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
1.(2019·大庆)隋唐时期确立的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官员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选择人才以其才学为标准,不再是看其出身和门第高低。A是西周时期;B是隋唐时期的国家机构设置;D是元朝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不大,只要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语“隋唐”“选官”等词语很容易知道
2.(2018七下·苏州月考)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大运河修建的时间、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浙江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水: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北-南),本题是常考题目。
3.(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太宗统治初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ABC三项和题干中的“开元全盛日”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唐玄宗统治初期是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相关知识的识记。解答本题需掌握开元盛世。
4.(2018七下·苏州期中)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ACD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灭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图中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中的“省”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所学,元朝时期设立的是行省制度。
ABD三项和题干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元朝的行省制度是题干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学生的读图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17·扬州)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新疆
【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台湾。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收复台湾的时间与影响。
7.(2018九下·江门开学考)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
A.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C.在中央设宣政院
D.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答案】C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题干直接设问考查不属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主要措施有: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是元朝时管辖西藏的机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本题难度适中。
8.(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表明,这和《天工开物》有关。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项《农政全书》是农书,不符合题意;
B项《天工开物》可以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符合题意;
C项《水经注》涉及地理类,不符合题意;
D项《本草纲目》涉及医学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天工开物》,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代《天工开物》的内容。
9.(2016七下·通化期中)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10.(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17世纪末,当沙俄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ACD三项都不是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的皇帝,不符合题意;
B项康熙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11.(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下面图画内容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的是( )
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的是《清明上河图》。
ABD三项都不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不符合题意;
C项《清明上河图》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内容。
12.(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A.河南汝窑 B.河北定窑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北宋时期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江西景德镇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宋代手工业的兴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3.(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最能反映出唐代( )
A.繁荣的经济 B.清明的政治
C.民族关系的交融 D.开放的社会风气
【答案】D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女性也参与很多男性喜爱的活动,并且女子还流行穿着波斯胡服。在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民族融合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民众的精神风貌刚健外向活泼。
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开放的社会风气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14.(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中国“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的是(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 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社会,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是我国对人类科学文化进步作出的极为重要的贡献。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故①②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火药主要应用于军事、指南针主要用于辨别方向,均和文化传播无关。
A项①②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5.(2017七下·莱城期中)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与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和西夏,与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与金与西夏,仔细观察A、B、C、D四个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
16.(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可知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知道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落伍。
17.(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其目的是 ( )
A.扩大明朝疆域 B.发展旅游业
C.防御匈奴 D.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根据“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可知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知道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落伍。
18.(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如图反映的发展趋势导致 ( )
A.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B.统治者重视农业
C.经济的持续发展 D.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依图表数据可知,反映的是人口增长过快,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A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题干图反映的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符合题意;
BCD三项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人口的增长带来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新图表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9.(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而水耨(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通“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汉书》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南朝《宋书》
材料二:大概从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悼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衰》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摘编自《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1)根据材料一,简述江南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并据材料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写出2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出现的重大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江南地区由落后变为繁荣、富庶。
(2)两种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②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①北方变得更为寒冷,南方相对温暖;②南方土地肥沃。
(3)经济重心南移。
(4)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到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由落后变为繁荣、富庶。
(2)由材料信息“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可知,古代中国人口南迁有两种情形,一为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二为中原人口迁到南方。材料中的“……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说明人口迁徙的原因之一是北方变得更为寒冷,南方相对温暖;材料中的“……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说明人口迁徙的原因之二是:南方土地肥沃。
(3)根据材料三可知,经济重心南移至南宋时最终完成。
(4)北方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江南地区由落后变为繁荣、富庶。
(2)两种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②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①北方变得更为寒冷,南方相对温暖;②南方土地肥沃。
(3)经济重心南移。
(4)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要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影响,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20.(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均摘编自吴泰《中国历史大讲堂宋朝史话》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实行有效管理。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现固和发晨。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列举宋太祖实行“军权集中、财权集中”的措施各一例。
(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为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设置了哪一机构?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
(4)材料四中军机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答案】(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等;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机构:宣政院;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3)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设立台湾府
(4)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除宋太祖实行军权集中的措施: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等宋太祖实行财权集中的措施: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元朝时,中央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地方的行政措施是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4)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答案为:(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等;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机构:宣政院;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3)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设立台湾府。
(4)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和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对西藏的管辖、军机处的设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海外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
(1)唐玄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A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
(2)唐太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B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谁?
(3)宋朝政府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宋代的海船上配备的最先进的导航设备是什么?
(4)综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高僧:鉴真。贡献: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高僧:玄奘。
(3)机构:市舶司。设备:指南针。
(4)主要原因:唐宋时期,我国经济繁荣,科技先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可知,图中A所是日本,去往日本的高僧是鉴真.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定居日本奈良,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2)依据“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可知,图中B所是天竺,去往天竺的高僧是玄奘。为了求取佛经精义,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和中亚诸国,到达天竺。
(3)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代的海船上配备的最先进的导航设备指的是指南针广泛运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唐宋时期,我国经济繁荣,科技先进,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持。唐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为对外贸易提供政策支持;唐宋时期,对外交通发达,这些都促使对外贸易频繁。
故答案为:(1)高僧:鉴真。贡献: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高僧:玄奘。
(3)机构:市舶司。设备:指南针。
(4)主要原因:唐宋时期,我国经济繁荣,科技先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时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市舶机构以及唐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盛况原因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向学生说明,唐朝时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宋代虽政治分裂,但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社会经济依然高度发展。
1 / 1湖北省黄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
1.(2019·大庆)隋唐时期确立的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官员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2018七下·苏州月考)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C. D.
3.(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太宗统治初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4.(2018七下·苏州期中)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5.(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图中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6.(2017·扬州)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新疆
7.(2018九下·江门开学考)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
A.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C.在中央设宣政院
D.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8.(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9.(2016七下·通化期中)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10.(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17世纪末,当沙俄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1.(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下面图画内容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的是( )
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
12.(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A.河南汝窑 B.河北定窑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3.(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最能反映出唐代( )
A.繁荣的经济 B.清明的政治
C.民族关系的交融 D.开放的社会风气
14.(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中国“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的是(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17七下·莱城期中)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6.(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17.(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其目的是 ( )
A.扩大明朝疆域 B.发展旅游业
C.防御匈奴 D.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18.(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如图反映的发展趋势导致 ( )
A.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B.统治者重视农业
C.经济的持续发展 D.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9.(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而水耨(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通“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汉书》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南朝《宋书》
材料二:大概从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悼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衰》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摘编自《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1)根据材料一,简述江南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并据材料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写出2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出现的重大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均摘编自吴泰《中国历史大讲堂宋朝史话》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实行有效管理。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现固和发晨。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列举宋太祖实行“军权集中、财权集中”的措施各一例。
(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为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设置了哪一机构?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
(4)材料四中军机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21.(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海外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
(1)唐玄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A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
(2)唐太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B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谁?
(3)宋朝政府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宋代的海船上配备的最先进的导航设备是什么?
(4)综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选择人才以其才学为标准,不再是看其出身和门第高低。A是西周时期;B是隋唐时期的国家机构设置;D是元朝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不大,只要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语“隋唐”“选官”等词语很容易知道
2.【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大运河修建的时间、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浙江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水: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北-南),本题是常考题目。
3.【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ABC三项和题干中的“开元全盛日”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唐玄宗统治初期是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相关知识的识记。解答本题需掌握开元盛世。
4.【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ACD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灭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中的“省”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所学,元朝时期设立的是行省制度。
ABD三项和题干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元朝的行省制度是题干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学生的读图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台湾。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收复台湾的时间与影响。
7.【答案】C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题干直接设问考查不属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主要措施有: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是元朝时管辖西藏的机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表明,这和《天工开物》有关。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项《农政全书》是农书,不符合题意;
B项《天工开物》可以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符合题意;
C项《水经注》涉及地理类,不符合题意;
D项《本草纲目》涉及医学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天工开物》,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代《天工开物》的内容。
9.【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ACD三项都不是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的皇帝,不符合题意;
B项康熙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的是《清明上河图》。
ABD三项都不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不符合题意;
C项《清明上河图》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内容。
12.【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北宋时期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江西景德镇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宋代手工业的兴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女性也参与很多男性喜爱的活动,并且女子还流行穿着波斯胡服。在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民族融合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民众的精神风貌刚健外向活泼。
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开放的社会风气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14.【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 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社会,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是我国对人类科学文化进步作出的极为重要的贡献。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故①②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火药主要应用于军事、指南针主要用于辨别方向,均和文化传播无关。
A项①②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5.【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与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和西夏,与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与金与西夏,仔细观察A、B、C、D四个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
16.【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可知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知道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落伍。
17.【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根据“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可知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知道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落伍。
18.【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依图表数据可知,反映的是人口增长过快,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A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题干图反映的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符合题意;
BCD三项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人口的增长带来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新图表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1)江南地区由落后变为繁荣、富庶。
(2)两种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②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①北方变得更为寒冷,南方相对温暖;②南方土地肥沃。
(3)经济重心南移。
(4)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到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由落后变为繁荣、富庶。
(2)由材料信息“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可知,古代中国人口南迁有两种情形,一为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二为中原人口迁到南方。材料中的“……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说明人口迁徙的原因之一是北方变得更为寒冷,南方相对温暖;材料中的“……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说明人口迁徙的原因之二是:南方土地肥沃。
(3)根据材料三可知,经济重心南移至南宋时最终完成。
(4)北方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江南地区由落后变为繁荣、富庶。
(2)两种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②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①北方变得更为寒冷,南方相对温暖;②南方土地肥沃。
(3)经济重心南移。
(4)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要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影响,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20.【答案】(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等;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机构:宣政院;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3)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设立台湾府
(4)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除宋太祖实行军权集中的措施: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等宋太祖实行财权集中的措施: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元朝时,中央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地方的行政措施是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4)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答案为:(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等;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机构:宣政院;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3)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设立台湾府。
(4)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和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对西藏的管辖、军机处的设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1)高僧:鉴真。贡献: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高僧:玄奘。
(3)机构:市舶司。设备:指南针。
(4)主要原因:唐宋时期,我国经济繁荣,科技先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可知,图中A所是日本,去往日本的高僧是鉴真.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定居日本奈良,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2)依据“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可知,图中B所是天竺,去往天竺的高僧是玄奘。为了求取佛经精义,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和中亚诸国,到达天竺。
(3)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代的海船上配备的最先进的导航设备指的是指南针广泛运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唐宋时期,我国经济繁荣,科技先进,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持。唐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为对外贸易提供政策支持;唐宋时期,对外交通发达,这些都促使对外贸易频繁。
故答案为:(1)高僧:鉴真。贡献: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高僧:玄奘。
(3)机构:市舶司。设备:指南针。
(4)主要原因:唐宋时期,我国经济繁荣,科技先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时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市舶机构以及唐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盛况原因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向学生说明,唐朝时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宋代虽政治分裂,但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社会经济依然高度发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