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清澈的湖水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及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两侧、卷起、欣赏”等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促进学生阅读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
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指导,体会景
色之美及小洁心灵之美。
教学方法:
品读体验,补充拓展
班集体点评和教师表扬的方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纲挈领
言语对峙,研读文本
拓展延伸,揭示主题
续编故事,丰盈文本
清澈的湖水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3、4小节:
湖里的景色到底有多美,让小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不扔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
言语对峙,研读文本
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面对这如画的美景,文中两个小伙伴一个扔香蕉皮,一个紧攥面包纸,学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吗?
续编故事,丰盈文本
“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她在寻找什么,又跑去做了什么呢?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湖水美
刚想
↓
生怕 心灵美
↓
攥着《清澈的湖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清澈的湖水》,整个过程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出示幻灯片),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教材
一、说教材: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寓德育、审美、环保于一体的文章,课文记叙了一位名叫小洁的女孩自觉保护环境的故事。小洁不仅是保护环境、珍惜美的孩子,还是一个会发现美、欣赏美的孩子,她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文本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自己生活镜头的再现,通过学习本文,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做一个会欣赏美的孩子。
根据课文内容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下面我就教学的第二课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巩固“两侧、卷起、欣赏”等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促进学生阅读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古人也有“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说法。我在教学时力求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中,展开想像、感悟课文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就是给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到大自然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共同描绘。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通过朗读指导,体会景色之美及小洁心灵之美。
二、说教法及学法:
这篇课文是要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做一个会欣赏美的孩子。根据学情和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品读体验,补充拓展”的教学方法。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很自然地意识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融相依,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希望得到赞许,希望体会成功。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心理和生理特点,我采取班集体点评和教师表扬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又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分配较短,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纲挈领
新课导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合理的导入能奠定一堂课的基调,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景色美与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所以我先要让学生感受课文为我们呈现的美景。我以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话引入课题:“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呢?我随即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画卷,让学生用心感受,尽情徜徉。正当学生畅游在这如画卷般的湖面上时,我随即出示课题。“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我们不禁要赞叹这清澈的湖水。”通过图片以直观感性的方式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感知美,以较高的兴致进入新课。
接着我出示课文插图,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学生的概括,让学生了解小洁的行为,感受美。
(二)言语对峙,研读文本
1、自读课文3、4两小节,找出描写湖中美景的语句。
内容概括之后,我马上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湖里的景色到底有多美,让小洁紧紧地攥者面包纸不扔呢?带着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走进课文3、4两小节,在研读文本时将描写湖中美景的句子划出来,让学生欣赏美。本课是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研读文本,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课文3、4两小节中有这样两处描写湖中美景的重点句。(课件出示①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②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我将描写湖中美景的这两个画面和小洁的心理感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风景的优美,体会小洁的心情。
下面我将以第一个画面为例具体介绍我的教学。
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这个句子着重描写了湖水的清澈,我运用这幅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理解词语,想像整个风景,形象且容易让学生接受。
将学生自然的带入情景之后,继续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理。我向学生提问:“假如你就是小洁,坐在游船上,看见湖水这样的清澈、透明,像镜子一样把蓝天白云和变幻的山峦倒映在了水中,你有什么感受?”问题直入学生的心里,与主人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再用诗一般的语言引领学生在那如诗般的情景中遨游,我深情描述,学生闭眼想象:“湖水清澈平静,像面镜子,湖水里倒映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变幻如梦的山峦,小船悠悠,微风拂面,小洁觉得自己在天上飞,又好像在水里游,多么奇妙的感觉啊!你愿意把这种感觉带给大家吗?”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背诵。我采用了指名背、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师生同背等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个性化的诵记之中学生已悄然把这一学习当作了一件快乐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发现美”到“欣赏美”,再到“感受美”,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重在自己体悟。并且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正达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环保”是本组课文的主题。在理解课文之后,我引导孩子们与文本中的小伙伴展开对话“面对这如画的美景,文中两个小伙伴一个扔香蕉皮一个紧攥面包纸,学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吗?”孩子们针对两个小伙伴的行为,联系自己的生活各抒已见。在对话中明晰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这一主题。教师及时性总结“同在蓝天下,美好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体。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能像小洁一样,从小事做起自觉爱护环境,那样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草会更绿!”使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续编故事,丰盈文本
“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她在寻找什么,又跑去做了什么呢?故事读到这儿,似乎还没有讲完,你能接着往下说吗?语文学习的“大阅读观”告诉我们,真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这里通过续讲故事来训练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并感悟小洁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就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小洁行为的变化给我们展示了美好而纯洁的心灵,引起了无数的思考。
清澈的湖水
湖水美
刚想
↓
生怕 心灵美
↓
攥着
这次准备说课的过程中,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课件在教育网上大部分都能搜索到,我们课前花上半小时的准备时间,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能让我们的课堂效果至少提高50%。很感谢这次的说课机会,让我学到了很多,感悟得更多。使用说明:
课件换页滑动鼠标即可,课件内配有声音文件,设计的背景音乐本是应用于整个课件播放过程,使用时如果觉得在某些地方不需要这个背景音乐,鼠标点击右键,找到“暂停背景音乐”即可,需要时再点击“播放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