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3 08:36:25

文档简介

武昌区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
B
D
B
C
D
C
A
D
B
B
A
D
C
17.答案(1)主张:德教是立政之本(教本政末);德教内容是“三纲五常”为核心;提升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答任意两点,4分)。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2分)
(2))原因:朝廷对民办书院的支持;著名书院复兴的推动;官学存在弊端与不足;理学兴盛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印刷书的进步和发展;重文轻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级。(8分)
18.答案(1)变化:由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严重。(4分)
(2))阶段
1945--194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索时期,成立自治政府。
1949-195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并写进宪法的时期
1984--20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制度化、法律化(4分)
任意一个阶段的作用(4分)
1945--1947: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有利于调动各少数民族抗日和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并扩大了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为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莫定基础。
1949--1954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也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
1984--2001
: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19、(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加);瘟疫较大规模的爆发;公共卫生状况日益恶化和设施欠缺;政府奉行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与现实脱节;改革者的推动.(6分)
影响: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了近代卫生机构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公众的卫生意识;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8分)
20、(12分)
示例一
论题:新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峙,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支持援助广大亚非拉独立国家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联系。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
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中国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着重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20世纪80-90年代,冷战结束,两级格局解体,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推行不结盟的外交,中国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维护了世界的和平。(8分)
小结: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些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2分)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分)
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8分)
小结: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机遇。(2分)
示例三
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分)
阐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需要改善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的处理需要中美两国谈判。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8分)
小结: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与国际局势的演变紧密相关。(2分)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武昌区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
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私门养士之风盛行,其人数众多,用人标准往往“不分贵贱,客无所择”。有限的土地难以供养数量庞大的家臣,家臣酬劳的分配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由原先的“士食田”向供给俸禄、粟米转变。这表明这一时期
A.郡县制逐渐确定B.家国同构逐渐强化C.贵族政治日益瓦解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2.图1是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图。据图可知
A.
丝织业是主要的纺织业部门B.地域分布不平衡明显
C.唐代丝织中心围绕运河布局D.北方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3.表1是宋代的部分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A.海外贸易活动十分活跃B.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十分紧密
C.瓷器是主要的贸易商品D.贸易对象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4.王夫之主张社会是发展的,存在不以人的伦理是非、认识对错、善恶动机为转移和标准的某种客观规律;他同时也斥责不知礼义的老百姓为禽兽,痛恨李贽的个性解放。王夫之的思想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B.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D.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5.1843年魏源评论美国:“数百年来,育奈士迭遽成富强之国,足见国家之勃起,全由部民之勤奋。故虽不立国王,仅设总领,而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辟所治无异。此又变封建郡县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这反映了魏源
A.用西方民主否定封建制度B.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C.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D.对民族危机的深刻反思
6.1895年8月,光绪帝正式下诏:“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贸,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一些军用企业部分转向民用,实行商务化经营;一些官办、官商合办民用企业招商承办或承租,官营资本开始向私人资本转化。这表明
A.实业发展环境根本改善B.洋务企业转型发展
C.百日维新推动政策转变D.私营资本成为主体
7.1918年,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发表文章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壮大,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向工人作革命宣传,并建立了联系。据此可知,
A.马克思主义思潮日益中国化B.国际工人运动的合作不断发展
C.无产阶级建党条件逐渐成熟D.知识分子的救国主张形成共识
8.图2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形势示意图。反映了
A.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B.太原会战,侵华战争扩大
C.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D.百团大战,日本后方受挫
9.表2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建交国家数量表。反映了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与社会主义阵营关系紧密
C.外交政策面临转变D.得益于和平共处原则的实行
10.改革开放之初,地方政府往往以减免外资企业税收、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等优惠措施吸引外商投资。2001年后,我国逐渐实行内外资两税并轨和反垄断法、调整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等行为,将促进开放的手段转变为建设稳定和良性的投资贸易发展环境。这一变化反映出
A.经济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B.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D.特区经验得到推广
11.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实行了陶片放逐法,任何人,只要经公民大会投票多数通过,即被放逐。在雅典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执政官都被放逐过。这反映了
A.公民大会掌握司法权B.僭主政治失去生存土壤
C.
自然法精神得到维护D.民主制度得到有效保护
12.彼特拉克于1345年别出心裁地给古代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写了一封信:“您一定希望我跟您说说罗马和罗马共和国的情况吧······如果您知道了我们今天的状况,您会哭的。”表达了作者
A.对王权专制的不满B.对教会黑暗的憎恨C.对国家分裂的忧虑D.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13,有人认为:“重传统、善妥协的“内在气质”,让英国历史虽然充满阴谋算计和残酷
战争,但基本没有出现法国大革命那样的激进变革和颠覆性变化·······英国几乎所有重要政治制度的确立,都是以妥协方式完成的。”以下属于妥协产物的选项是
A.1640年革命B.两院制C.
责任内阁制D.联邦制
14.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该流派注重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具有主观性、重理想的特征。下列与之风格类似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马拉之死》
15.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谷物总收成超过1909-1913年的20.7%,开始出口农产品和原料;工人阶级人数与1920年(170万)相比增长4倍。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国民经济结构均衡发展B.工业化促进农业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取得成效:
16.表3是二十国集团中“新兴九国”(中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GDP占全球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A.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初步形成B.西方国家丧失经济发展优势地位
C.经济全球化助推世界格局的变化D.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转型成效显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古代教育与传统文化】(14分)
材料一
董仲舒适时而动,应势而起,更新先秦及汉初之儒学,集诸子百家于大成,依托《春秋公羊传》而成《春秋繁露》,展开德教思想之理论构架。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认为教师要实行普遍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纲五常”是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主张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安仁,以义正我”--“仁”是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珍视热爱的基础上的,凸现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与权利的尊重。“义”是从封建国家的公利出发确定的行为准则,凸显的是个人对社会及其他个体的责任与义务。
--摘编自张志建《合法性视阈下的董仲舒德教思想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书院受到各方重视,总数达到720所,是唐五代书院总和的10倍以上,可谓多
矣·······在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至仁宗宝元元年(1038)60余年的时间内,朝廷通过连续不断地赐田、赐额、赐书、召见山长、封官嘉奖等一系列措施对书院加以褒扬,培植出以岳麓、白鹿洞、睢阳、嵩阳为代表的“天下四大书院”,并且以其声名显赫之势,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集中体现了宋初书院替代官学的作用,以及由此而被强化的教育教学功能。
——邓洪波《宋代书院的开拓与进取》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德教思想主张。为此,汉朝统治者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8分)
18.【民族政策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中国苏维埃政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此后分别在关中正宁县建立了回族自治乡,在城川建立了蒙古族自治区。
--摘编自马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轨迹》
材料二
1945~2001年我国民族制度的主要大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共民族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时代背
景(4分)
(2)根据材料二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中共民族政策进行阶段划分,并选取任意一个阶
段说明它的作用(8分)
19.【卫生医疗与城市化】
材料一
英国在19世纪曾经发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霍乱瘟疫。第一次大规模霍乱发生在1831~1832年间,造成了约2.2万人死亡;第二次则是发生在1848年,估计此次霍乱造成了约7.2万人死亡·······霍乱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水源进行传播,因而在没有清洁水供应且欠缺一定排水设施的英国城市的贫民窟自然成为了感染的重灾区。······很多人认为霍乱单纯通过空气传播,将瘟疫的大规模爆发归咎于较差空气质量,而没有对人口的急速增长以及市区内不公共卫生情况的恶化有所注意······查德威克就是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得出了正确的疾病传播结论,并且通过对防治措施的拟定形成了本身对于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大体思路。查德威克的思想警醒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英国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突破地方自治与自由主义传统,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介入对公共卫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高效的管理,正是这一思想改变了英国的公共卫生面貌。
--苏洋《查德威克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改革》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导致传染病横行,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呼声强烈。1870年至1890年市政卫生局开始成为政府的常设机构,一些城市还从正规部队中招募组建卫生监督部队;1878年国会通过《国家检疫法》;细菌理论的出现为城市检疫和消毒提供了理论指导。1887年,福莱斯特垃圾焚烧公司与密尔沃基签订合同,负责城市垃圾的收集与焚化工作。由数万城市儿童组成的“青年街道清洁联盟”在改善城市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893年颁布的《检疫法案》授予财政部长禁止染病船只进入美国港口的权力,同时抑制疾病跨州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半期美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影响。(8分)
20.【世界与中国】
材料
新中国成立中外重大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武昌区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
B
D
B
C
D
C
A
D
B
B
A
D
C
17.答案(1)主张:德教是立政之本(教本政末);德教内容是“三纲五常”为核心;提升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答任意两点,4分)。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2分)
(2))原因:朝廷对民办书院的支持;著名书院复兴的推动;官学存在弊端与不足;理学兴盛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印刷书的进步和发展;重文轻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级。(8分)
18.答案(1)变化:由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严重。(4分)
(2))阶段
1945--194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索时期,成立自治政府。
1949-195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并写进宪法的时期
1984--20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制度化、法律化(4分)
任意一个阶段的作用(4分)
1945--1947: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有利于调动各少数民族抗日和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并扩大了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为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莫定基础。
1949--1954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也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
1984--2001
: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19、(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加);瘟疫较大规模的爆发;公共卫生状况日益恶化和设施欠缺;政府奉行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与现实脱节;改革者的推动.(6分)
影响: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了近代卫生机构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公众的卫生意识;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8分)
20、(12分)
示例一
论题:新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峙,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支持援助广大亚非拉独立国家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联系。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
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中国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着重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20世纪80-90年代,冷战结束,两级格局解体,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推行不结盟的外交,中国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维护了世界的和平。(8分)
小结: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些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2分)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分)
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8分)
小结: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机遇。(2分)
示例三
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分)
阐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需要改善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的处理需要中美两国谈判。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8分)
小结: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与国际局势的演变紧密相关。(2分)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