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4 16:01:39

文档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战役的胜利
2.(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列连环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4.(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棉花 粮食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B.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5.(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6.(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7.(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图为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重表。这表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8.(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如图漫画中的诗写道“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这幅漫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个时期( )
A.农业合作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列最能概括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点的是( )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C.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突出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10.(2016·重庆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11.(2017·永州会考)“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12.(2018·南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3.(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建立经济特区 B.“一国两制”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14.(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1978-2008》中评价某人物“(他)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 并在他掌控的时间里主导了整场变革的节奏。这个小个子的四川人有着惊人的坚忍和洞察一切 的政治决断力”。其评价的人物是(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刘少奇
15.(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伟大时代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形成顺序是( )
①“三个代表” ②“邓小平理论”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16.(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2017·苏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 B.鹰击长空 C.科技强军 D.和谐发展
19.(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应当是( )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21.(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面两幅图片表明当今中国( )
G20领导人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D.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2.(2020·兰州)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23.(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的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使我国跻身于强国行列
C.“两弹一星”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资源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4.(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网课、网购、远程办公……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C.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D.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4小题,25题14分,26题10分,27题12分共36分)
25.(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某班同学准备举办“镜头中的新中国”图片展,以下是收集的部分历史图片,请你和他们一起布置展览。
材料一:
①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大炼钢铁时的小高炉 ③“大跃进”时期的报纸标题 ④1954年康藏、青藏公路通车
材料二:新中国建设楷模的照片
雷锋 焦裕禄 王进喜 邓稼先
材料三:以下是同学为展览的第三篇章收集的照片。
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 21世纪初的深圳
材料四:展览的最后,同学们放出了以下照片:
(1)展览的第一篇章是“艰苦创业”,第二篇章是“曲折探索”。以上图片中适合放入“艰苦创业”的是   、   (写序号);适合放入“曲折探索”的是   、   (写序号)
(2)请你从以上图片从中选一位人物(示例人物不可选),仿照示例介绍其事迹。
示例:邓稼先。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奋斗数十年,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3)观察照片并结合所学,说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深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请你概括出这一篇章的主题。你能从图片中感受到哪些精神?说说你为这一主题做了什么事?
26.(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探究历史。
材料一:《复兴之路》解说词: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
材料二:1978年-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材料三:
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主权交接仪式
材料四: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材料五: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活动图片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合作。 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中国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即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④中国在北京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与会各方形成了270多项合作成果,推动了一批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1)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创新制度。20世纪末,我国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答2点)?
(3)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涵义是什么?
(4)材料五中,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填写序号)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的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
27.(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材料四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材料五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技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历史意义?
(2)请指出图1、图2人物分别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红军长征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三大战役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重大事件的意义要牢记。
2.【答案】A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符合题意;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A.北伐战争,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些显示的是“上甘岭”“邱少云”“黄继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为了夺取胜利,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信息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1年和1952年,和去年相比,棉花、粮食、油料都有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变化的原因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A.农业,不符合题意;
B.轻工业,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重工业,由此可见,我国 “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商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来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1954年” “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不符合题意;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这需要理解识记;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到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不符合题意;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变化的意义;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 农业合作化时期 ,不符合题意;
B.“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夸大粮食产量,这属于浮夸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浮夸风出现于“大跃进”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其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其所处的时期。
9.【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不符合题意;
B. 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不符合题意;
C.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突出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意义.
11.【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最先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ABC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改革。
12.【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始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B项是对农村经济进行的改革;CD项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内改革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知道打破吃大锅饭,这是国企改革的措施。
13.【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深圳和海南都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在两地建立了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促进了两地的发展,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一国两制”,不符合题意;
C.建立特别行政区,不符合题意;
D.建立直辖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两地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4.【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企业 1978-2008 ”“ 他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 ”“ 这个小个子的四川人有着惊人的坚忍和洞察一切的政治决断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毛泽东,不符合题意;
C.孙中山,不符合题意;
D.刘少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5.【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之后的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准确记忆。
16.【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实现中国梦, 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首先依据题干信息,知道这就是中国梦,之后依据对中国梦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17.【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台湾与大陆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
18.【答案】C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A.祖国统一,不符合题意;
B.鹰击长空,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我国的核潜艇、航空母舰、战机和导弹,这些都是我国的军事科技,体现了科技强军的主题,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和谐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9.【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A. 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不符合史实;
B.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不符合题意;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提出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外交活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A.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不符合题意;
B. 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显示的是周恩参加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交往,属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其包含的重大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21.【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A.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中国举办了G20峰会,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这说明当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不符合题意;
D. 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钟南山是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与屠呦呦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选项A符合题意;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B排除;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C排除;
杨利伟是航天员,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有关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3.【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A. 开发“两弹一星”的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不符合题意;
B. “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使我国跻身于强国行列 ,不符合题意;
C. “两弹一星”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资源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为了第一颗原子弹,全国有众多的单位做出了贡献,这说明“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学生紧贴题干信息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答案】B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A.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不符合题意;
D. 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5.【答案】(1)①;④;②;③
(2)王进喜。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当井喷现象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焦裕禄。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队治理兰考三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雷锋。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助人为乐,被人民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3)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原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国外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活动;在进出口和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主题:体现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内容。精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经济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篇章“艰苦创业”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有①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和④ 1954年康藏、青藏公路通车; 第二篇章“曲折探索”是1956年到1966年,有 ②大炼钢铁时的小高炉 和③ “大跃进”时期的报纸标题 ;
(2)依据材料信息, 仿照示例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项回答,如: 王进喜。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当井喷现象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焦裕禄。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队治理兰考三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雷锋。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助人为乐,被人民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设立后,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国外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活动;在进出口和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等;
(4)依据材料四信息,可以看出,这些图片,显示的是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图片内容,体现出中国人民 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说说做了什么事,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④;②;③
(2) 王进喜。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当井喷现象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焦裕禄。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队治理兰考三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雷锋。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助人为乐,被人民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3) 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原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国外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活动;在进出口和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 主题:体现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内容。精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略;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先知道这些篇章所处的时间,再结合图片内容回答;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注意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项回答;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看出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概括,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内容,再进行概括;后面的两问,都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6.【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
(2)特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快速上升、持续提高……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3)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③④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一国两制”;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创新制度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己管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末,我国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是进行西部大开发,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的特点是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快速上升、持续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依据材料五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有③和④,它们分别发生于2001年和2017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故答案为:(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
(2) 特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快速上升、持续提高……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3) 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③④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点评】(1)(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来回答,解答时,细心看材料,看看发生的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注意从两方面来分析;
(4)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识记,知道这些成就发生的时间来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外交布局,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回答。
27.【答案】(1)“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历史意义: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图一:籼型杂交水稻。图二:青蒿素。精神: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
(3)原因: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重视科技
(4)略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两弹一星的成功 , 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袁隆平,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二是屠呦呦,她发现了青蒿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习到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
(3)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重视科技;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1) “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历史意义: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 图一:籼型杂交水稻。图二:青蒿素。精神: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
(3) 原因: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重视科技
(4)略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解答时,先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图片,识记人物,再结合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些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战役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红军长征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三大战役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重大事件的意义要牢记。
2.(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A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符合题意;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
3.(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列连环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A.北伐战争,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些显示的是“上甘岭”“邱少云”“黄继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为了夺取胜利,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信息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棉花 粮食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B.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1年和1952年,和去年相比,棉花、粮食、油料都有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变化的原因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A.农业,不符合题意;
B.轻工业,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重工业,由此可见,我国 “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商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来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1954年” “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不符合题意;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这需要理解识记;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图为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重表。这表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到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不符合题意;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变化的意义;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如图漫画中的诗写道“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这幅漫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个时期( )
A.农业合作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 农业合作化时期 ,不符合题意;
B.“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夸大粮食产量,这属于浮夸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浮夸风出现于“大跃进”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其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其所处的时期。
9.(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列最能概括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点的是( )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C.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突出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不符合题意;
B. 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不符合题意;
C.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突出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2016·重庆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意义.
11.(2017·永州会考)“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最先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ABC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改革。
12.(2018·南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始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B项是对农村经济进行的改革;CD项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内改革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知道打破吃大锅饭,这是国企改革的措施。
13.(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建立经济特区 B.“一国两制”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深圳和海南都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在两地建立了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促进了两地的发展,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一国两制”,不符合题意;
C.建立特别行政区,不符合题意;
D.建立直辖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两地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4.(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1978-2008》中评价某人物“(他)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 并在他掌控的时间里主导了整场变革的节奏。这个小个子的四川人有着惊人的坚忍和洞察一切 的政治决断力”。其评价的人物是(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刘少奇
【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企业 1978-2008 ”“ 他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 ”“ 这个小个子的四川人有着惊人的坚忍和洞察一切的政治决断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毛泽东,不符合题意;
C.孙中山,不符合题意;
D.刘少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5.(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伟大时代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形成顺序是( )
①“三个代表” ②“邓小平理论”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之后的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准确记忆。
16.(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实现中国梦, 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首先依据题干信息,知道这就是中国梦,之后依据对中国梦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17.(2017·苏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台湾与大陆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
18.(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 B.鹰击长空 C.科技强军 D.和谐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A.祖国统一,不符合题意;
B.鹰击长空,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我国的核潜艇、航空母舰、战机和导弹,这些都是我国的军事科技,体现了科技强军的主题,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和谐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9.(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A. 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不符合史实;
B.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不符合题意;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提出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外交活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应当是( )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A.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不符合题意;
B. 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显示的是周恩参加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交往,属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其包含的重大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21.(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下面两幅图片表明当今中国( )
G20领导人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D.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A.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中国举办了G20峰会,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这说明当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不符合题意;
D. 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2020·兰州)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钟南山是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与屠呦呦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选项A符合题意;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B排除;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C排除;
杨利伟是航天员,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有关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3.(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的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使我国跻身于强国行列
C.“两弹一星”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资源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A. 开发“两弹一星”的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不符合题意;
B. “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使我国跻身于强国行列 ,不符合题意;
C. “两弹一星”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资源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为了第一颗原子弹,全国有众多的单位做出了贡献,这说明“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学生紧贴题干信息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网课、网购、远程办公……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C.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D.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答案】B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A.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不符合题意;
D. 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4小题,25题14分,26题10分,27题12分共36分)
25.(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某班同学准备举办“镜头中的新中国”图片展,以下是收集的部分历史图片,请你和他们一起布置展览。
材料一:
①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大炼钢铁时的小高炉 ③“大跃进”时期的报纸标题 ④1954年康藏、青藏公路通车
材料二:新中国建设楷模的照片
雷锋 焦裕禄 王进喜 邓稼先
材料三:以下是同学为展览的第三篇章收集的照片。
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 21世纪初的深圳
材料四:展览的最后,同学们放出了以下照片:
(1)展览的第一篇章是“艰苦创业”,第二篇章是“曲折探索”。以上图片中适合放入“艰苦创业”的是   、   (写序号);适合放入“曲折探索”的是   、   (写序号)
(2)请你从以上图片从中选一位人物(示例人物不可选),仿照示例介绍其事迹。
示例:邓稼先。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奋斗数十年,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3)观察照片并结合所学,说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深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请你概括出这一篇章的主题。你能从图片中感受到哪些精神?说说你为这一主题做了什么事?
【答案】(1)①;④;②;③
(2)王进喜。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当井喷现象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焦裕禄。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队治理兰考三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雷锋。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助人为乐,被人民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3)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原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国外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活动;在进出口和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主题:体现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内容。精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经济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篇章“艰苦创业”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有①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和④ 1954年康藏、青藏公路通车; 第二篇章“曲折探索”是1956年到1966年,有 ②大炼钢铁时的小高炉 和③ “大跃进”时期的报纸标题 ;
(2)依据材料信息, 仿照示例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项回答,如: 王进喜。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当井喷现象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焦裕禄。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队治理兰考三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雷锋。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助人为乐,被人民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设立后,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国外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活动;在进出口和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等;
(4)依据材料四信息,可以看出,这些图片,显示的是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图片内容,体现出中国人民 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说说做了什么事,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④;②;③
(2) 王进喜。他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当井喷现象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焦裕禄。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队治理兰考三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雷锋。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助人为乐,被人民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3) 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原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国外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活动;在进出口和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 主题:体现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内容。精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略;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先知道这些篇章所处的时间,再结合图片内容回答;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注意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项回答;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看出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概括,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内容,再进行概括;后面的两问,都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6.(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探究历史。
材料一:《复兴之路》解说词: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
材料二:1978年-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材料三:
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主权交接仪式
材料四: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材料五: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活动图片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合作。 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中国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即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④中国在北京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与会各方形成了270多项合作成果,推动了一批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1)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创新制度。20世纪末,我国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答2点)?
(3)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涵义是什么?
(4)材料五中,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填写序号)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的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
(2)特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快速上升、持续提高……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3)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③④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一国两制”;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创新制度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己管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末,我国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是进行西部大开发,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的特点是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快速上升、持续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依据材料五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有③和④,它们分别发生于2001年和2017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故答案为:(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
(2) 特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快速上升、持续提高……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3) 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③④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点评】(1)(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来回答,解答时,细心看材料,看看发生的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注意从两方面来分析;
(4)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识记,知道这些成就发生的时间来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外交布局,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回答。
27.(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材料四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材料五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技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历史意义?
(2)请指出图1、图2人物分别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答案】(1)“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历史意义: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图一:籼型杂交水稻。图二:青蒿素。精神: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
(3)原因: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重视科技
(4)略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两弹一星的成功 , 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袁隆平,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二是屠呦呦,她发现了青蒿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习到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
(3)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重视科技;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1) “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历史意义: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 图一:籼型杂交水稻。图二:青蒿素。精神: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
(3) 原因: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重视科技
(4)略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解答时,先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图片,识记人物,再结合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些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