大鲵等
爬行类
可陆生,上陆产卵 肺
蛇、龟等
鸟类 飞翔生活 体温恒定 鸽子、鸡等
哺乳类 生活环境广泛 胎生,哺乳
兔、牛等
【解答】 母兽给幼崽喂奶,属于哺乳行为,是哺乳动物特有的;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A.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故B错误;
C.测量长度时,被测物体的边线必须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对齐,故C错误;
D.使用刻度尺和三角板组合测圆的直径时,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夹住圆筒,且其中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刻度尺的某个刻度,故D正确。
故选D。
10.(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在进行植物分类时,小刚将玉米、向日葵、油松归为一类,将肾蕨、葫芦藓、水绵归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是否有根 B.是否有茎和叶
C.能否产生种子 D.能否形成果实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
【解答】A、肾蕨有根;故A错误;
B、肾蕨、葫芦藓都有茎和叶;故B错误;
C、玉米、向日葵、油松都能产生种子;肾蕨、葫芦藓、水绵是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故C正确;
D、油松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  )
A.桃树、桃子、桃花、花粉
B.循环系统、心脏、血液、红细胞
C.呼吸系统、肺、果实、草履虫
D.消化系统、肝脏、保护组织、香菇
【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解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A、桃树属于个体水平,桃子、桃花属于器官水平,故A错误;
B、循环系统属于系统水平、心脏属于器官水平、血液属于组织、红细胞属于细胞水平,故B正确;
C、呼吸系统属于系统水平、肺、果实属于器官水平、草履虫属于细胞水平也属于个体水平,故C错误;
D、消化系统属于系统水平、肝脏属于器官水平、保护组织属于组织、香菇属于个体水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同学先后4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3厘米、1.75厘米、1.71厘米、1.93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1.73厘米 B.1.767厘米 C.1.77厘米 D.1.78厘米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将其中一个明显与其它不同的测量值去掉,然后取剩下几组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在四组数据中,1.93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那么小球的直径为:。
故选A。
13.(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是几种常见植物的分类情况,图中4种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水杉和玉米 B.水杉和花生 C.玉米和水稻 D.花生和水稻
【答案】C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学研究中帮助鉴定动、植物的专业工具书和手段,用于对未知分类地位的细菌、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和鉴别。具体的检索方式有退格式检索,平行式检索等类型。
【解答】A、水杉和玉米同为种子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杉和花生同为种子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故B不符合题意;
C、玉米和水稻同为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近;故C符合题意;
D、花生和水稻同为被子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我国发射了“墨子号”通讯卫星,纪念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线沿直线传播。下列光学现象说明光线沿直线传播这一原理的是(  )
A.镜中花
B.水中鸟
C. 林中影
D. 缸中鱼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解答】A.镜中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水中鸟,是光在水面上发生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林中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缸中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5.(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要矫正近视眼,就要使光线发散,焦点后移,因此使用凹透镜;
(2)远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偏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后面;要矫正远视眼,就要使光线会聚,焦点前移,因此使用凸透镜。
【解答】甲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是远视眼,应该用凸透镜矫正,故A错误,B正确;
乙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强,是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故C、D错误。
故选B。
16.(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一个独轮车走钢丝模型,以下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独轮车的重力和独轮车对钢丝的压力
B.独轮车对钢丝的压力和钢丝对独轮车的支持力
C.细线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的重力
D.细线对独轮车的拉力和细线对钩码的拉力
【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解答】A.独轮车的重力作用在独轮车上,独轮车对钢丝的压力作用在钢丝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
B.独轮车对钢丝的压力作用在钢丝上,钢丝对独轮车的支持力作用在独轮车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B不合题意;
C.细线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的重力都作用在钩码同一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细线对独轮车的拉力作用在独轮车上,而细线对钩码的拉力作用在钩码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7.(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手电简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烧杯底部,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后发生了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拢法线偏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小明单手握住一个重为G的茶杯并保持静止。当小明握杯的力F逐渐增大到F1的过程中,茶杯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即可。
【解答】当小明握杯的力F逐渐增大到F1的过程中,茶杯始终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因为茶杯的重力保持不变,所以茶杯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9.(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读数:①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   cm;②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③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mL。
【答案】2.35;26;4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首先弄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将木块两个边线所对刻度值相减得到物体A的长度,注意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
(2)根据刻度值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上还是0下,然后确定分度值,最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温度即可;
(3)弄清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所对的刻度值读出液体的体积。
【解答】(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物体A长度测量结果的真实值为:12.3cm-10.0cm=2.3cm,估读值为0.05cm,因此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为:2.3cm+0.05cm=2.35cm;
(2)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刻度向上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那么此时的温度为:30℃-1℃×4=26℃。
(3)根据图3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那么水的体积为40mL+2mL×1=42mL。
20.(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经过②过程形成了动物的各种   。
(2)图2是植物细胞,其中4表示   (填细胞结构名称)。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还有   等结构(填一种细胞结构名称)。
【答案】(1)组织(或细胞)
(2)细胞核;液泡(或叶绿体、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1)图2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改变,是分化过程,会形成不同的组织或者细胞;
(2)4表示的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结构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而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故答案为:(1)组织(或细胞);(2)细胞核;液泡(或叶绿体、细胞壁)。
21.(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丙图②是最高放大倍数下看到的细胞图像,用的镜头组合为甲图中的_______;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2)把丙图①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玻片应该向   移动。
(3)丙图中观察效果由③到④(模糊到清晰),应调节乙图显微镜的哪一结构   (填中文)。
【答案】(1)C
(2)右下
(3)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调焦时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解答】(1) ①②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③④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②和④ ;故C符合题意;
(2)由丙图可知,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所以移动时应向右下方移动;
(3)物像由模糊到清晰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实现的;
故答案为:(1)C;(2)右下;(3)细准焦螺旋。
22.(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小明用乒乓球进行了科学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用黄色乒乓球压白色乒乓球,两个乒乓球同时变形,这说明   .
(2)在乒乓球内部加入适量沙子,密封后放入水中恰好一半露出水面,乒乓球上半部分在水面的倒影可能如图甲中   (选填字母)。
(3)如图乙,小明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其中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另一半白色(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当球位于丙位置时,小明模拟的月相是   。
【答案】(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C
(3)满月
【知识点】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月相
【解析】【分析】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 两个乒乓球同时变形,说明两个球都受到力的作用,而只对黄色乒乓球用力,依然导致白色乒乓球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物与像是对称的;故C符合题意;
(3)当球位于丙位置时,整个球的反光面都处于视野中,所以此时的月相为满月;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C;(3)满月。
23.(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开展了下列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进行三次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目的是为了   。
(2)如图乙,为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需要拉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
(3)如图丙,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首先将两探头置于空气中,保持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再将两探头分别放在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中。当两探头所处水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   ρ2(选填“>”、“<”或“=”)。
【答案】(1)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匀速直线
(3)>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与速度和阻力大小有关,为了用小车运动的距离反应阻力大小的影响,必须保证速度相同,而改变阻力的大小;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才相互平衡,即摩擦力等于拉力;
(3)在U形管压强计中,如果两侧的压强相等,那么液柱高度相等。哪侧的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大,同侧的水柱高度就小,据此分析两侧压强大小,然后根据公式p=ρ液gh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1)如图甲,进行三次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目的是为了: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如图乙,为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需要拉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丙可知,U形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因此左侧液体压强大于右侧液体压强。两个探头的深度h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左侧液体密度大于右侧,即ρ1>ρ2。
24.(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同学在测量小石块密度时:
(1)测量前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侧调节。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天平再次平衡后,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在测量小石块体积时(如图丙),必须先进行步骤1再进行步骤2,理由是:   。
【答案】(1)右
(2)62.4
(3)小石块取出时带走水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2)金属块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如果先进行步骤2再进行步骤1,那么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时会带出水,测出的质量就是金属块和水的质量之和,使测量结果偏大。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左,那么天平的右盘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右调节;
(2)根据乙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10g=60g;游码的分度值为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2g+0.2g×2=2.4g,因此金属块的质量:60g+2.4g=62.4g;
(3)在测量小石块体积时,必须先进行步骤1再进行步骤2,理由是:小石块取出时带走水。
25.(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小明和同学们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验证实验,选择的器材有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等。
(1)如图,小明先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不动,为了在光屏中心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还应该对光屏进行的操作有   (选填序号,可多选)。
①上移 ②下移 ③左移 ④右移
(2)做验证“等大实像”的实验,当每组物距均为20cm时,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除了测量误差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
(3)若准备用该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   .
【答案】(1)②③
(2)没有找到清晰的像就测量像距
(3)等大的蜡烛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将物距u与焦距f比较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成像的性质和像的位置,进而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
(2)在测定像距时,我们要靠感觉确定成像最清晰的点的位置。由于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因此这个点的位置都会有所差异,测量出的像距也会有所不同;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首先要固定好平面镜的位置,然后在前面点燃一支蜡烛,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在镜子后面移动,直到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记下像的位置,继续下面的实验,据此确定所需的器材。
【解答】(1)为了时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那么光屏要向下移动;此时的物距u=50cm-20cm=30cm>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10cm(2)做验证“等大实像”的实验,当每组物距均为20cm时,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除了测量误差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找到清晰的像就测量像距。
(3)若准备用该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等大的蜡烛。
26.(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是小欢和小乐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此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小欢在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无法在原位置静止。小欢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两个力
    。
(2)小乐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将“扭转”错误理解为“翻转”,将车轮朝上放置,结果小车保持原位置静止,在此基础上她又将小车扭转了一定角度,小车仍然在原位置静止,则此时F1与F2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答案】(1)小车;在同一直线上
(2)不是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分析】(1)两个拉力的受力物体就是研究对象;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这时两个拉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结论;
(2)根据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判断是否为平衡力。
【解答】(1)因为两个拉力都作用在小车上,所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小欢在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无法在原位置静止。小欢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力相互平衡时,它们必须在同一直线上;现在 F1与F2 没有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它们就不是平衡力。
27.(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校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每次拉开橡胶球相同的角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中,重复做10次的目的是为了   .
(2)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2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受到橡胶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多次试验,避免偶然性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振动比单层弱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在科学研究中,往往通过换用不同实验器材,多次完成实验,从而收集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分析得出的结论会更客观,准确,最大程度的避免偶然性;
(2)橡胶球敲击玻璃板,会引起玻璃板的振动,玻璃板将振动传递给玻璃球,于是玻璃球就会被弹开,因此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越大,则说明玻璃板的振动越强烈;
(3)根据表格数据,比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平均值大小,进而确定振动的强弱。
【解答】(1)实验中,重复做10次的目的是为了多次试验,避免偶然性.
(2)受到橡胶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
(3)根据表格可知,单层玻璃的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为80cm,而双层玻璃的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为23cm,因此得到结论: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振动比单层弱。
28.(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五一”期间,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5.6克,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5.2克。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65克,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答案】(1)解: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 
即V盖=V水= =15.2厘米3 
这种材料的密度ρ= =
(2)解: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V壶= =55厘米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溢出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排开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壶盖这种材料的密度;
(2)由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茶壶所用材料的密度与壶盖的密度相同,又已知整个空茶壶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制成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29.(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滑雪速度较大时雪中小孔内的空气会被逼出,形成*暂时”气垫。
(1)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快速滑行,是由于   .
(2)若滑雪者质量为70千克,两块滑雪板的总质量为2千克,且与水平雪地的总接触面积为0.36m2。当他站立不动时,滑雪板对水平雪地的压强为多少帕
【答案】(1)气垫减小了摩擦力
(2)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F=G总=m总g=(70kg+2kg)×10N/kg=720N;
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注入润滑油;④改变接触面;⑤变滑动为滚动;
(2)滑雪者对雪地的压力等于自身的总重力,即F=G总=m总g,然后根据计算滑雪板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1)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快速滑行,是由于气垫减小了摩擦力;
(2)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F=G总=m总g=(70kg+2kg)×10N/kg=720N;
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
1 / 1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试卷
1.(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悬线下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当其达到最高点时所受重力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于(  )
A.视网膜 B.视神经 C.晶状体 D.玻璃体
4.(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是(  )
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
D.温州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5.(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6.(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扫地时可以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比冷水快,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越快
C.铅笔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
D.黄豆与芝麻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7.(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铁球被压成铁饼 B.水凝结成冰
C.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 D.由月球带回地球的矿石
8.(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爬行动物 B.鱼类 C.哺乳动物 D.两栖动物
9.(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在进行植物分类时,小刚将玉米、向日葵、油松归为一类,将肾蕨、葫芦藓、水绵归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是否有根 B.是否有茎和叶
C.能否产生种子 D.能否形成果实
11.(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  )
A.桃树、桃子、桃花、花粉
B.循环系统、心脏、血液、红细胞
C.呼吸系统、肺、果实、草履虫
D.消化系统、肝脏、保护组织、香菇
12.(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同学先后4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3厘米、1.75厘米、1.71厘米、1.93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1.73厘米 B.1.767厘米 C.1.77厘米 D.1.78厘米
13.(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是几种常见植物的分类情况,图中4种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水杉和玉米 B.水杉和花生 C.玉米和水稻 D.花生和水稻
14.(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我国发射了“墨子号”通讯卫星,纪念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线沿直线传播。下列光学现象说明光线沿直线传播这一原理的是(  )
A.镜中花
B.水中鸟
C. 林中影
D. 缸中鱼
15.(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
16.(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一个独轮车走钢丝模型,以下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独轮车的重力和独轮车对钢丝的压力
B.独轮车对钢丝的压力和钢丝对独轮车的支持力
C.细线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的重力
D.细线对独轮车的拉力和细线对钩码的拉力
17.(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手电简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烧杯底部,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后发生了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  )
A.
B.
C.
D.
18.(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小明单手握住一个重为G的茶杯并保持静止。当小明握杯的力F逐渐增大到F1的过程中,茶杯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B.
C.
D.
19.(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读数:①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   cm;②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③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mL。
20.(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经过②过程形成了动物的各种   。
(2)图2是植物细胞,其中4表示   (填细胞结构名称)。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还有   等结构(填一种细胞结构名称)。
21.(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丙图②是最高放大倍数下看到的细胞图像,用的镜头组合为甲图中的_______;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2)把丙图①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玻片应该向   移动。
(3)丙图中观察效果由③到④(模糊到清晰),应调节乙图显微镜的哪一结构   (填中文)。
22.(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小明用乒乓球进行了科学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用黄色乒乓球压白色乒乓球,两个乒乓球同时变形,这说明   .
(2)在乒乓球内部加入适量沙子,密封后放入水中恰好一半露出水面,乒乓球上半部分在水面的倒影可能如图甲中   (选填字母)。
(3)如图乙,小明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其中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另一半白色(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当球位于丙位置时,小明模拟的月相是   。
23.(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开展了下列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进行三次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目的是为了   。
(2)如图乙,为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需要拉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
(3)如图丙,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首先将两探头置于空气中,保持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再将两探头分别放在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中。当两探头所处水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   ρ2(选填“>”、“<”或“=”)。
24.(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同学在测量小石块密度时:
(1)测量前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侧调节。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天平再次平衡后,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在测量小石块体积时(如图丙),必须先进行步骤1再进行步骤2,理由是:   。
25.(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小明和同学们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验证实验,选择的器材有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等。
(1)如图,小明先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不动,为了在光屏中心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还应该对光屏进行的操作有   (选填序号,可多选)。
①上移 ②下移 ③左移 ④右移
(2)做验证“等大实像”的实验,当每组物距均为20cm时,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除了测量误差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
(3)若准备用该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   .
26.(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是小欢和小乐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此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小欢在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无法在原位置静止。小欢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两个力
    。
(2)小乐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将“扭转”错误理解为“翻转”,将车轮朝上放置,结果小车保持原位置静止,在此基础上她又将小车扭转了一定角度,小车仍然在原位置静止,则此时F1与F2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7.(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某校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每次拉开橡胶球相同的角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中,重复做10次的目的是为了   .
(2)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2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受到橡胶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8.(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五一”期间,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5.6克,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5.2克。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65克,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9.(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滑雪速度较大时雪中小孔内的空气会被逼出,形成*暂时”气垫。
(1)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快速滑行,是由于   .
(2)若滑雪者质量为70千克,两块滑雪板的总质量为2千克,且与水平雪地的总接触面积为0.36m2。当他站立不动时,滑雪板对水平雪地的压强为多少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即可。
【解答】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故A错误;
B.绝对不能用另一个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以免酒精溢出造成火灾,故B错误;
C.在闻药品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去闻,应该用手扇动,从一边闻即可,故C正确;
D.在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的知识判断。
【解答】在地面附近,无论物体处在什么位置和状态,它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视觉形成的过程判断。
【解答】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外界物体反射的光成像与视网膜,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将茶杯的高度与学生用的刻度尺进行比较;
(2)估计教室的长、宽、高,然后根据V=abc计算出空气的体积;
(3)根据对普通矿泉水的了解分析;
(4)根据对温度的了解分析。
【解答】A.学生用刻度尺的长度为20cm,而普通茶杯大概有它的一半高,因此大约10cm,故A不合题意;
B.普通教室长约10cm,宽约8m,高约3m,那么教室内空气的体积V=abc=10m×8m×3m=240m3,故B符合题意;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符合实际,故C不合题意;
D.温州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在正常范围内,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或凝固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图和B图中,没有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没有凝固点或熔点,肯定不是晶体,故A、B不合题意;
C图和B图中,都有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是C图中温度呈上升趋势,说明物质在吸热处于熔化状态;而D图中,温度呈下降趋势,说明物质在放热处于凝固状态,且它有凝固点,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分子运动是微观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没有任何联系;
(2)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只有扩散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以及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A.尘土飞扬,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它与分子运动无关,故A错误;
B.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B正确;
C.铅笔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C错误;
D.黄豆与芝麻混合,总体积变小,只能类比分子之间有空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铁球被压成铁饼,形状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凝结成冰,状态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由于水会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所以水的质量会减小,故C符合题意;
D.由月球带回地球的矿石,位置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种类 共同特征
生活环境 生殖方式 体温 呼吸器官
典型动物
鱼类
体内有一条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终身生活在水中
卵生
体温不恒定

鲫鱼、泥鳅等
两栖类
成体可上陆生活 幼体一鳃
成体一肺和皮肤 青蛙、大鲵等
爬行类
可陆生,上陆产卵 肺
蛇、龟等
鸟类 飞翔生活 体温恒定 鸽子、鸡等
哺乳类 生活环境广泛 胎生,哺乳
兔、牛等
【解答】 母兽给幼崽喂奶,属于哺乳行为,是哺乳动物特有的;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A.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故B错误;
C.测量长度时,被测物体的边线必须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对齐,故C错误;
D.使用刻度尺和三角板组合测圆的直径时,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夹住圆筒,且其中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刻度尺的某个刻度,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
【解答】A、肾蕨有根;故A错误;
B、肾蕨、葫芦藓都有茎和叶;故B错误;
C、玉米、向日葵、油松都能产生种子;肾蕨、葫芦藓、水绵是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故C正确;
D、油松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解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A、桃树属于个体水平,桃子、桃花属于器官水平,故A错误;
B、循环系统属于系统水平、心脏属于器官水平、血液属于组织、红细胞属于细胞水平,故B正确;
C、呼吸系统属于系统水平、肺、果实属于器官水平、草履虫属于细胞水平也属于个体水平,故C错误;
D、消化系统属于系统水平、肝脏属于器官水平、保护组织属于组织、香菇属于个体水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将其中一个明显与其它不同的测量值去掉,然后取剩下几组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在四组数据中,1.93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那么小球的直径为:。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学研究中帮助鉴定动、植物的专业工具书和手段,用于对未知分类地位的细菌、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和鉴别。具体的检索方式有退格式检索,平行式检索等类型。
【解答】A、水杉和玉米同为种子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杉和花生同为种子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故B不符合题意;
C、玉米和水稻同为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近;故C符合题意;
D、花生和水稻同为被子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解答】A.镜中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水中鸟,是光在水面上发生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林中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缸中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要矫正近视眼,就要使光线发散,焦点后移,因此使用凹透镜;
(2)远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偏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后面;要矫正远视眼,就要使光线会聚,焦点前移,因此使用凸透镜。
【解答】甲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是远视眼,应该用凸透镜矫正,故A错误,B正确;
乙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强,是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故C、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解答】A.独轮车的重力作用在独轮车上,独轮车对钢丝的压力作用在钢丝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
B.独轮车对钢丝的压力作用在钢丝上,钢丝对独轮车的支持力作用在独轮车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B不合题意;
C.细线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的重力都作用在钩码同一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细线对独轮车的拉力作用在独轮车上,而细线对钩码的拉力作用在钩码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拢法线偏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即可。
【解答】当小明握杯的力F逐渐增大到F1的过程中,茶杯始终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因为茶杯的重力保持不变,所以茶杯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9.【答案】2.35;26;4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首先弄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将木块两个边线所对刻度值相减得到物体A的长度,注意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
(2)根据刻度值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上还是0下,然后确定分度值,最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温度即可;
(3)弄清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所对的刻度值读出液体的体积。
【解答】(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物体A长度测量结果的真实值为:12.3cm-10.0cm=2.3cm,估读值为0.05cm,因此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为:2.3cm+0.05cm=2.35cm;
(2)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刻度向上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那么此时的温度为:30℃-1℃×4=26℃。
(3)根据图3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那么水的体积为40mL+2mL×1=42mL。
20.【答案】(1)组织(或细胞)
(2)细胞核;液泡(或叶绿体、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1)图2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改变,是分化过程,会形成不同的组织或者细胞;
(2)4表示的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结构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而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故答案为:(1)组织(或细胞);(2)细胞核;液泡(或叶绿体、细胞壁)。
21.【答案】(1)C
(2)右下
(3)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调焦时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解答】(1) ①②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③④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②和④ ;故C符合题意;
(2)由丙图可知,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所以移动时应向右下方移动;
(3)物像由模糊到清晰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实现的;
故答案为:(1)C;(2)右下;(3)细准焦螺旋。
22.【答案】(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C
(3)满月
【知识点】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月相
【解析】【分析】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 两个乒乓球同时变形,说明两个球都受到力的作用,而只对黄色乒乓球用力,依然导致白色乒乓球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物与像是对称的;故C符合题意;
(3)当球位于丙位置时,整个球的反光面都处于视野中,所以此时的月相为满月;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C;(3)满月。
23.【答案】(1)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匀速直线
(3)>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与速度和阻力大小有关,为了用小车运动的距离反应阻力大小的影响,必须保证速度相同,而改变阻力的大小;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才相互平衡,即摩擦力等于拉力;
(3)在U形管压强计中,如果两侧的压强相等,那么液柱高度相等。哪侧的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大,同侧的水柱高度就小,据此分析两侧压强大小,然后根据公式p=ρ液gh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1)如图甲,进行三次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目的是为了: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如图乙,为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需要拉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丙可知,U形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因此左侧液体压强大于右侧液体压强。两个探头的深度h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左侧液体密度大于右侧,即ρ1>ρ2。
24.【答案】(1)右
(2)62.4
(3)小石块取出时带走水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2)金属块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如果先进行步骤2再进行步骤1,那么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时会带出水,测出的质量就是金属块和水的质量之和,使测量结果偏大。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左,那么天平的右盘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右调节;
(2)根据乙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10g=60g;游码的分度值为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2g+0.2g×2=2.4g,因此金属块的质量:60g+2.4g=62.4g;
(3)在测量小石块体积时,必须先进行步骤1再进行步骤2,理由是:小石块取出时带走水。
25.【答案】(1)②③
(2)没有找到清晰的像就测量像距
(3)等大的蜡烛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将物距u与焦距f比较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成像的性质和像的位置,进而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
(2)在测定像距时,我们要靠感觉确定成像最清晰的点的位置。由于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因此这个点的位置都会有所差异,测量出的像距也会有所不同;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首先要固定好平面镜的位置,然后在前面点燃一支蜡烛,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在镜子后面移动,直到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记下像的位置,继续下面的实验,据此确定所需的器材。
【解答】(1)为了时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那么光屏要向下移动;此时的物距u=50cm-20cm=30cm>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10cm(2)做验证“等大实像”的实验,当每组物距均为20cm时,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除了测量误差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找到清晰的像就测量像距。
(3)若准备用该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除了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外,还需将光屏换成等大的蜡烛。
26.【答案】(1)小车;在同一直线上
(2)不是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分析】(1)两个拉力的受力物体就是研究对象;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这时两个拉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结论;
(2)根据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判断是否为平衡力。
【解答】(1)因为两个拉力都作用在小车上,所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小欢在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无法在原位置静止。小欢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力相互平衡时,它们必须在同一直线上;现在 F1与F2 没有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它们就不是平衡力。
27.【答案】(1)多次试验,避免偶然性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振动比单层弱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在科学研究中,往往通过换用不同实验器材,多次完成实验,从而收集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分析得出的结论会更客观,准确,最大程度的避免偶然性;
(2)橡胶球敲击玻璃板,会引起玻璃板的振动,玻璃板将振动传递给玻璃球,于是玻璃球就会被弹开,因此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越大,则说明玻璃板的振动越强烈;
(3)根据表格数据,比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平均值大小,进而确定振动的强弱。
【解答】(1)实验中,重复做10次的目的是为了多次试验,避免偶然性.
(2)受到橡胶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
(3)根据表格可知,单层玻璃的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为80cm,而双层玻璃的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为23cm,因此得到结论: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振动比单层弱。
28.【答案】(1)解: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 
即V盖=V水= =15.2厘米3 
这种材料的密度ρ= =
(2)解: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V壶= =55厘米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溢出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排开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壶盖这种材料的密度;
(2)由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茶壶所用材料的密度与壶盖的密度相同,又已知整个空茶壶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制成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29.【答案】(1)气垫减小了摩擦力
(2)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F=G总=m总g=(70kg+2kg)×10N/kg=720N;
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注入润滑油;④改变接触面;⑤变滑动为滚动;
(2)滑雪者对雪地的压力等于自身的总重力,即F=G总=m总g,然后根据计算滑雪板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1)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快速滑行,是由于气垫减小了摩擦力;
(2)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F=G总=m总g=(70kg+2kg)×10N/kg=720N;
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