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隋朝的相关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在位时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场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故答案选A。
2.(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 )
A.长城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大运河的作用和地理位置即可作答。
3.(2017七下·大石桥期末)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苏轼
【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唐代大诗人李白诗笔出神入化.浑然天成,后人称他为“诗仙”。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诗仙”。
5.(2016七下·舒城期中)暑假期间小明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他应该去哪吗( )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石窟艺术。
6.(2017·准格尔旗模拟)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劳动工具。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流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成都平原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因此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唐朝农民创造的有两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解决农民灌溉的工具。根据以上分析,AB错误,可以排除。都江堰和筒车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反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劳动工具。本题难度适中。
7.(2016七下·平川期中)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澶渊之盟”的订立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黄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杨家将的故事正是反映了北宋与辽的争战,“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战争的认识。
8.(2017七下·阳信期中)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与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 和西夏,与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与金与西夏,仔细观察A、B、C、D四个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
9.(2016七下·大同期中)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期,阿拉伯商人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的相关史实。
10.(2020七下·嘉荫期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答案】D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意是说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有关知识。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11.(2016七下·山西期中)“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苏州和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所以答案是C。
12.(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
A.苏门答腊岛 B.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印度半岛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答案】D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到达的地区即可作答。
13.(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寇准 D.文天祥
【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文天祥是抗元名臣,一生终于南宋朝廷,怎奈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得不到重用。1274年,临安告急,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驰援临安,苦战不敌。谢太后执意投降,派他与元朝谈判,被扣留后逃脱。他继续领兵抗元,兵败被俘,1283年于大都就义。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天祥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文天祥的诗句即可作答。
14.(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回族的形成。难度不大,掌握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即可作答。
15.(2016七下·深圳期中)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发明世界的把握。依据题干信息“四大发明”“北宋时候”,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是在西汉发明的,火药是在唐朝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发明世界的把握。
16.(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司马迁的《史记》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班固的《汉书》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史记》是纪传体著作;《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三国演义》是章回体著作。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资治通鉴》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即可作答。
17.(2016七下·渝北期末)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8.(2016七下·惠民期中)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答案】B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戚继光抗击日本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都保卫了民族主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故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
19.(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外国人以一个地方的原名“昌南”的发音来代表瓷器和中国,并且此地在宋代已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此地是( )
A.海南岛 B.湖州 C.景德镇 D.泉州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瓷器的发展。难度不大,掌握宋朝著名的瓷器生产地即可作答。
20.(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清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御驾亲征,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清朝巩固边疆统治的措施即可作答。
21.(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侵略者有( )
①荷兰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英国入侵中国是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此:
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国家。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答案】B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清朝时期君权加强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题文材料”军机处一日日程”这实质上反映了君权的强化。因此选B。
23.(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这里的“与外界隔绝”是指(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D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24.(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汤显祖 B.洪昇的
C.孔尚任 D.曹雪芹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作品;《长生殿》是洪升的作品:《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因此:
D符合题意;ABC搭配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著作的搭配。难度不大,熟记几部作品的作者即可作答。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4小题,25题8分,26题10分,27题8分,28题10分共36分)
25.(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过去的。
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诞生于哪个朝代 此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的变化 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
(3)材料三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这是清朝的什么措施造成的 清朝实施这项措施的影响
【答案】(1)科举制、隋朝、隋炀帝
(2)八股取士、四书五经
(3)文字狱、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科举考试的变化;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朝的隋炀帝时期。
(2)本题考查八股取士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在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的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中选取。
(3)本题考查清朝文字狱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故答案为:(1)科举制、隋朝、隋炀帝。
(2)八股取士、四书五经。
(3)文字狱、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诞生、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6.(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
图1 唐招提寺 图2 唐蕃会盟 图3 玄奘 图4 金奔马瓶
(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填序号)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唐朝 唐太宗把① 嫁给松赞干布
② 朝 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
清朝 确立册封③ 、 制度、设驻藏大臣
(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答案】(1)图1和图3
(2)文成公主;元;班禅;达赖
(3)战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等
(4)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共同繁荣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与玄奘;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和图3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图2和图4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2)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清朝时期确立了册封班禅、达赖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三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本题考查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采取的方式。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有战争、和亲、册封、设置管理机构等。
(4)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的感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主流,适当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共同繁荣。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图1和图3。
(2)1、文成公主 2、元 3、班禅 4、达赖。
(3)战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等。
(4)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共同繁荣。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宣政院、清朝对西藏的管辖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归纳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西藏关系的演变过程即可作答。
27.(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唐宗”是指唐太宗,你知道后人称他的统治为什么吗?他把谁比成了镜子?
(2)词中的“宋祖”是指谁?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军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的?之后宋朝的最突出的统治特点?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请举出一个其它的朝代及开国皇帝?
【答案】(1)贞观之治
(2)赵匡胤、怀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3)统一蒙古
(4)略
【知识点】“贞观之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把谏臣比作自己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2)本题考查宋太祖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收回到自己的手中,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局面的出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3)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代天骄”指的是铁木真,其统一了蒙古草原,得到人民的尊敬,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
(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朝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文帝(杨坚)等。
故答案为:(1)贞观之治,魏征。
(2)赵匡胤、怀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3)统一蒙古。
(4)明朝,朱元璋。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成吉思汗等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理解材料即可作答。
28.(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由元朝首创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什么?
(2)我国丞相制度由秦朝首创,最后在哪个朝代被废除?
(3)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4)清朝雍正时期为了加强皇帝权力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清朝乾隆皇帝设立了什么机构?
【答案】(1)行省制度
(2)明朝
(3)交子
(4)军机处
(5)伊犁将军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行省制度及其影响;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被后世一直所沿用。
(2)本题考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3)本题考查“交子”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大臣跪受笔录,君权进一步强化。
(5)本题考查伊犁将军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故答案为:(1)行省制度。
(2)明朝。
(3)交子。
(4)军机处。
(5)伊犁将军。
【点评】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丞相制度、“交子”、军机处、伊犁将军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对每个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方可作答。
1 / 1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 )
A.长城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赵州桥
3.(2017七下·大石桥期末)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苏轼
5.(2016七下·舒城期中)暑假期间小明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他应该去哪吗( )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6.(2017·准格尔旗模拟)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7.(2016七下·平川期中)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8.(2017七下·阳信期中)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16七下·大同期中)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0.(2020七下·嘉荫期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11.(2016七下·山西期中)“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2.(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
A.苏门答腊岛 B.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印度半岛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13.(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寇准 D.文天祥
14.(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15.(2016七下·深圳期中)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6.(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司马迁的《史记》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班固的《汉书》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7.(2016七下·渝北期末)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2016七下·惠民期中)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19.(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外国人以一个地方的原名“昌南”的发音来代表瓷器和中国,并且此地在宋代已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此地是( )
A.海南岛 B.湖州 C.景德镇 D.泉州
20.(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清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御驾亲征,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1.(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侵略者有( )
①荷兰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23.(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这里的“与外界隔绝”是指(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4.(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汤显祖 B.洪昇的
C.孔尚任 D.曹雪芹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4小题,25题8分,26题10分,27题8分,28题10分共36分)
25.(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过去的。
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诞生于哪个朝代 此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的变化 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
(3)材料三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这是清朝的什么措施造成的 清朝实施这项措施的影响
26.(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
图1 唐招提寺 图2 唐蕃会盟 图3 玄奘 图4 金奔马瓶
(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填序号)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唐朝 唐太宗把① 嫁给松赞干布
② 朝 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
清朝 确立册封③ 、 制度、设驻藏大臣
(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27.(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唐宗”是指唐太宗,你知道后人称他的统治为什么吗?他把谁比成了镜子?
(2)词中的“宋祖”是指谁?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军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的?之后宋朝的最突出的统治特点?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请举出一个其它的朝代及开国皇帝?
28.(2020八上·大洼开学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由元朝首创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什么?
(2)我国丞相制度由秦朝首创,最后在哪个朝代被废除?
(3)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4)清朝雍正时期为了加强皇帝权力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清朝乾隆皇帝设立了什么机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隋朝的相关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在位时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场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故答案选A。
2.【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大运河的作用和地理位置即可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4.【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唐代大诗人李白诗笔出神入化.浑然天成,后人称他为“诗仙”。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诗仙”。
5.【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石窟艺术。
6.【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劳动工具。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流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成都平原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因此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唐朝农民创造的有两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解决农民灌溉的工具。根据以上分析,AB错误,可以排除。都江堰和筒车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反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劳动工具。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澶渊之盟”的订立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黄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杨家将的故事正是反映了北宋与辽的争战,“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战争的认识。
8.【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与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 和西夏,与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与金与西夏,仔细观察A、B、C、D四个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
9.【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期,阿拉伯商人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意是说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有关知识。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11.【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苏州和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所以答案是C。
12.【答案】D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到达的地区即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文天祥是抗元名臣,一生终于南宋朝廷,怎奈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得不到重用。1274年,临安告急,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驰援临安,苦战不敌。谢太后执意投降,派他与元朝谈判,被扣留后逃脱。他继续领兵抗元,兵败被俘,1283年于大都就义。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天祥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文天祥的诗句即可作答。
14.【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回族的形成。难度不大,掌握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即可作答。
15.【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发明世界的把握。依据题干信息“四大发明”“北宋时候”,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是在西汉发明的,火药是在唐朝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发明世界的把握。
16.【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史记》是纪传体著作;《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三国演义》是章回体著作。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资治通鉴》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即可作答。
17.【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8.【答案】B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戚继光抗击日本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都保卫了民族主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故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
19.【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瓷器的发展。难度不大,掌握宋朝著名的瓷器生产地即可作答。
20.【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清朝巩固边疆统治的措施即可作答。
21.【答案】A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英国入侵中国是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此:
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国家。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答案】B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清朝时期君权加强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题文材料”军机处一日日程”这实质上反映了君权的强化。因此选B。
23.【答案】D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24.【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作品;《长生殿》是洪升的作品:《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因此:
D符合题意;ABC搭配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著作的搭配。难度不大,熟记几部作品的作者即可作答。
25.【答案】(1)科举制、隋朝、隋炀帝
(2)八股取士、四书五经
(3)文字狱、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科举考试的变化;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朝的隋炀帝时期。
(2)本题考查八股取士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在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的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中选取。
(3)本题考查清朝文字狱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故答案为:(1)科举制、隋朝、隋炀帝。
(2)八股取士、四书五经。
(3)文字狱、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诞生、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6.【答案】(1)图1和图3
(2)文成公主;元;班禅;达赖
(3)战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等
(4)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共同繁荣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与玄奘;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和图3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图2和图4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2)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清朝时期确立了册封班禅、达赖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三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本题考查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采取的方式。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有战争、和亲、册封、设置管理机构等。
(4)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的感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主流,适当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共同繁荣。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图1和图3。
(2)1、文成公主 2、元 3、班禅 4、达赖。
(3)战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等。
(4)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共同繁荣。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宣政院、清朝对西藏的管辖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归纳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西藏关系的演变过程即可作答。
27.【答案】(1)贞观之治
(2)赵匡胤、怀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3)统一蒙古
(4)略
【知识点】“贞观之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把谏臣比作自己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2)本题考查宋太祖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收回到自己的手中,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局面的出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3)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代天骄”指的是铁木真,其统一了蒙古草原,得到人民的尊敬,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
(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朝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文帝(杨坚)等。
故答案为:(1)贞观之治,魏征。
(2)赵匡胤、怀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3)统一蒙古。
(4)明朝,朱元璋。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成吉思汗等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理解材料即可作答。
28.【答案】(1)行省制度
(2)明朝
(3)交子
(4)军机处
(5)伊犁将军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行省制度及其影响;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被后世一直所沿用。
(2)本题考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3)本题考查“交子”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大臣跪受笔录,君权进一步强化。
(5)本题考查伊犁将军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故答案为:(1)行省制度。
(2)明朝。
(3)交子。
(4)军机处。
(5)伊犁将军。
【点评】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丞相制度、“交子”、军机处、伊犁将军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对每个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