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暑期线上学习质量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暑期线上学习质量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2 12:01:39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暑期线上学习质量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的图示中,较为贴切的是(  )
A. B.
C. D.
2.(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历史上曾有人这样评价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尤以“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最。”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3.(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4.(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学家对她统治期间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A.唐太宗 B.冯太后 C.武则天 D.唐玄宗
5.(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此诗的创作背景是(  )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爆发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爆发
6.(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 停未 禾苗待我灌醉。”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
7.(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的是(  )
A.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8.(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在哪一皇帝当政时期(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9.(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叹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10.(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使用这种技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指南针的应用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火药的应用 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12.(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绘画作品能揭示历史现象。下列绘画作品中能反映我国古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及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的是(  )
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13.(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  )
A.统一契丹各部 B.建立党项政权
C.统一女真各部 D.统一蒙古
14.(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材料反映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15.(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明实录太祖实录》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净化官场风气 B.强化皇权
C.监视官员百姓 D.废丞相,设三司
16.(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81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人口的快速增长区
C.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D.官僚体系日趋腐败
17.(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的“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
A.设立锦衣卫 B.大兴文字狱 C.设立南书房 D.设置军机处
18.(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人版图。”材料赞颂的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19.(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被译成多种外文,且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B.
C. D.
20.(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明清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二、辨析改错(10分)
21.(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军阀割据局面的延续。
判断:    改正:    
(2)辽太宗时,占领了上京临潢府,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判断:    改正:    
(3)北宋的广州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判断:    改正:    
(4)明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判断:    改正:    
(5)清朝时期的戏剧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判断:    改正:    
三、材料解析
22.(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但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材料三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唐太宗时期,该制度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3.(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
材料三 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却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实行“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两位人物对外文化交流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哪位皇帝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是何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4)以史为鉴,可以明智。说说上述材料中对外交往的史实对你有何启示
24.(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責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名称。
(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铜版拓片,请问这一纸币的名称是什么 它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25.(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治边富边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边疆治理”这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加入吧。
【治边理疆】
材料一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因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摘编自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定边固疆】
材料二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城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睦边安疆】
材料三
(1)元朝疆域辽阔,对于边疆的管辖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请你分别写出元朝对东南地区和西藏地区“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式及其历史作用(或意义)。
(2)请你列举出康熙、乾隆时期为巩固边疆,“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的相关史实。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4)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你对于我国当前的边疆政策有什么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其中永济渠的走向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的走向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
ABC三项都不贴切,不符合题意;
D项较为贴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示信息。
2.【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指统一南北。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589年“混南北为一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文帝的历史功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隋文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ACD三项都不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唐诗的识记能力。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唐朝。
4.【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学家对她统治期间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武则天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武则天的地位与统治评价。
5.【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题干信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就是对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的描述。
ABC三项是题干诗歌的创作背景,不符合题意;
D项安史之乱爆发都不是是题干诗歌的创作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唐朝经济繁荣,唐朝农民在农具上有很大创新。唐朝人民创制的筒车,是一种新型的灌溉工具,提高了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题目中的描述即是筒车。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筒车是题干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北宋在地方设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数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外,全部运交中央。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财政,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有益于维护保持社会稳定。
A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8.【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宋真宗当政时期出现题干相对和平的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澶渊之盟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诗中的“汴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临安,是南宋的都城。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讽刺南宋偏安。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
D项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是题干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和南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金灭辽,又灭掉北宋,后来南宋建立,辽不可能和南宋并立。
ABD三项所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要求解读图片信息。
11.【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一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题干材料中的“极为神速”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活字印刷术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把握活字印刷术的特点。
12.【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丰富的市民生活。
AB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清明上河图》能反映我国古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及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和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统一蒙古各部。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A项统一契丹各部的是耶律阿保机,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党项政权的是元昊,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女真各部的是努尔哈赤,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蒙古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沁园春 雪》为依托,考查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知道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4.【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由题干“行中书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朝廷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的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元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行省制是题干材料反映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行省制度的职权、性质以及影响解答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可知,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强化封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ACD三项都不是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项强化皇权是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明确丞相出现与秦朝,废除于明朝。
16.【答案】B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伤害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
ACD三项都不是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人口的快速增长区是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人口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7.【答案】D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设置军机处。
ABC三项是题干材料中的“天才式的发明”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设置军机处是题干材料中的“天才式的发明”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置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关键信息“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
18.【答案】C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圣功岂在尊明朔”指维护明王朝的统治,“确保台湾入版图”指确保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判断这个历史人物是郑成功,郑成功率领舰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郑成功是题干材料赞颂的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19.【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项《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文,且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天工开物》的识记能力。识记《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辽、宋、夏、金时期,我国有多个并立的民族政权,各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元朝的大一统使民族融合得到大发展。这段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南宋完成。所以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描述不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B项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描述不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D项明清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描述不正确,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的特征。注意识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21.【答案】(1)错误;将“军阀割据”改为“藩镇割据”。
(2)错误;将“上京临潢府”改为“燕云十六州”。
(3)错误;将“广州”改为“东京”。
(4)错误;将“明朝”改为“元朝”。
(5)正确;无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辽与北宋的和战;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故本题表述错误。将“军阀割据”改为“藩镇割据”。
(2)本题考查辽宋关系。辽太宗时,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故本题表述错误。将“上京临潢府”改为“燕云十六州”。
(3)本题考查北宋造船业。北宋的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故本题表述错误。将“广州”改为“东京”。
(4)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故本题表述错误。将“明朝”改为“元朝”。
(5)本题考查清朝戏曲。清朝时期的戏剧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故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将“军阀割据”改为“藩镇割据”。
(2)错误;将“上京临潢府”改为“燕云十六州”。
(3)错误;将“广州”改为“东京”。
(4)错误;将“明朝”改为“元朝”。
(5)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此类型命题,要求准确识记基础史实,并纠正错误说法。
22.【答案】(1)进士科的创立。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2)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建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分析材料可知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进士科的创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是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
(2)本题考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其表现在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
(3)本题考查明朝科举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材料三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的影响体现在禁锢了人民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发展。
故答案为:(1)进士科的创立。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2)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及发展。
23.【答案】(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明成祖(朱棣)。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对外开放交流使国家繁荣昌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衰落。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图片信息,前图是鉴真,后图是玄奘,故可以得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第一小问,依据“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故1405年时,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第二小问目的,依据所学可知,从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的角度,逐条解答即可。
(3)第一小问,依据“我们的大清帝国却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实行‘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可以得出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影响,解答,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说明,但消极占主导。依次,展开说明即可。
(4)本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解答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对外开放交流使国家繁荣昌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衰落的层面,逐条解答即可。解答要求言之有理,条理清楚。
故答案为:(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明成祖(朱棣)。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对外开放交流使国家繁荣昌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衰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及其相应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24.【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2)本题考查宋朝市舶司的设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本题考查宋朝纸币的出现,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图中是交子的铜版拓片。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本题考查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的建议,要求综合分析归纳。综合宋朝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外贸易的发达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信息,联系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得出相关认识,如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25.【答案】(1)东南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作用: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加强边疆的管辖及治理,巩固边疆;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及措施,促进边疆地区及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等等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元代,在东南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第二小问,澎湖巡检司的设置,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设立标志着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层面,逐条解答即可。
(3)依据“土尔扈特万里归国”可以得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至于意义,依据命题要求,结合所学,可以从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的角度,解答即可。
(4)本题属于识记考查,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加强边疆的管辖及治理,巩固边疆、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及措施,促进边疆地区及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等等层面,具体展开说明即可。要求言之有理,条理清楚。
故答案为:(1)东南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作用: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加强边疆的管辖及治理,巩固边疆;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及措施,促进边疆地区及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央政府对于边疆的管辖,要求解读图文信息。
1 / 1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暑期线上学习质量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的图示中,较为贴切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其中永济渠的走向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的走向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
ABC三项都不贴切,不符合题意;
D项较为贴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示信息。
2.(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历史上曾有人这样评价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尤以“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最。”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指统一南北。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589年“混南北为一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文帝的历史功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隋文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3.(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ACD三项都不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唐诗的识记能力。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唐朝。
4.(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学家对她统治期间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A.唐太宗 B.冯太后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学家对她统治期间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武则天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武则天的地位与统治评价。
5.(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此诗的创作背景是(  )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爆发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爆发
【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题干信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就是对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的描述。
ABC三项是题干诗歌的创作背景,不符合题意;
D项安史之乱爆发都不是是题干诗歌的创作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
6.(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 停未 禾苗待我灌醉。”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
【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唐朝经济繁荣,唐朝农民在农具上有很大创新。唐朝人民创制的筒车,是一种新型的灌溉工具,提高了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题目中的描述即是筒车。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筒车是题干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
7.(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的是(  )
A.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北宋在地方设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数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外,全部运交中央。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财政,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有益于维护保持社会稳定。
A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8.(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在哪一皇帝当政时期(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宋真宗当政时期出现题干相对和平的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澶渊之盟是解题的关键。
9.(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叹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诗中的“汴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临安,是南宋的都城。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讽刺南宋偏安。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
D项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是题干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和南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0.(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金灭辽,又灭掉北宋,后来南宋建立,辽不可能和南宋并立。
ABD三项所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要求解读图片信息。
11.(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使用这种技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指南针的应用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火药的应用 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一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题干材料中的“极为神速”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活字印刷术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把握活字印刷术的特点。
12.(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绘画作品能揭示历史现象。下列绘画作品中能反映我国古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及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的是(  )
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丰富的市民生活。
AB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清明上河图》能反映我国古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及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和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13.(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  )
A.统一契丹各部 B.建立党项政权
C.统一女真各部 D.统一蒙古
【答案】D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统一蒙古各部。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A项统一契丹各部的是耶律阿保机,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党项政权的是元昊,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女真各部的是努尔哈赤,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蒙古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沁园春 雪》为依托,考查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知道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4.(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材料反映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由题干“行中书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朝廷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的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元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行省制是题干材料反映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行省制度的职权、性质以及影响解答即可。
15.(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明实录太祖实录》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净化官场风气 B.强化皇权
C.监视官员百姓 D.废丞相,设三司
【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可知,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强化封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ACD三项都不是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项强化皇权是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明确丞相出现与秦朝,废除于明朝。
16.(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81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人口的快速增长区
C.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D.官僚体系日趋腐败
【答案】B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伤害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
ACD三项都不是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人口的快速增长区是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人口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7.(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的“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
A.设立锦衣卫 B.大兴文字狱 C.设立南书房 D.设置军机处
【答案】D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设置军机处。
ABC三项是题干材料中的“天才式的发明”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设置军机处是题干材料中的“天才式的发明”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置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关键信息“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
18.(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人版图。”材料赞颂的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答案】C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圣功岂在尊明朔”指维护明王朝的统治,“确保台湾入版图”指确保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判断这个历史人物是郑成功,郑成功率领舰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郑成功是题干材料赞颂的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19.(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被译成多种外文,且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项《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文,且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天工开物》的识记能力。识记《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明清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辽、宋、夏、金时期,我国有多个并立的民族政权,各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元朝的大一统使民族融合得到大发展。这段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南宋完成。所以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描述不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B项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描述不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D项明清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描述不正确,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的特征。注意识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辨析改错(10分)
21.(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军阀割据局面的延续。
判断:    改正:    
(2)辽太宗时,占领了上京临潢府,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判断:    改正:    
(3)北宋的广州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判断:    改正:    
(4)明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判断:    改正:    
(5)清朝时期的戏剧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判断:    改正:    
【答案】(1)错误;将“军阀割据”改为“藩镇割据”。
(2)错误;将“上京临潢府”改为“燕云十六州”。
(3)错误;将“广州”改为“东京”。
(4)错误;将“明朝”改为“元朝”。
(5)正确;无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辽与北宋的和战;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故本题表述错误。将“军阀割据”改为“藩镇割据”。
(2)本题考查辽宋关系。辽太宗时,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故本题表述错误。将“上京临潢府”改为“燕云十六州”。
(3)本题考查北宋造船业。北宋的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故本题表述错误。将“广州”改为“东京”。
(4)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故本题表述错误。将“明朝”改为“元朝”。
(5)本题考查清朝戏曲。清朝时期的戏剧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故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将“军阀割据”改为“藩镇割据”。
(2)错误;将“上京临潢府”改为“燕云十六州”。
(3)错误;将“广州”改为“东京”。
(4)错误;将“明朝”改为“元朝”。
(5)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此类型命题,要求准确识记基础史实,并纠正错误说法。
三、材料解析
22.(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但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材料三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唐太宗时期,该制度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进士科的创立。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2)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建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分析材料可知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进士科的创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是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
(2)本题考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其表现在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
(3)本题考查明朝科举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材料三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的影响体现在禁锢了人民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发展。
故答案为:(1)进士科的创立。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2)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及发展。
23.(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
材料三 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却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实行“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两位人物对外文化交流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哪位皇帝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是何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4)以史为鉴,可以明智。说说上述材料中对外交往的史实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明成祖(朱棣)。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对外开放交流使国家繁荣昌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衰落。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图片信息,前图是鉴真,后图是玄奘,故可以得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第一小问,依据“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故1405年时,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第二小问目的,依据所学可知,从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的角度,逐条解答即可。
(3)第一小问,依据“我们的大清帝国却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实行‘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可以得出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影响,解答,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说明,但消极占主导。依次,展开说明即可。
(4)本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解答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对外开放交流使国家繁荣昌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衰落的层面,逐条解答即可。解答要求言之有理,条理清楚。
故答案为:(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明成祖(朱棣)。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对外开放交流使国家繁荣昌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衰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及其相应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24.(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責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名称。
(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铜版拓片,请问这一纸币的名称是什么 它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
【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2)本题考查宋朝市舶司的设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本题考查宋朝纸币的出现,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图中是交子的铜版拓片。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本题考查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的建议,要求综合分析归纳。综合宋朝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外贸易的发达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信息,联系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得出相关认识,如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25.(2020八上·全椒开学考)治边富边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边疆治理”这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加入吧。
【治边理疆】
材料一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因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摘编自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定边固疆】
材料二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城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睦边安疆】
材料三
(1)元朝疆域辽阔,对于边疆的管辖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请你分别写出元朝对东南地区和西藏地区“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式及其历史作用(或意义)。
(2)请你列举出康熙、乾隆时期为巩固边疆,“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的相关史实。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4)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你对于我国当前的边疆政策有什么建议
【答案】(1)东南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作用: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加强边疆的管辖及治理,巩固边疆;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及措施,促进边疆地区及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等等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元代,在东南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第二小问,澎湖巡检司的设置,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设立标志着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层面,逐条解答即可。
(3)依据“土尔扈特万里归国”可以得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至于意义,依据命题要求,结合所学,可以从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的角度,解答即可。
(4)本题属于识记考查,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加强边疆的管辖及治理,巩固边疆、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及措施,促进边疆地区及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等等层面,具体展开说明即可。要求言之有理,条理清楚。
故答案为:(1)东南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作用: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加强边疆的管辖及治理,巩固边疆;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及措施,促进边疆地区及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央政府对于边疆的管辖,要求解读图文信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