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3 08:42:53

文档简介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33.(1)特点:以汉族为中心的统
共生;民族关系矛盾与和谐并存;汉匈关系
亲方式实现融合;秦汉在少数
管理。(8
用:有和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促使汉族与少数民族
数民族的封建化
但是长期的民族战争
秦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重
民的负
分,任答
表现:从名称等方面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护少数民族
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
(6分,任答
认识:认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相
结少数民族,国家才能保持长治久安
变得
5分,其

观点: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精神力量,推动了近代欧洲科学革命
始,以哥白尼日心说天文学革命为标
在西方的诞生
进了近代乃至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并迅速形成了以西方为优势地位的新世界。而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
生的影响是多
的,它破除
不可侵犯的
迷信,同时它还

察和用心研究自然现象和现实世界,用
阐释世间事物。文艺复兴同
期资产阶级的思想解
纪宗教神学枷锁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值得充分
它召唤
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
理亦可酌情赋
原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不成熟;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地方实

康有为在香港发表言论,将改革失败原因归结为慈禧等个人因素,并散布向英国求助的消息,加深
慈禧对维新变法的仇视,这表现出康有为在政治上的软弱和幼
体可以分为六种类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
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法治”优于“人治”,法律有好坏之分,统治者必须制定好的法
)分歧:柏拉图虽然强调“法治”但坚持认为哲学家统治的社会是最理想
优于“法

多德认为,“法治”优
并区分
法律与坏的法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
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滕文公上》载: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墨子说:“民有三患:饥者不
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这反映出当时
A.以民为本的人文思想
B.儒家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混同
D.诸子百家的争鸣日趋激烈
2.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浑邪、休屠等部。汉武帝把投降的匈奴人分别安
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故塞外与黄河以南之间地区,“因其故俗,为属国”。汉
武帝的这一做法
A.导致王国问题反复出现
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消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
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自西晋永嘉到南朝元嘉年间(313?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其分布见下表。这说明
A.南方开发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B.政局动荡引发经济重心南移
C.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D.南方经济开发已向纵深发展
4.按照唐制,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
可颁行生效,因此唐代也就出现了“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现象。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下
A.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
B.中枢决策的有效性加强
C.君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宰相之间彼此相互制衡
5.明代王守仁说「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
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其
目的是
A.发明本心以“致良知”
B.抨击程朱格物致知的烦琐
C.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D.针对知行脱节以矫正时弊
6.在宋代科举制中,增加了一场皇帝主持的殿试,实行糊名(阅卷时盖住考生的名字)、誊录(抄
写考生的试卷),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
另派考官。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A.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B.已经杜绝了政治腐败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7.在元代,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本地自然、人
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说明元代行省的主要作用是
A.避免地方出现分裂割据
B.有利于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明成祖时“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
司”。明世宗朱厚熜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内阁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
尚书之前。据此可知
A.六部受内阁控制
B.内阁地位有所提高C.内阁制约了皇权
D.皇帝权力高度集中
9.明清时期,太湖南边的乌青镇上的茧行、丝行、绸庄、布庄很多,商人收购商品转销各地,尤以
绸庄为著。绸庄主人“发给原料,令乡人织成绵匹,给以工资”。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农业生产结构巨变
B.手工生产的区域分工细致
C.商业资本介入生产领域
D.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加快
10.中国早期出口的传统商品为茶、丝两项。茶的出口在1840年后曾逐年递增,丝的出口亦有
逐步扩大过程。这说明晚清
A.传统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
C.海外贸易成顺差的趋势
D.列强的军事侵略加深
1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农民阶级自身具有局限性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
C.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激烈
D.体现了绝对平均的革命纲领
12.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
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
可能的。材料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没有具体实践
B.未能启迪民智C.宣传手段有限
D.存在一定缺陷
1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
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毛泽东的这些举措
A.有利于巩固红色政权
B.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C.推动人民军队的建立
D.总结了革命斗争中的问题
14.下表反映了抗战爆发前后四川地区工业发展的情况。据此可知
A.日本推行“以战养战”的策略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落后
C.中国工业布局得到明显改善
D.敌后战场得到有力支援
15.邓小平曾回忆说,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天险后,毛泽东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刘邓,
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刘邓大军“跃进到敌人后方”
A.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B.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促使中共占据政治优势地位
D.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16.下表为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的指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这说明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上
A.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中心
C.存在着“左”倾冒进倾向
D.发展生产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17.1980年10月,表演艺术家赵丹说:“加强或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具体地说,就是党
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艺术,是艺术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
艺就没希望”。据此可知,该艺术家认为“双百”方针
A.有利于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
B.意味着党对文艺工作放松了领导
C.加强了党对文艺的具体管理
D.坚持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
18.1993年,江泽民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6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加强合作,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2001年,在中国
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这些从侧面反映出,中国
A.主要致力于同发展中国家合作B.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C.国际上的影响力已超过了美国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19.伯利克里去世后,雅典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能够使民众信服的领导核心,不同派别的政治
斗争分化了公民集体,个人利益开始超越国家利益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念。这说明古代雅典
A.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B.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基石
C.缺乏集体决策约束机制
D.公民政治重视个人价值
20.意大利教育思想家韦杰里乌斯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
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据此推知
A.文艺复兴是个人主义的源头
B.人文主义者摆脱了封建神学束缚
C.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D.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21.从16世纪到18世纪,在这两个多的世纪里,英国不断汲取财富,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最终确
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开展
D.世界市场形成
22.德国思想家康德认为,理性的东西使人能够摆脱自然本能欲望的束缚而成为独立“人格”的
主体,从而与动物本质地区别开来。康德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是
A.人性都具有双重性
B.人应当具有独立人格
C.自由是理性的核心
D.人的本质由理性决定
23.下表反映了
18世纪英国人口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的对比信息。它反映出
A.英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B.工业化拓展了海外市场
C.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城市化拉动了国内消费
24.张芳梅在《美国1787年宪法是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妥协的产物》一文中提到「美国1787年宪法虽
然制定于美国独立战争后,但它并非《独立宣言》的继续和发展。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
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材料说明
A.
1787年宪法违背了《独立宣言》精神
B.
1787年宪法具有局限性
C.美国大多数人没有享受公民的权力
D.美国民主制具有妥协性
25.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的工厂、车辆、电讯和照明等领域迅速电气化。到20世纪初,德国
在电炉炼钢、铁路电气化等电能应用方面居世界之首。这说明德国工业化的显著特点是
A.轻重工业同步发展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D.政府主导工业发展进程
26.
1928年1月,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地建立在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农业局部集体化是完全不够的。据此推知,斯大林
A.对苏联工业化道路表示了质疑
B.用行政手段解决农村问题
C.强调新经济政策背离了工业化
D.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
27.据统计,从1866年到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律中,授予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自由裁夺权
条款共110条,其中1933年前的67年中仅32条,而1933年后的8年中却增加到78条。
这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B.政府积极调整劳资关系
C.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D.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
28.乌克兰画家马列维奇的《雨后乡间之晨》(见下图)把人物处理成圆筒形组成的雕塑式形象,
人物外的环境被处理在一种机械式的风景之中,那树木、房屋、地面,都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艺
术风格。这幅作品的艺术创作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印象画派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29二战后某国际组织的宗旨规定“对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
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的生产与开发投资”“通过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方
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这一规定
A.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
C.确立了发达国家经济霸权
D.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30.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开始抛弃过去的对抗和意识形态偏见,强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
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这种转变出现的深刻背景是
A.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一体化加速
B.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世界格局的“无极时代”即将呈现
D.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31.下图为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大国在联合国事务中的一致表决外的投票一致率(单位:%)。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走向分化B.美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的合作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盟友破裂
32.历史经验表明,全球化虽然反映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历史大趋势,但全球化的阶段性进程总是崎岖坎坷的,“可逆性是全球化的应有属性”。全
球化具有“可逆性”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大国推行霸权主义
B.南北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C.世界格局发展的多极化
D.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平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整个秦汉时代,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奴的关系。秦以前,西南夷地区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之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初步开始设立郡县治理西南少数民族。平城之战后,汉朝对内采取休养生息之策,对外采取了缓和的政策,于是有了和亲。即使匈奴出兵犯边,汉也尽量维护和亲的局面,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使汉朝有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客观外部环境。汉武帝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进行管理。两汉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十分复杂。汉明帝死后,西域各民族的势力壮大,汉章帝调整了对待西域的民族政策,一度有所收缩。但是,到了汉和帝时,开始打击匈奴,治理西域。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翻开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来的歧视或侮辱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
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
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
——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民族互动的作用。(1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线。文艺复兴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变化,而不是物质上的巨大变化。文艺复兴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到现世。他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王春生《论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
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898年10月6日,康有为在香港接受了当时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德臣报》的采访。
政治经验严重不足的康有为,在采访中对慈禧太后大加攻击,称慈禧只是个妃子,光绪帝已经认识到她不是自己真正的母亲,又称光绪帝对自己如何信任,夸大他本人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还称光绪帝已经给他密诏(实为康有为自己改窜或自拟的密诏),要让他去英国求救,恢复光绪帝的权力。采访文章在《中国邮报》和上海的《字林西报》刊出。彼时慈禧正有废帝之心,而朝中刘坤一等大臣为保全光绪帝正竭尽心力。康有为的一面之词,简直是火上浇油,慈禧据此可以认为光绪帝通过康有为与外国人勾结。这个采访,对正被羁押于北京的光绪帝极为不利。张之洞看到采访后,大为震怒,发电给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蔡钧:“此报流传,为害甚烈。望飞速电嘱上海道,速与该报馆并领事切商,告以康有为断非端正忠爱之人,嘱其万勿再为传播……”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前后诸政事》
(1)根据材料,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的表现。(6分)
3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希腊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只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法律必然是根据政体(宪法)制定的;
既然如此,那么符合于正宗政体所制定的法律就一定合乎正义,而符合于变态和乖戾政体所
制定的法律就不合乎于正义。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
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根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歧。(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