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诗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曹操《短歌行》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绝句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律诗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汉乐府的含义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
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二、汉乐府的内容与形式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叙事性是其基本
艺术特色。成功之作往往能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
行动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语言朴素而富有感
情。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
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
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特别是其中的五言诗,
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
诗歌的主要形式。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对统治阶级压迫的反抗
《 陌上桑》
《汉乐府·东门行》
(二)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
《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
(三)爱情婚姻
(1)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追求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
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
清 · 张玉谷《古诗赏析》
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
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
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
不见堆垛,局奇笔横。
(2) 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
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
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
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对劳动美的表现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三、汉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 (一)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这种精神象一根红线似的贯串在从建安到唐代的诗歌史上,俨然形成一条以乐府为系统的现实主义传统。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如此明晰,以至于我们可以用线条作出如下的表述: “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建安曹操诸人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二)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形式是杂言体与五言体。杂言体在当时尚未引起文人们的注意,但自建安后,它的影响已日趋显著。如曹操的《气出唱》、曹丕的《陌上桑》、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便都是杂言,至鲍照《行路难》,尤其是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战城南》等歌行更是极杂言之奇观,也莫不导源于汉乐府。五言体的影响,比之杂言更早也更大。据现有文献,可以肯定,文人拟作五言诗是从东汉初就开始了的。到汉末建安,更出现了一个“五言腾踊”的局面,自此以后,五言一体遂取《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而代之,一直成为我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
(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诸如人物对话或独白的运用,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刻划,语言的朴素生动等,都成为后代一切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人的学习榜样。
代表作品:
《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
阅读全诗,初步感悟诗的情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1]累累。
兔从狗窦[2]入,雉[3]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4]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5]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6]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四、十五从军征
阅读注释,解决欣赏障碍
课下注释:
[1]冢:高坟。累累: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2]狗窦:狗出入的墙洞。
[3]雉:野鸡。梁:屋梁。
[4]旅: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叫旅生。
[5]葵:菜名,又叫冬葵, 嫩叶可食。
[6]饴(sì):同“饲”,
拿食物给人吃。
补充注释:
(1)阿:语气词,无义。
(2)持:拿。
(3)一时:一会儿。
再读全诗,感悟诗歌的情感基调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问题启智——全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诗人眼中景物—阅读区间定位在4---8句诗
2、塑造的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
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3、景物特点———荒凉寂静 无人踪迹
(塑造了哀景)
关注诗人眼中景
联想想象能力培养
1、战争结束后归途所想:家里有阿谁?
(家里还有人活着吗?谁活着?父母呢?兄妹呢 或者……)
人物心情如何:道逢乡里人 (逢人便问,心急如焚)
2、回家所见: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人物心情如何: 悲伤 寂寞 孤独 无奈 (从军生活的苦衷无人倾诉,无人能够给他亲人般的安慰,诗人无语)
3、人物行动: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行为发泄内心的不平静,也只能自己煮饭)
人物心情如何: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思维一时停顿、内心受到巨大的打击)
2、关注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情感的波动
4、与人物对话,寻找历史与现实对照产生的内心共鸣
思考:这个时候最易产生对往事的回忆,请你想像一下,人物可能想到的生活。
回忆离家时设宴送行的场景
5、情感高潮——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老泪纵横 茫然不知所措)
6、人生感悟:
为之垂泪,为之震撼,为之担忧
(抒发了哀情)
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主旨
1、以哀景写哀情,情景交融
2、运用白描手法,粗线条勾勒画面图景
3、语言朴实,情真意切
(乐府诗的特点之一)
4、叙事为主,辅以描写、抒情,故事性强
(乐府诗的特点之二)
5、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乐府诗的特点之三)
主旨:
通过写一个老兵战后归乡的所见所闻,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不幸遭遇,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抒发了老兵内心的复杂情感,引发读者对老兵的深切同情。
展开讨论:本诗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1、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行径
2、充分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3、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不幸遭遇的根源
社会的黑暗——兵役制度、赋税制度等
4、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战后军人的生活问题
5、当代青年应该树立的现代社会理念——反对战争,崇尚和平
三读全诗,深入把握作品情感,进入诗歌艺术境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教师示范吟诵
学生自由练习
学生展示诵读风格
课堂作业:
你喜欢本诗的哪一句?
为什么?
课外拓展学习
改写是把一篇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变成另外一篇文章。是以原作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在内容上允许调整,允许取舍,形式上鼓励创新。
将《十五从军征》
改写成一篇故事
改写训练
改写要求
一、形式上的要求
1、写成记叙文 2、用白话文
3、可改变结构,改为倒叙,增插叙都可以
4、可改变人称,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均可
二、内容上的要求
1、基本上不改内容
2、体现原作精神
3、可对原作酌情变动,但绝不是另外写一篇文章
4、精读古诗,把握古诗的中心
5、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当时的场景,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内心活动,还要注意当时人物的一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