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
A.
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
B.
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还原得铁
C.
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2还原得镁
D.
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2.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的理由是( )
A.
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
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
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
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3.关于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碱性氧化物
B.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
D.
都能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
4.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
加热氯化铵
B.
干冰升华
C.
水通电分解
D.
氯化氢溶于水
5.在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馏烧瓶中加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
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蒸气的流向相反
C.
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通冷凝水
D.
蒸馏完毕时,应该先停止通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
C.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甲烷和乙烯
7.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选用的试剂是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其中稀硝酸的作用是( )
A.
加速反应的进行
B.
排除某些杂质离子的干扰
C.
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
D.
加大沉淀的生成量
8.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
A.
A2+3B22AB3
B.
2AB2+B22AB3
C.
2A2B+5B24AB3
D.
2AB2+B22AB3
9.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氯化氢气体,另一个盛有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
原子数
B.
密度
C.
质量
D.
质子数
10.下列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有9行7个周期
B.
有16列16个族
C.
有三个短周期四个长周期
D.
非金属元素存在于主族与副族中
1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A2同时生成nmol
AB
B.
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
AB的同时生成nmol
B2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A2的同时生成nmol
B2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
C.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所以变成氖原子
D.Ar、K、Ca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它们是互为同位素
13.已知丙烯的分子结构模型为,下列关于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C.
分子中共价键的夹角都为120°
D.
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14.“绿色化学”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
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备四氯化碳
B.
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
C.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备一氯乙烷
D.
氨气被硫酸吸收制备硫酸铵
15.我国的纳米技术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例如曾作为我国两年前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就是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
第三周期ⅤA族
B.
第四周期ⅢA族
C.
第五周期ⅢA族
D.
第四周期ⅤA族
16.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
A.
Na2CO3
B.
Na2O2、Na2CO3
C.
NaOH、Na2CO3
D.
Na2O2、NaOH、Na2CO3
17.1
L稀硝酸和稀硫酸混合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
mol·L-1和0.4
mol·L-1。若向该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能溶解铜粉的质量为( )
A.
2.4
g
B.
3.2
g
C.
6.4
g
D.
9.6
g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①将金属Na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
②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Ba2++OH﹣+H++===BaSO4↓+H2O
③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盐酸:+H+===CO2↑+H2O
④碳酸钙中滴加盐酸:+2H+===CO2↑+H2O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19.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气体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4分子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N4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
C.
1
mol
N4分子所含共价键数为4NA
D.
N4沸点比P4(白磷)高
20.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A.
H2O+CaO===Ca(OH)2
B.
2H2O+2Na===2NaOH+H2↑
C.
3NO2+H2O===2HNO3+NO
D.
2H2O电解,O2↑+2H2↑
21.下面三种方法都可以制得Cl2:
①MnO2+4HCl(浓)MnCl2+2H2O+Cl2↑
②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③O2+4HCl(g)2H2O+2Cl2
这三种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O2>MnO2>KMnO4
B.
KMnO4>MnO2>O2
C.
MnO2>KMnO4>O2
D.
O2>KMnO4>MnO2
22.氯气、液氯、氯水、盐酸中均含有( )
A.
氯分子
B.
氯原子
C.
氯离子
D.
氯元素
23.下列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
甲烷
B.
乙烯
C.
丙烯(CH2==CH—CH3)
D.
正丁烷
24.下列对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烷烃分子中才存在碳碳单键
B.
除烯烃外,其他烃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可能是烷烃,也可能是烯烃
D.
所有的烃都可以燃烧
25.将8
g铁片放入100
mL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铜离子全部被还原时,铁片变为8.2
g,则原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5
mol·L-1
B.
0.25
mol·L-1
C.
0.025
mol·L-1
D.
0.125
mol·L-1
2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可以加快氢气生成的是(
A.
加入少量的硫酸钠固体
B.
加入硝酸钠固体
C.
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
改用浓硫酸
27.下列关于金属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反应中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
B.
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而不具有氧化性
C.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可能为负价
D.
金属单质都能与盐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28.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轮烷是一种分子机器的“轮子”,合成轮烷的基本原料有CH2Cl2、丙烷、戊醇、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H2Cl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
丙烯能使溴水褪色
C.
戊醇与乙醇都含有羟基
D.
苯与足量氢气在镍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2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储气瓶,一个装有O2,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
A.
质量
B.
原子总数
C.
密度
D.
分子数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其二氯取代物有2种结构
B.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C.
天然气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D.
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2NA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3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铝的燃烧”,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
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丙同学的启发,他又提出了铝燃烧的另一实验方案,结果实验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32.实验室用化合物A模拟工业上制备含氧酸D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3.烃A的产量能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F的碳原子数为D的两倍,以A为原料合成F,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写出决定B、D性质的重要原子团的名称:
B________、D________。
(2)A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4)实验室怎样区分B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去F中少量B和D的最好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苯
D.水
34.(1)用电子式表示H2O和MgBr2的形成过程:
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O2、Na2O2、H2O2的电子式:
CO2________、Na2O2________、H2O2________。
(3)A+、B+、C-、D、E
5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a.A++C-―→D+E;b.B++C-―→2D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和C-的电子式:A+________、C-________。
答案
1.B
2.B
3.C
4.B
5.B
6.C
7.B
8.B
9.A
10.C
11.C
12.A
13.D
14.A
15.B
16.A
17.D
18.B
19.B
20.C
21.B
22.D
23.B
24.D
25.B
26.C
27.D
28.A
29.D
30.C
31.(1)铝箔失去了光泽,内部铝熔化但不滴落 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使液态铝不滴落
(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铝缓慢氧化可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将铝箔卷曲,尖端夹一根火柴,将火柴引燃后,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温度)
(5)固体粉碎或用纯氧代替空气,都可以加快燃烧
32.(1)①H2SO4 ②酸雨
(2)①NH3 NO2
②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属于
33.(1)羟基 羧基 (2)
(3)①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②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分别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所取待测液为乙酸,另一种为乙醇(答案合理均可) (5)A
34.(1)
(3)①NH+OH-===N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