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求田问舍(寻找)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神鸦社鼓(祭祀土神的日子)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
D.元嘉草草(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脍(美味)
﹒
﹒
﹒
﹒
﹒
﹒
﹒
﹒
﹒
﹒
﹒
【解析】选B。A项,求:购买;C项,第一个“风流”应解释为“英雄业绩”;D项,脍:把鱼、肉切细。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尚能饭否 B.赢得仓皇北顾
C.遥岑远目 D.竹杖芒鞋轻胜马
【解析】选B。B项,名词作状语,向北。A项,名词作动词,吃饭;C项,名词作动词,看,望;D项,名词作动词,骑马。
﹒
﹒
﹒
﹒
3.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多情应笑我
C.烽火扬州路 D.人道寄奴曾住
【解析】选D。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B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
4.《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解析】选D。A、B、C三项涉及三个典故,并未涉及知音难觅情怀。
5.名句默写。
①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
②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水随天去秋无际 ②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③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完成6~7题。
6.简要分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词人登楼远眺所见之景,在词人的视野中,江山之美,如“玉簪螺髻”,是比喻,而词人满怀悲愤之情所见之远山,又“献愁供恨”,是拟人,也是移情入景。
答案:本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从写景抒情的角度看,还是移情入景。“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诗人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注入自然景物,在表达技巧上是移情入景。
7.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尾的这句话看似消极,实则是词人人生无奈的一种感慨,表达词人寂寞惆怅无人理解的愁苦,这样看来,应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
答案: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了词人自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寂寞惆怅之情。
(二)阅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8~9题。
8.怎样理解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具体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词人在词尾选用廉颇一典有其深刻用意,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
答案:该句是以廉颇自况。词人景仰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胸怀恢复大志,主张要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北伐,草草出兵只能招致失败。然而回顾南下后四十三年,屡遭废黜,最后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此题具有半开放性,答出以廉颇自况,概括上述内容,且言之成理即可)
9.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本词都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试从结构、意境、主旨等方面说出这两首词的相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喻今”,意境上均雄浑壮阔,主旨上均借古讽今。
10.本词刻画了孙权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在抓住诗歌描写对象的基础上,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叙述。
答案:刻画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率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
11.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及主旨去回答。
答案:表达了词人对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甚至连江南也快保不住的强烈不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12.怎样理解词人于词尾引用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时不能只看句子的表层含意,要挖掘其深层含意,要紧扣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去分析。
答案:作者引用曹操的话的言外之意是:而今宋朝也只是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在掌握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可曾有一个能与孙权相比的吗?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隐忧。
13.这首词艺术技巧上的显著特点是紧紧围绕“登北固亭”的主题,将写景与议论、抒情密切结合,显示出辛弃疾的深沉而豪壮的词风。试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应审清题干,先从词中找出写景、议论、抒情的相关词句,再简要分析。
答案:作品从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观只写滚滚江水,营造一种雄伟壮阔的意境;抒情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四、语言表达
14.将宋词名句等像“拼盘”一样地拼贴在一起,或者稍加改动、整理之后,进行现代演绎就成为流行歌曲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词曲创作方式。下面这首羽·泉的《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试对这首歌词作简要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惊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一笑人间万事,春风不染白发,怎忘寒冬冰秋?醉里且贪欢笑,廉颇未老乐悠悠。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兴亡多少事,金戈铁马战不休。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侧重赏析歌词与辛词名句的联系、创新及歌词内容的意义。
答案(示例):羽·泉的这首《辛弃疾》,歌词内容传达出了辛弃疾作为“词中之龙”的硬朗气质和一个“悲剧英雄”慷慨悲壮的生命特质。羽·泉慷慨悲歌,到结尾处唱道:“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否定了皇、帝、君、诸侯这些强权人物对历史的主宰,表达了“历史是由平凡人创造”的历史唯物观,这种现代价值观更能引起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共鸣,也肯定了辛弃疾虽然在世之时没有在抗金前线“赢得功名”,建立盖世功勋,但他在身后却赢得了永世英名,是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
15.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中广网北京10月2日消息(记者王娴)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6个小时之前,在万众瞩目的四川西昌,嫦娥二号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之后,跟踪、测控、调整成了重要的接力赛。
1日19时26分星箭分离之后,嫦娥二号独自在茫茫太空中飞行了一整夜,这一夜嫦娥二号并没休息。今天凌晨3时39分左右,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卫星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10月2日早上8时49分,随着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回传,这幅对地球成像的照片也已经被传回,将在不久之后对外发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为新闻拟一个标题,属于压缩语段的要求。新闻标题的要求是简练、概括、明确,最好有一定的吸引力。
参考答案:嫦娥二号第一幅地月成像照已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