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优化教学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优化教学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9 10: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7张PPT)
一、基础积累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疾恶:痛恨坏人
B.衡乃诡对而出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C.京师学者威怪其无征 无征:没有应验
D.视事三年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解析】选A。疾恶:痛恨。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B。A项,副词,就/副词,才;B项,介词,用;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代词,他,指张衡/代词,它,指地动仪。
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选C。C项中的“羞”与例句中“奇”字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形容词作动词,擅长;B项,名词作状语,以兄长的礼节;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背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覆盖周密无际 B.衡下车,治威严
C.举孝廉不行 D.时国王骄奢
【解析】选D。A项,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而细密;B项,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C项,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验之以事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游于三辅
D.未之有也
【解析】选D。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6~10题。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宣:宣言
B.皆共目之 目:递眼色
C.阴知奸党名姓 阴:暗中
D.再迁为太史令 再:两次
【解析】选A。A项“宣”应释为“表达”。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常从容淡静 B.不好交接俗人
C.合盖隆起 D.公车特征拜郎中
【解析】选C。A项,古义,言谈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冷静;B项,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D项,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8.下列语句属于表现张衡“科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
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⑤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解析】选B。①是年轻时的文学才华;②是文学成就;⑤是政绩。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的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解析】选D。“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不当。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
②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迫使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容度
【解析】选B。迫:逼近。




1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作者的写作目的。①②⑥三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句是从侧面表现,非“直接”,④句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⑤句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众人产生恐惧心理。吴汉听后非常生气,不想接受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听说后,责备了他们。
【解析】选B。A项应为“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命令将士口衔枚,率军过江与刘尚部队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而非选项C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D项,“吴汉听说后”应改为“吴汉回来后”。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
句式,并做到字字落实,忠于原文,文通字顺,没有语病。具
体到各句:(1)句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比”,近来;
“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
(2)句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就”,靠拢;“并”,合
并;“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恢复。
答案:(1)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2)我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长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四、语言表达
15.《张衡传》一文中介绍候风地动仪的文字可以说是一段典范的说明性的文字。请你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以“筷子”为对象,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时,应注意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抓住“筷子”的特点,用语应质朴简洁。
答案(示例):筷子的结构简单、原始。它就是由两根小棍组成的,通常是用木、竹、塑料、象牙等材料做成。筷子的长度一般是25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执的上端呈方形。圆形的下端直径通常在2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吃饭时,人们常用右手执筷,将两支筷子圈在一起,通过手指控制两支筷子的聚合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内。筷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
16.(2010·湖北黄石三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 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的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德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材料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
时,应抓住材料所陈述的关键话题(积累的问题)。
答案(示例):(1)主张要注重积累材料。(2)积累要长
期坚持。(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4)要多积、广积材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