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候课准备
1、准备好课本和笔记本
2、准备好十二分注意力,因为本课很长。
3、准备好迅速地记笔记,因为本课很胖。
4、准备好你激动地小手,因为本课很忙。
我这辈子不是很顺利,
但我依旧活的很开心!
天生的乐天派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①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②诗:与黄庭坚并称,称为苏黄。
③词: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④书法:是宋初四大书法家。
⑤绘画:“墨竹”别具一格,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⑥文学理论:提出了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⑦医学:创始了我国古代“公私合营”的医院,杭州“安乐坊”
⑧水利:修筑“苏堤”,解决水涝。
⑨美食:东坡肉···
最浪漫的的诗人 、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有魅力的大师
苏东坡
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薄。
三起三落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新法,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关押一百多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朋友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中已认定自己必死无疑,曾作诗与苏辙诀别。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加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到黄州,苏轼灰心杜口,谢绝交往,他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于是在一个夜晚写下了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乌台诗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初读诗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寄居在别处
省(xǐng):理解,明白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幽居之人
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指深夜
枝叶稀疏的桐树
居留,停留
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词牌名
再读诗词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也逐渐安静。时常能看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残缺之月
滴漏断尽
疏落孤桐
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
细读诗词
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寂处境、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拟人化
上片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同时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一切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
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感悟探究
2.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①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的词人寓居定慧禅院;
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无良 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②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就是作者
真实写照。
③志趣: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3.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①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
②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4.结合具体诗词说说下阙写的是幽人还是孤鸿?
1.表面是写孤鸿,实质上是写幽人。
2.词人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主旨
5.请联系你积累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
A.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B.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
悲惨。
如李颀(qí)《送魏万之京》中: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
况是客中过。
C.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谁见幽人独往,缥缈孤鸿影。
D.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比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ti?o
眺
本词主旨
这首词的境界幽远,语意高妙,无一点尘世俗气。 月夜中的意象,典型传神;叙事简约凝练,空灵飞动,意中设境,托物寓人,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以及对理想的坚守。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现作者心境孤独和志趣高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营造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上片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 、______ 等景
物,渲染了 ________________ 的氛围。
拓展运用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疏桐
孤鸿
凄清孤寂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写在后面的话······
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有踌躇和失落,但当你蓦然回首时,想起的不应该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愿你:如果成群结伴,那就谈笑风生,纵然孑然一身,也能无比勇敢。因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课时作业
1、背诵并在作业本上默写本词。
2、预习《卜算子·咏梅》。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做简要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5.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