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质量优化教学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质量优化教学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9 10: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三)
(100分钟 120分)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弱(càn) 冠冕(miǎn)
辜负(ɡū) 狩猎(shǒu)
B.鉴别(jiàn) 承载(zài)
杯皿(mǐn) 国粹(cuì)
C.譬如(bì) 玄虚(xuán)
羹汤(ɡēnɡ) 剔除(tī)
D.囊括(nánɡ) 惋惜(wǎn)
粗糙(cāo) 专横(hénɡ)
















【解析】选B。A项,“孱”读chán,“狩”读shòu,C项,“譬”读pì;D项,“横”读hènɡ。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丰盈 频繁 凋蔽 礼上往来
B.瞌头 脑髓 谛听 绵里藏针
C.刻画 急燥 禀赋 风合日丽
D.赋予 自诩 吝啬 猝不及防
【解析】选D。A项,蔽—敝,上—尚;B项,瞌—磕;C项,燥—躁,合—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读古人文章,困难就在于古人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
相当吃力。
B.村东镇海尔专卖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店已经出售了近300
件“家电下乡”产品,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鱼龙混杂,不仅
坑害了消费者,而且败坏了“家电下乡”的名声。
C.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文化的精华,像
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够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是难
得。
D.3G手机价格不低廉,信号不稳定,所以目前在我国手机市
场方兴未艾,并未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解析】选C。A.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此处误用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B.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应该用“鱼目混珠”。C.躬逢其盛:躬,亲自。亲身经历那种盛况。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方兴未艾: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0年的前三个月,城镇房屋销售价格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涨7.8%,但由于新的房贷政策的出台,部分城市房价已开始出现回落迹象。
B.世博会必将对中国,特别是对上海的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C.2010年入夏以来,中国南方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使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不仅受到损害,也使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D.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解析】选A。B.成分残缺,在“人民生活质量”后加“提高”。C.语序不当,“不仅”应该放到“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前。D.不合逻辑,“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应为“谁又能确保他们不为权钱所动”。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⑦④②①③⑥⑤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②①⑤③⑥④⑦ D.①⑤③⑥②④⑦
【解析】选C。答题时注意句间关键词语的关系,注意不同句子间内容上的交叉、包含或并列关系。①、③和⑤之间有着“视界”交叉点;④和⑦之间有着交叉的“创新空间”,且显然是④⑦的顺序;⑥显然介于①③⑤和④⑦之间;剩下的②放开头最恰当。那么①③⑤之间的顺序由大到小应该是①⑤③。所以,答案是②①⑤③⑥④⑦。
6.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句话是反语,意思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
7.“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后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送去主义”是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的一种表现,它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是掩盖他们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这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送来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
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钓饵。帝国主义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敝,加
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拿来主义”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8.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尼采的例子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
9.鲁迅先生在否定种种错误的做法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有人认为这是排除推理法。结构是:原因,或A或B或C或D;推理,非A,非B,非C;结论,所以D。请你根据这个结构,写出选文的推理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推理过程如下:
原因: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推论:①闭关主义,实行不通。②送去主义,沦为乞丐。③听凭送来,深受其害。
结论:所以,要自己来拿。
10.这篇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说明下面3个比喻所表达的作者的意思。(每项均不超过20字)(4分)
①“葡萄好吃,可是架太高,够不着”这个比喻说明: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也难免隔靴搔痒”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像看电影一样,只看情节说明不成,要亲眼看银幕”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理解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找准本体。
答案:①文言价值大,可是读不懂,就用不上。②翻译介绍文言不易传达文言的神韵。③欣赏古典文学要阅读领会,不能只看翻译介绍。
11.作者以鲁迅先生为例,就从文言里吸收营养问题阐明了两点看法,分别是什么?(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相关内容在第二段,本段中的“不过鲁迅的文笔也给我们一种启示”一句话的前后内容就是两点看法,分别归纳即可。
答案:①不能从古典作品吸取营养,就难以形成独到的文风韵味。②不把古典作品学会学通,勉强生搬硬套,就会不伦不类。
12.这篇文章是谈古诗文的,但也间接地批评了现代文的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些现代文食古不化,生搬硬套文言的一些辞藻,结果适得其反。②有些现代文章不像古诗文那样通俗流畅。
13.请就文化流失的现象,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0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谈看法还是应该紧扣文本,结合实际,不能不着边际地发挥。
答案:略。
14.理解前面四段文字,写出下列比喻的含义。(4分,每个答案不超过10个字)
答:①摆渡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自己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②没有希望和前途的困境
15.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认为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状况中都需要“折一只船,来摆渡自己”?分条概括。(4分,写出2个答案,每个答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第二,烦恼痛苦总伴随人生。
16.综合全文理解,说明下面这句话中的“船”的不同含义。(4分,每个答案不超过15个字)
“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踬,都会有摆渡的船①,这只船②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答: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求生的本能、欲望、希望甚至幻想。②适合自己的摆脱困境的生活方式。
17.紧扣本文主旨,联系自身实际,写一段赏析文字。(150字左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俗话说:“没有走不过去的河”,吴苾雯的散文《摆渡自己》正是这个道理。这折成的一只船便是“精神”,一种不可抗拒的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的机会。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摒弃“听天由命”的种种理由,把握机会,折一只船,摆渡自己,人生之河,无论怎样也阻拦不了我们。
三、语言运用(15分)
18.下面是一首《祖国颂》的长诗节选。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比喻恰当,整体结构一致。(6分)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①_______________,为你唱起一千支一万支歌;如果我是一粒种子,也要播撒在你温暖的土地上,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也要融进在你广袤的胸怀,去催动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我深深地恋着你呵,我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两个方面:所写句子的内容要合乎逻辑,合乎情调;所写句子的句式、修辞要与例句一致。
答案:①也要飞翔在你明亮的天空 ②为你捧出一束沉甸甸的花果 ③如果我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19.排列下列句子的语序,使整个语段中心明确,意思完整。(4分)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②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③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④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⑤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⑥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横线上所填语段的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横线处要填的内容是在前一句内容基础上,转到自身现身说法上,先填④,④中的“不过”紧承上一句;⑥紧承④,解释原因;②中的“因此”又紧承④;⑤谈“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③和①是对⑤的例证。
答案:④⑥②⑤③①
20. 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5分)
__________食物少煎 烤住房环保型____________
__________清蒸油烟 少节能灯照明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弄懂漫画的内容;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形式针对每个画
面写出五个字的句子,所写的语句要能概括画面的内容;
此外,还要注意所写句子要押韵。
答案(示例):(1)画面一:衣衫自己洗 小件不劳你
画面四:急事你出马 平日你休假
(2)画面一:洗衣不用电手 洗身体健 画面四:拒
绝小汽车 绿色自行车
四、写作表达(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着装不同,言谈举止各异,对问题的价值判断不一。传统与变革、经典与时尚、追随潮流与张扬个性,构成了我们多样的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 请以“主流和另类”为话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对于“主流”一词,权威词典的释义是:“①干流;②比喻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另类”一词的释义是:“①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②与众不同;特殊。”作为关系型话题作文的“主流与另类”主要考查考生对现实生活、人生的体悟和哲理思考。
“主流”和“另类”从感彩看属于中性词,作者可以根据立意需要赋予其特定的含义,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主流”与“另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写作这样的话题,考生一定要注意紧扣“另类”与“主流”两个关键词进行立意,不可偏废。如“没有另类就没有主流”、“另类创造主流”、“主流中的另类”、“主流中保持另类”、“不排斥主流,不否定另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