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8 23:01:11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罗迦 ·费· 因格
初 步 感 知
选择你喜欢的或你认为重要的几个段落,大声朗读。
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①学识渊博;
②活用知识;
③持之以恒。
走 进 文 本
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
区别: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人人都有创造力
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
的人?
1、有好奇心,积累知识;
2、活用知识,自主创新;
3、抓住灵感,不断探究。
奇 思 妙 想
某公司招聘推销员,考题是向和尚推销梳子,如果你是应聘者之一,你将如何完成这个推销任务,使自己应聘成功?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我 的 心 得
课 后 作 业
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将家中某件废弃的物品创造性地加以改造,使之变废为宝。
zzz
◆◆
x2-0
工/
d
hhs craftworkshopcom
CEC

BABY II 1111
纪教育网(
)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2我有
①上21世纪教育网下精品教学资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东台市实验初中 丁同杰
  【教学目标】
  1.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大家都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他的小品,请看大屏幕:
  问:这段视频很有趣,对吧?这个小品大家熟悉吗?小品的名称你知道吗?赵本山的《卖车》。老师截取了一段,在这一段里,范伟正在为自己的智商讨个说法,赵本山向范伟所提的问题,范伟答错了吗?
  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生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生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生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
  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思维的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探究问题:
  1、好,接下来请大家从课文中选择你喜欢的或你认为重要的几个段落,大声朗读。
  (投影,学生读书)(3分钟)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让我们来做个思维测试,看看大家有没有收获?
  看到这个图形,你会想到什么?
  同学们的答案丰富多彩,看来大家捕捉阅读信息的能力还是不错的,通过初读课文,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并试着去寻找多种答案。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要具有怎样的思维才能达到这一点呢?
  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是答案不止一个得关键因素。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这些要素体现在课文的5、6两节,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
  能把这两段所表达的意思简单地概括一下吗?(投影,老师再强调一下。)
  5、那么,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师:人人都具有创造力是否意味着人人都能有所创造呢?
  生:否,要让学生讲述理由。
  因为有的人富有创造力,而有些人缺乏创造力。
  富有创造力的人能注意细小的想法。
  看来能否有所创造关键在于能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齐读这句话)
  6、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用精炼的语言为我们论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重点突出创造性思维这一关键思维方式的培养,对我们的同学们大有裨益,那么作者在具体写作时主要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
  举例论证。文中举了哪些例子?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并分析不同地方事例的作用。(它们分别证明了那句话?)
  7、由此,我们知道了在议论文中,举例论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学习。只是大家要注意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有区别的,它具有概括性。
  8、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你能关注生活的细节,并进行创造性地思维,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同学们,你能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吗?
  (学生举例)
  师:大家事例举得很多,的确如此,那些看似平常的一些生活事件,只要能够多角度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就一定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9、那我们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
  (1)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学生齐读)
  10、小结: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对全文做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你坚信自己具有创造力,并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那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下面就让我们聪明的大脑动起来:一起来做一做“思维体操”,训练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拓展延伸
  1、这是一条——牛仔裤,一条破的牛仔裤,可是还有人在穿它,说明在有些人眼里,破也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美,假如你也有一条破的、旧的而且你又不打算穿的牛仔裤,你觉得它还能有什么用途?开动脑筋噢!
  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几个成品,当然是图片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投影)所以,下次再有不穿的牛仔裤可千万别扔了,稍微一改动,用处不小啊!
  3、接下来,我们一起到人才招聘市场去看看。(结合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师点评:从思维的角度是否具有创意的角度
  从口语交际的角度:称呼、语言的委婉得体、表达意思的明确等
  四、学生心得
  可从课文内容、写作特点两方面来谈。
  大家刚才说的都比较好,不仅谈了课文内容对我们的启示,还分析了文章的写作方法,这些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写作、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
  五、教师总结:
  最后,老师送个礼物给大家,从这幅图片中你能看出什么?这是个英文单词fly,对,飞翔的意思。
  同学们,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天职在于探索”,世界万物,探索无限,让我们放飞想象,多元思维,去大胆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将家中某件废弃的物品创造性地加以改造,使之变废为宝。下节课带来展示。
  下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 文通中学 单春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2.掌握议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培养学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议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
一、导入新课
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
(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二、整体感知
1.了解文体(教师简介)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就是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明自己的立场、意见、观点。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强调: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立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议论的话题。)
2.正音辨形
让学生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注音和说说字、词的意思。如果有学生不会的教师再作讲解。如:
恭喜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渊博 锲而不舍
3.明确话题:
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作者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作者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
(学法指导一 :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明确: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如果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就容易让人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倡导要有创造性思维。
师总结: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创造性思维。
三、理清脉络
1.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法指导二: 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明确:(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四、分析内容
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
明确;(1)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2)“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
追问:文章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请概括。
(学法指导三: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什么事?)
明确:①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②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可请学生用简明的语言另举例子,学生答,老师纠正。)
师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这一部分,作者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需的要
素。你觉得你身上具备了哪些要素?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学生交流,引出下一个环节)
朗读9-12段,思考;
3.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4.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法指导四:注意文中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性语句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总而言之”“这样”“所以”……)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质疑、争辩)
明确: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自信);缺乏创造力的人,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自信)
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缺乏创造力的人进行自我压抑。
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追问: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举例:鲁班发明锯。
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
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生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5.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
五、当堂练习
请发挥你的想像,把“ ”“ ”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范例:看到圆,便使人想到西方人吃的圆圆的奶油面包;看到三角形使人想到我国端午节时包的粽子;圆与三角形结合,使我想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学生随意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学生交流、点评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一位哲人说过,“人的天职在于探索”,宇宙万物,探索无限,让我们放飞想像,多元思维,去大胆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七、布置作业
1.课后选择一句你所喜爱的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然后制成贺卡,在元旦之际送给你的同学。
2.用正楷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论题 )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 论点 )
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 结论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2.了解议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培养学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议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问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是的,一个李白加一壶酒等于诗百篇,一个牛顿加一个苹果等于万有引力,一个鲁班加一根草等于一把锯,在现实生活中1+1不一定都等于2,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答案就会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整体感知
(一)提问、
1.本文是议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议论的三要素是什么?论证的方法有那些?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3.围绕论点论述了几个问题?
(学生回答,师针对实际适当点拔)
(二)速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讨论:
1.事物的正确为什么不止一个?
(客观事物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
2.要从多角度得出答案必须要有什么样的思维?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要有创造思维。 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好处:使说理更全面,更透彻。)
3.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例证法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5.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三)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四)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五)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与探究,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脉络已经掌握清楚,本文的论述逐层深入,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三、拓展延伸
请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拥有创造力呢?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奇思妙想”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让你的想象飞起来,请你们发挥你的创造力,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想发明创造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四、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的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活用知识的观念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古猿人从树上下来,直立行走是创新,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创新,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创新,同学们刚才的畅想也是创新。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让我们张开创新的翅膀,在开放的世界中任意翱翔,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的思维定会熠熠闪光。
五、布置作业:
假如给你一枚回型针,一张花边纸,你能有哪些设计?请把你的设想写出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提出问题 正反对比论证
分析问题 例证法 (分)
解决问题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