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八下六七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八下六七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9 11: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八下历史六七单元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重要贡献是
A.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率领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化运动
C.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D.带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在旧报纸上我们往往能找到过去的记忆,从历史长河中发现点点滴滴的往事。 那么,通过右侧这张头版标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人民日报你能推断出这份报纸出版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966年10月 B.1964年10月
C.1970年10月 D.2003年10月
3.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51金、21银、28铜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金牌榜首位。新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刘国梁
4.话剧《茶馆》,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换,该剧上演后,很快轰动了国内外,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剧作。那么,你知道该剧的原著作者是谁吗?
A.茅盾 B.鲁迅 C.老舍 D.巴金
5.近年来,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出品了一部又一部反映各类题材的影视作品,那么,你觉得下列哪部是主要反映历史题材的作品
A. B. C. D.
6.“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材料中的“我”指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江泽民
7.“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这里的“一星”指的是
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长征号运载火箭 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8.“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为了
A. 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
B.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
C. 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D. 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
9.下列哪项科技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
A B C D
10.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这表明我国哪一技术的高度发展?
A.计算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海洋高技术
1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你知道,右图中的这部法律最早颁布于哪一年吗?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12. 小张在家里一个旧箱子里发现了如右图所示的豆腐票、粉条票,他很惊讶,继续找,又发现了好多粮票、布票、油票等,你能告诉他这些票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
况吗
A.商家做促销活动,鼓励消费
B.市场经济,票证流行
C.物资丰富,购物不要钱
D.物资匮乏,凭票购物
13.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A.幼儿教育阶段
B.小学教育阶段
C.从小学到初中九年教育阶段
D.从初中到高中六年教育阶段
14.北京大学是我国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是中国的最高学府。那么,你觉得它应该创办于下列那场事件中呢?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15.“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一说法变成今天的现实主要得益于哪一高科技领域的巨大成就
A.激光技术 B.生物技术
C.航天技术 D.信息技术
1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于后代的伟大工程,这就是
A.阳光工程 B.希望工程 C.211工程 D.幸福工程
17.“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A. 人民生活的改善 B. 综合国力的提升
C. 医保制度的建立 D. 就业制度的变化
18.王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19.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20.同学们认为,学习中国现代史的收获有
①认识到党领导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曲折漫长的历程
②了解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③掌握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知识
④明白了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1995年,国家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22.200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乎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3.《茶馆》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24.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体育事业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5.《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七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人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八周岁上学。
2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已完全进入了小康社会。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两弹一星是指以 、 和人造卫星为代表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
28.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面向 、面向未来。
29.从 球队开始,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世界的瞩目;从 运动开始,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二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请回答:
(1)你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于何时吗?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对拥有核武器做出了什么承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而是袁隆平。”
材料二 下面是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6.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1)材料二中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它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这位人物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3)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开始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兴办近代企业,还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它开设了英文、法文、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学校。
材料三:1916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下,聘请了陈独秀、李大利、胡适等一批思想活跃的教授。北大校园各种社团、刊物风起云涌,思想在自由流淌,对全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材料四: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备会议审议通过《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特是谁?材料一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写出这场运动的两名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同文馆开设的课程体现了这一运动的什么主张?
(3)材料三中所提到的几位教授是当时哪场运动的代表人物?“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是指哪一运动?
(4)材料四中《纲要》的通过,有利于保障我国公民的什么权利?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BBCB BABBA
11-20 DDCCD DBCBB
二、判断题
21-26 AAABBB
三、填空题
27.原子弹 导弹
28.现代化 世界
29.乒乓 射击
四、材料题
30.(1)1964年
(2)为了不受人家欺负;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
(3)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1.(1)邓小平。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2)“东方魔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32.(1)孔子;百家争鸣。
(2)洋务运动;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向西方学习。
(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4)受教育权;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要重视发展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