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音乐游戏)打花巴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音乐游戏)打花巴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13 21: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四册第六单元《打花巴掌》
二、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五声调式。旋律欢快、流畅,有着浓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调。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数着花的名字,念着合辙压韵的顺口溜,这些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歌词,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游戏。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愉快的游戏与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学生用模仿、情景体验等方法学唱《打花巴掌》,并能用清晰、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打花巴掌》,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表现出歌曲欢乐的游戏氛围。
3.过程与方法:能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歌曲编创歌词。
四、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演唱《打花巴掌》并感受歌曲情绪。
五、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连贯、弹性等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并能边唱边做拍手游戏。
教法:听唱法与视唱法相结合、接唱法、游戏法、创设情境法、比较法、感受体验法、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播放音乐 学生随音乐做声势律动 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
二、 新授 播放歌曲,提出问题 学生聆听歌曲,对比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说唱歌曲的特点。
(一)学习说的部分 出示歌曲前4小节 学生尝试读出节奏,找出易错的地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到不足之处。
出示歌曲前4小节,指导学生高位置按节奏读。注意北京话特点 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用北京方言夸夸你们“倍儿棒”,(动作,竖大拇指,手举过头顶,头上仰)你们也夸夸自己吧!注意老师什么表情?眉毛抬起,吸气,眼看手,抬手,从一楼往楼上看
学生按节奏高位置、有韵律地读词,边读词边做自己打花巴掌。读出北京方言的特点。 指导学生有韵律地高位置读词,为后面学唱培养高位置演唱打基础。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二)学习演唱的部分
播放歌曲旋律的部分,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高位置按节奏读词。
学生聆听歌曲,(2段)说出歌曲中出现哪些花。
学生按节奏高位置、有韵律、带有感情地读词。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演唱位置的歌唱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演唱作准备。
再次播放演唱部分,教师做律动 聆听歌曲,学生随音乐做音乐捕鱼游戏。 感受歌曲情绪与韵律,引导学生把歌曲的音高与摘花动作结合起来。初步建立学生音高概念。
再听歌曲,注意拍手的地方
教师与学生接唱曲谱 找出相同相似的小节
学生演唱13 2 培养学生音乐分辨力和记忆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聆听找出规律并进一步熟悉旋律
采用接唱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熟悉旋律,并学习识谱
画旋律线 学生用手指随着教师画旋律线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起伏,巩固学生音高概念
教师弹奏旋律 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跟随钢琴调整音准。
三、 巩固
拓展 教师范唱。 学生听老师演唱,找出不同,(力度)找出更好地演唱方法 利用学生的自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播放录音 学生随着音乐完整演唱歌曲。然后边做打花巴掌游戏边演唱歌曲 创设情景体验歌曲的欢乐的情景。在玩中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启发学生创编歌词 学生编创歌词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更是扩大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播放歌曲伴奏 学生积极大胆地表演 引导学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
四、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启迪智慧,归纳概括,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