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1.(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2.(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A.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B.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C.减少了官僚机构中的无用官职 D.使士人的地位得到提高
3.(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4.(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5.(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
A.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B.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澶渊之盟
6.(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天发一矢胡无酋(阵前射死敌酋长),河冰亦破沙水流(河冰融化河水流)。欢盟从此至今日(结盟和好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丞相寇准功第一)。”王安石的这几句诗和下面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
A.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B.北宋与辽的和战
C.北宋与金的和战 D.南宋与金的和战
7.(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玉树临风、帅气十足的陈尧咨陪辽国使者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将。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他:“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A.文武并重的传统 B.重武轻文的观念
C.颜值和门第备受推崇 D.重文轻武的传统
8.(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对以下有关《天工开物》内容的介绍,正确的是( )
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到制盐、糖、油的方法,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
①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②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
③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 ④该书图文并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 )
A.奢侈浪费 B.单一保守 C.多元开放 D.繁荣创新
10.(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11.(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12.(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有敢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
13.(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李自成起义军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一支,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很快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他提出了一个重要口号( )
A.“严禁杀掠” B.“免粮分田”
C.“发放钱粮” D.“均田免粮”
14.(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有人认为,隋炀帝虽然被视为暴君,但他对历史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5.(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从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我们主要感受到了( )
A.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
B.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
C.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
D.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16.(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张学良晚年曾作诗:“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籍。”该诗赞扬的是( )
A.明成祖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7.(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企业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18.(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内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9.(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0.(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1.(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隋唐时期是我国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学习时绘制年代尺是一种有效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上面中国历史某一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A. B.
C. D.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唐朝的起止时间。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A为 ,北至B ,南至C 。
(4)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你能说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影响吗
22.(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
材料五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3)材料三中的“工匠”与常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4)材料四中所说他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哪里?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5)依据材料五并联系现实,简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23.(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
材料四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1)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南宋定都在哪里?
(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图1所示物品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为鼓励图2所示的贸易活动,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解题时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公元6世纪8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间重新统一中国的皇帝是隋文帝杨坚,他是在公元589年灭了南朝陈,重新统一了中国,故C项正确;隋炀帝是隋文帝之子,故A项排除;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唐朝皇帝,且唐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期间没有出现长时间的分裂局面,故B、D都应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
2.【答案】D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选项A、B、C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3.【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的内容可知,这一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
4.【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实行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扩大的人才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对应的时间为唐太宗时期,故此处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②对应的时间为唐玄宗统治后期,故此处为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与安史之乱的有关知识。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时间轴上的“唐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6.【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与辽的和战,签订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与北宋的和战。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题干中的“丞相寇准”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7.【答案】D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了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防止武将专政,割据分裂,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重文轻武所谓传统,使宋代士人受到普遍的尊重,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选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8.【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可知,《天工开物》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从“制盐、糖、油的方法”可知《天工开物》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从“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可知《天工开物》可用于指导手业生产。从“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可知《天工开物》图文并茂。综上所述 ①②③④解读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紧扣题干内容,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9.【答案】C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唐朝“胡风盛行”可见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多元特点,根据“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等可见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开放特点。
A项奢侈浪费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单一保守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多元开放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符合题意;
D项繁荣创新是唐朝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社会风尚的特点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狄仁杰等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武则天的统治在历史应予肯定,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选项ACD不是题干材料体现的本质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识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及历史地位是答题的关键。同时,学生要学会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11.【答案】D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进而导致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既削弱了中央政权,又破坏了社会经济,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沉于酒色仅是中央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这一表现的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地点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12.【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强化封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选项AB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明确丞相出现于秦朝,废除于明朝。
13.【答案】D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黑暗腐败,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赋税沉重和自然灾害,人民苦不堪言,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李自成的军队后来发展成为起义军的主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空前沉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反对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促进了起义队伍的发展壮大。选项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李自成起义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李自成起义的时间、背景、领导人、概况、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4.【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选项ACD与隋炀帝有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炀帝的相关史实。理解和识记隋文帝与隋炀帝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汴州、杭州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诗歌表面是说杭州美丽的景象,但实际上讽刺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的苟安生活。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的偏安。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16.【答案】D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确保台湾入版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7.【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当时的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南宋时期,纸币的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反映的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8.【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大都是今北京。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实现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选项ACD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的相关史实是答题的关键。
19.【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称印度为天竺;玄奘游学的印度佛学最高学府是那烂陀寺;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已传入我国,所以ABC三项说法都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玄奘西行的有关知识。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携带大量的佛经回长安,并以亲身经历写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20.【答案】A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根据题干给出的《尼布楚条约》可知是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隋朝开凿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2)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起止时间:618—907年。
(3)洛阳;涿郡;余杭
(4)方便隋炀帝游玩江都;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运河的开通;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灭陈,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从605年起,隋朝开凿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通过626年的“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627-649年的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唐玄宗,713-741年的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 称为“开元盛世”. 755-763年的唐玄宗统治后期,他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造成朝政混乱,终于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907年,唐朝灭亡.
(2)根据上述材料,黄巢起义是 公元878年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最高统治者,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朝的开始时间是618年,唐朝灭亡的时间是907年.
(3)隋炀帝时,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4)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故答案为: (1)A.隋朝开凿大运河;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2)黄巢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最高统治者,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朝开始时间是618年,唐朝灭亡的时间是907年.
(3)洛阳;涿郡;余杭.
(4)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点评】本题以隋唐的历史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隋唐时期的历史基础知识.
22.【答案】(1)“吾”指唐太宗(或李世民)。做法: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2)反映了知州与通判之间互相牵制。官职:转运使。
(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最远: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5)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明朝的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 (1)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唐太宗(或李世民); 为避免“一朝而败”唐太宗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2) 据材料“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知州与通判之间互相牵制;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3) 分析材料可知,“工匠”与常主之间是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并结合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吾”指唐太宗(或李世民)。做法: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2) 反映了知州与通判之间互相牵制。官职:转运使。
(3)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 最远: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5) 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
【点评】本题以六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贞观之治、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23.【答案】(1)影响: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南宋定都在临安。
(2)影响:使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五代十国。原因: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
(3)最早出现:北宋的四川地区。机构:市舶司。
(4)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
(5)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安史之乱;南宋的偏安;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1)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 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南宋定都在临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是“东南渐重”的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1所示物品为“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的四川地区;为鼓励图2所示的贸易活动,宋朝设置了市舶司进行管理。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故答案为: (1) 影响: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南宋定都在临安。
(2) 影响:使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五代十国。原因: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
(3) 最早出现:北宋的四川地区。机构:市舶司。
(4) 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
(5) 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点评】本题以“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 ”为主线,考查了大运河的开通、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宋代经济的发展、南宋的偏安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1.(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解题时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公元6世纪8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间重新统一中国的皇帝是隋文帝杨坚,他是在公元589年灭了南朝陈,重新统一了中国,故C项正确;隋炀帝是隋文帝之子,故A项排除;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唐朝皇帝,且唐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期间没有出现长时间的分裂局面,故B、D都应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
2.(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A.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B.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C.减少了官僚机构中的无用官职 D.使士人的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D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选项A、B、C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3.(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的内容可知,这一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
4.(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实行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扩大的人才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
A.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B.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澶渊之盟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对应的时间为唐太宗时期,故此处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②对应的时间为唐玄宗统治后期,故此处为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与安史之乱的有关知识。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时间轴上的“唐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6.(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天发一矢胡无酋(阵前射死敌酋长),河冰亦破沙水流(河冰融化河水流)。欢盟从此至今日(结盟和好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丞相寇准功第一)。”王安石的这几句诗和下面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
A.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B.北宋与辽的和战
C.北宋与金的和战 D.南宋与金的和战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与辽的和战,签订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与北宋的和战。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题干中的“丞相寇准”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7.(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玉树临风、帅气十足的陈尧咨陪辽国使者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将。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他:“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A.文武并重的传统 B.重武轻文的观念
C.颜值和门第备受推崇 D.重文轻武的传统
【答案】D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了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防止武将专政,割据分裂,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重文轻武所谓传统,使宋代士人受到普遍的尊重,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选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8.(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对以下有关《天工开物》内容的介绍,正确的是( )
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到制盐、糖、油的方法,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
①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②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
③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 ④该书图文并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可知,《天工开物》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从“制盐、糖、油的方法”可知《天工开物》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从“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可知《天工开物》可用于指导手业生产。从“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可知《天工开物》图文并茂。综上所述 ①②③④解读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紧扣题干内容,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9.(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 )
A.奢侈浪费 B.单一保守 C.多元开放 D.繁荣创新
【答案】C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唐朝“胡风盛行”可见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多元特点,根据“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等可见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开放特点。
A项奢侈浪费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单一保守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多元开放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符合题意;
D项繁荣创新是唐朝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社会风尚的特点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10.(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答案】B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狄仁杰等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武则天的统治在历史应予肯定,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选项ACD不是题干材料体现的本质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识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及历史地位是答题的关键。同时,学生要学会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11.(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进而导致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既削弱了中央政权,又破坏了社会经济,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沉于酒色仅是中央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这一表现的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地点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12.(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有敢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强化封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选项AB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明确丞相出现于秦朝,废除于明朝。
13.(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李自成起义军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一支,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很快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他提出了一个重要口号( )
A.“严禁杀掠” B.“免粮分田”
C.“发放钱粮” D.“均田免粮”
【答案】D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黑暗腐败,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赋税沉重和自然灾害,人民苦不堪言,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李自成的军队后来发展成为起义军的主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空前沉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反对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促进了起义队伍的发展壮大。选项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李自成起义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李自成起义的时间、背景、领导人、概况、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4.(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有人认为,隋炀帝虽然被视为暴君,但他对历史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选项ACD与隋炀帝有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炀帝的相关史实。理解和识记隋文帝与隋炀帝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15.(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从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我们主要感受到了( )
A.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
B.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
C.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
D.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汴州、杭州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诗歌表面是说杭州美丽的景象,但实际上讽刺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的苟安生活。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的偏安。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16.(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张学良晚年曾作诗:“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籍。”该诗赞扬的是( )
A.明成祖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答案】D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确保台湾入版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7.(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企业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当时的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南宋时期,纸币的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反映的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8.(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内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大都是今北京。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实现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选项ACD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的相关史实是答题的关键。
19.(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称印度为天竺;玄奘游学的印度佛学最高学府是那烂陀寺;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已传入我国,所以ABC三项说法都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玄奘西行的有关知识。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携带大量的佛经回长安,并以亲身经历写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20.(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根据题干给出的《尼布楚条约》可知是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
21.(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隋唐时期是我国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学习时绘制年代尺是一种有效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上面中国历史某一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A. B.
C. D.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唐朝的起止时间。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A为 ,北至B ,南至C 。
(4)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你能说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影响吗
【答案】(1)隋朝开凿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2)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起止时间:618—907年。
(3)洛阳;涿郡;余杭
(4)方便隋炀帝游玩江都;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运河的开通;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灭陈,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从605年起,隋朝开凿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通过626年的“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627-649年的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唐玄宗,713-741年的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 称为“开元盛世”. 755-763年的唐玄宗统治后期,他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造成朝政混乱,终于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907年,唐朝灭亡.
(2)根据上述材料,黄巢起义是 公元878年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最高统治者,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朝的开始时间是618年,唐朝灭亡的时间是907年.
(3)隋炀帝时,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4)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故答案为: (1)A.隋朝开凿大运河;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2)黄巢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最高统治者,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朝开始时间是618年,唐朝灭亡的时间是907年.
(3)洛阳;涿郡;余杭.
(4)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点评】本题以隋唐的历史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隋唐时期的历史基础知识.
22.(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
材料五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3)材料三中的“工匠”与常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4)材料四中所说他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哪里?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5)依据材料五并联系现实,简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案】(1)“吾”指唐太宗(或李世民)。做法: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2)反映了知州与通判之间互相牵制。官职:转运使。
(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最远: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5)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明朝的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 (1)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唐太宗(或李世民); 为避免“一朝而败”唐太宗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2) 据材料“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知州与通判之间互相牵制;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3) 分析材料可知,“工匠”与常主之间是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并结合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吾”指唐太宗(或李世民)。做法: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2) 反映了知州与通判之间互相牵制。官职:转运使。
(3)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 最远: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5) 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
【点评】本题以六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贞观之治、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23.(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
材料四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1)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南宋定都在哪里?
(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图1所示物品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为鼓励图2所示的贸易活动,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1)影响: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南宋定都在临安。
(2)影响:使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五代十国。原因: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
(3)最早出现:北宋的四川地区。机构:市舶司。
(4)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
(5)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安史之乱;南宋的偏安;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1)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 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南宋定都在临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是“东南渐重”的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1所示物品为“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的四川地区;为鼓励图2所示的贸易活动,宋朝设置了市舶司进行管理。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故答案为: (1) 影响: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南宋定都在临安。
(2) 影响:使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五代十国。原因: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
(3) 最早出现:北宋的四川地区。机构:市舶司。
(4) 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
(5) 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点评】本题以“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 ”为主线,考查了大运河的开通、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宋代经济的发展、南宋的偏安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