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解 题
我们的目标
能说出中山陵的特征。
按合理的说明顺序解说事物。
能结合事物特征抒发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巍 巍 中 山 陵
特征
对象
你认识他吗?
你了解他吗?
孙 中 山
吕 彦 直
孙中山,号“逸仙”,创立了“兴中会”,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曾领导和参与了武昌起义,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山东东平县人,曾在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25年5月,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案,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荣获首奖。
中山陵图案
中山陵全景
北
请根据课文内容,按照课文说明顺序填写示意图:
比一比!
空间由外而内
由整体到局部
3)
2)
4)
5)
6)
7)
1)
3)
8)
10)
9)
北
墓室
祭堂
石阶
陵门
小屋
小屋
平台
石牌坊
墓道
石阶
碑亭
说一说!
1
2
4
5
3
3
6
7
8
9
10
你能说出中山陵下列几个建筑的名称吗?
你从哪些方面感悟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的?
想一想!
陵门
碑亭
石牌坊
祭堂
墓室
2
3 5 4
1
巍 巍
陵园的处所
陵园的建筑
陵园的葬者
巍峨的钟山
位于著名古都
占地面积大
各组成部分的高、深、多
精心的设计与选择
建筑的用材及外观的宏伟
博爱的精神
思想、人格的伟大
读文看图做导游……
每小组选中山陵中你们感受最深的景点,选出一位组员帮助他(她)以导游身份,用说明性的文字向全班介绍。
陵门
碑亭
石牌坊
祭堂
墓室
不想说再见……
瞻仰了中山陵,请你说一段话,或者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表达你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
课后学习:(选其一)
介绍属于你的天地:
选你的书房、家庭、班级、学校。
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
搜集资料:
与同学合作出一份手抄报清明节
专刊,介绍和缅怀孙中山先生。巍 巍 中 山 陵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孙中山 (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主要见课文第二节)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五、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 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六、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 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七、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 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八、作业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1、学生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2、假如让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3、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 (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二、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怀念及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 (文章运用数字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陵门:中山先生手书“博爱”、“天下为公”祭堂: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山先生遗像墓室:中山先生卧像)三、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四、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中山陵的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优美,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朗读它,并在句子旁写好批注。如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用语生动,蕴含深情,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五、作业:1、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 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2、课后学习:收集你感兴趣的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分小组办一次“祖国大地”图片展。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