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

文档属性

名称 功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5-09 14:47:52

文档简介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静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
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3、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摩擦力初步认识
(体验一下:用力推地面上的课桌)
(A级)1、没有推动和推动后感觉有点费劲是什么原因?
(请同学们回顾初中对摩擦力的认识,再阅读课本第57页第一段,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
(A级)2、摩擦力:
(小组讨论)
(B级)3、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任务二、静摩擦力
(看教材57页第二、三段,小组互查一下问题)
(A级)1、说一说:静摩擦力的定义:
(B级)2、总结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小组可以讨论完成)你能举例说明物体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吗?
(B级)3、静摩擦力大小、方向是怎样确定的呢?(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C级)4、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小组可以讨论完成,可举例说明)
做一做:(A级)1、如图所示,用了5N的力拉地面上物体,但没有推动,试分析物体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和方向
(B级)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α,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判断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任务三、静摩擦力
(仔细阅读教材58页的演示实验,熟悉实验过程,课堂请同学到教室前演示)
(同学们边观察实验边思考)
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静摩擦力的范围是什么?
3、静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达标检测】
(A级)1.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仍处于静止,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 ]
A.与压力成正比
B.等于水平拉力
C.小于滑动摩擦力
D.在物体上叠放另一物体,该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B级)2、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B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C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D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的重力
(A级)3、关于静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B级)4.如图所示,用力F把铁块压在竖直墙上不动,那么,当F增大时,关于铁块对墙的压力N,铁块受墙的摩擦力Ff,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增大,Ff不变 B.N增大,Ff增大
C.N变小,Ff不变 D.N不变,Ff不变
(C级)5.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立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今以水平力F拉B,而两立方体均保持静止,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和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
B.A和B之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C.B与桌面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D..若撤去外力F,则A和B之间,B与水平面之间都不存在摩擦力
(B级)6、把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重为50N,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为12N,在下列情况中,物体受到那种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①用6N的水平力向左推物体
②用10N的水平力向右推物体
F
A
F
A
B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力的合成与分解(复习)
【学习目标】
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与原则;
2、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学习重点】
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学习难点】
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补充: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
说明:(1)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2)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任务一、力的合成
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的关系
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方法:
不共线的两力的合成:
方法:(1)、平行四边行定则
(2)三角形定则
3、大小分别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 是( )
(A ) (B) (C) (D)任务二、力的分解:
1、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例题1.拖拉机和农具之间的牵引杆如果不水平,拖拉机使农具前进的力就不等于牵引杆对农具的拉力F,而等于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如果F=3.0×103N,F跟水平方向的夹角=30°,那么使农具前进的力为多大
做一做.1、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常把物体所受的重力分解为( )
A.使物体下滑的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C.斜面的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 D.对斜面的压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
2、正交分解(补充)
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例题2.如图所示,物体重G=100N,并保持静止.绳子AC与BC分别与竖直方向成30°角和60°角,则绳子AC和BC的拉力分别为多大
做一做:1、体育运动中包含着丰富的力学知识,如图所示,铁柱举起质量80kg的杠铃,双臂夹角为120°,g取10m/s2,则铁柱两臂对杠铃的作用力各为( )
A.400N B.I600N C.1N D.800N
2、如图所示,绿妹将重10N的气球用细绳拴在水平地面上,空气对其的浮力为16N.由于受到水平方向的风力的影响,系气球的绳子与水平方向成=60°角.由此可知,绳子的拉力和水平方向的风力分别为多大
F1
F3
F2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重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学习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学习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任务一、力和力的图示
阅读教材p44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如:
2、你还能举出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如?
3、什么原因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呢?
4、你能给力下一个定义吗?
5、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将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这说明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可见,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指明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所以力是矢量我们目前学习里哪些矢量?
6、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7、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8、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做一做:
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任务二、重力
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可以根据公式G=mg计算,(其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 ;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 )。
3、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哪?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
做一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物体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处受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B、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物体相互作用时,总是先施力后受力
D、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2.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
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4.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
B. 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
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
5.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6.画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3.O×106 kg的木箱受重力的图示。(g取10N/kg)。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课 型:新授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28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ot+ at2/2.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学习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 at2/2及其应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 at2/2及其灵活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公式为___________,其 v-t 图象为__________。在 v-t 图象中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与____________相等。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____。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自主探究】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阅读教材p37第一段并观察图2—3—1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思考与讨论]
学生阅读教材p37思考与讨论栏目,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一问题.
在“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中,某同学得到了小车在0,1,2,3,4,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速度v/(m·s—1) 0.38 0.63 0.88 1.11 1.38 1.62
师:能否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
要想提高估算的精确程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交流与讨论]
分割和逼近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图并体会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
下面我们采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我们模仿刘徽的“割圆术”做法,来“分割”图象中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图线所围成的面积.请大家讨论.
探究1:我们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例如t/5算一个小段,在v—t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各小段中物体的位移可以近似地怎么表示?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可以近似地怎么表示?
探究2:我们是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结果这怎样呢?
探究3:请大家想想当它们分成的小段数目越长条矩形与倾斜直线间所夹的小三角形面积越小.这说明什么
为了精确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做?
可以想象,如果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了.这时,“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这些小矩形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梯形OABC,梯形OABC的面积就代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0(此时速度是v0)到t(此时速度是v)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在图丁中,v—t图象中直线下面的梯形OABC的面积怎么计算?
你能推导出x=vot+at2/2吗?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v平=(v0+v)/2,你也能推导出来吗?
课堂检测
1、一辆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后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将题目所给的物理情景描述出来吗?
你能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过程吗?
你能画物理过程示意图,并把已知待求量在图上标出来吗?
试着自己写出这题的解体题过程?
2、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以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刹车后5s末、10s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各为多远
【达标检测】
(A级) 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是( )
A.4m/s与2m/s2 B.0与4m/s2
C.4m/s与4m/s2 D.4m/s与0
(B级)2.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和,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 秒内的位移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C.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级)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之比是( )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之比又是( )
A. 1:2:4 B. 1:4:9 C. 1:3:5 D. 1:2:3
(B级) 4、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2)在前4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第5 s内的位移是多少?
(4)在第2个4 s内的位移是多少?
(B级)5.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关闭油门后后做匀减速运动,经过6s停下来,求汽车刹车后的位移大小。
(C级)6、汽车以 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刹车后8s 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少米?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牛顿第二定律(课时2)
【学习目标】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学习重点】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学习难点】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一.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 2、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力的关系A、因果关系:公式F=ma表明,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物体就产生加速度,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 。B、矢量关系:加速度与合力的方向 。C、瞬时对应关系:表达式F=ma是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都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D、独立对应关系: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但物体实际表现出来的加速度是物体各力产生的加速度 的结果。E、同体关系: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所以解题时一定把研究对象确定好,把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力情况都搞清楚。3、F (可以或不可以)突变,a 突变,v 突变。4、牛顿第二只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的参考系;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5、是定义式、度量式;是决定式。两个加速度公式,一个是纯粹从运动学(现象)角度来研究运动;一个从本质内因进行研究。 二、典型例题
例2、一个物体,质量是2 kg,受到互成 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两个力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做一做、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N,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g取10 m/s2)
【达标检测】
1、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速度,
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D.由与物体未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2.一小车在牵引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起,牵引力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小车仍沿原来运动方向运动,则此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C.逐渐增大,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D.逐渐增大,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微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4、一物体质量为1kg的物体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0时刻开始,用一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F1拉物体,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若在3秒末给物体加上一个大小也是2N水平向左的拉力F2,则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
5、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用100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推木箱,如图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0.6,cos37°=0.8)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 型:习题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20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加深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及物理意义.
2.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变化关系.
3.能从速度-时间图象中了解物体运动及加速度情况.
【自主学习】
A级:1.加速度的概念
定义:加速度是 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的所用的 的比值。
性质:加速度是矢量
单位及读法:m/s2读作
2.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率,是单位时间的速度的变化量。
3.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
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也有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如果是加速运动,速度变化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反之,如果是速度减小,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4.根据v-t图象分析加速度
通过速度――时间图象不但能够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还能够知道物体的加速度。
如图1所示:OA段物体做 运动,AB段物体做
运动。
【思考与交流】
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速(度变化率)
【例1】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针对训练
B级1.关于加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速度特别大,其加速度也一定大
B.运动物体的速度非常小,其加速度也一定小
C.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
D.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
小结:

加速度的理解
【例2】一物体的加速度为—7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速度比初速度小7m/s B.物体每经1s速度减小7m/s
C.未速度与初速度反向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针对训练
B级1.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为0.5m/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任意1s内 ( )
A.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
B.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内的末速度大0.5m/s
C.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内的初速度大0.5m/s
D.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
C级6.由a=可知( )
A.a与Δv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Δv决定
C.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D.Δv/Δt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小结:

加速度计算
【例3】一辆在公路上以72km/h运行的汽车,在遇到红灯时,司机立刻采取制动措施,经5秒钟汽车停止前进.问该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怎样?
针对训练
A级、A物体速度由36km/h增加到54km/h用了10s时间;B物体在5s内速度减小了3m/s;C物体的加速度等于15cm/;D物体每秒钟速度的改变量为2m/s.这四个物体哪个加速最大 哪个加速最小
小结:

速度-时间图象
【例4】(1)在0-6内物体速度如何变化?
(2)算出各秒内的加速度大小,
(3)0-2、4-6秒加速度一样吗?
2-3、3-4秒加速度一样吗?
针对训练
A级、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请回答
(1)质点在AB、BC、CD段各做什么运动
(2)AB、CD段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质点在2s时的速度多大
小结:

【达标检测】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减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减小
2.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3.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
B.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4.一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B.物体一定向反方向运动
C.物体速度可能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
B.在0~t1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
C.在0~t2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
D.在0~t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
6.物体甲、乙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已知 , 。有人说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又有人说甲、乙两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些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7.一辆汽车正在向南行驶,汽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汽车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__。
V
图1 B t
A
Vm
O
v
t

t1
t2
o
乙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自由落体运动 课 型:新授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10-16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学习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学习难点】
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___________,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自主探究】
思考问题:
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请举例说明
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
(实验小探究)
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一个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
②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紧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
③一块面积较大的硬纸板和一枚硬币,(纸板比软硬币重),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
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 无关.
(实验演示)“牛顿管”的实验
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
将羽毛和金属片放人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 .
阅读课本并回答:(1)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
注意: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探究]
按照教材第43页的图2.5—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
位置 0 1 2 3 4 5 6
时间(s) 0
v(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1=(x1+x2)/2T, 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或选好计时起点作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可知:自由落体运动是 运动。
阅读教材p43完成下列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它的方向如何
2、看教材第44页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
【达标检测】
(B级)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2.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3.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4.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
(C级)5.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 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弹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学习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任务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看书p54独立完成以下内容,有问题的小组讨论解决)
(A级)1、(组内之间相互提问)什么叫做弹性形变?什么叫做非弹性形变?
(弄清楚概念后,请举出生活中有关弹性形变的例子,上课时看哪小组举的多)
(B级)2、(先看书,然后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做一做:(B级)1、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任务二、几种弹力
(B级)1、(小组讨论完成)常见弹力有几种?举例说明,分析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方向?
(A级)2、(看书p55的演示,体现物理的一种什么方法?)
做一做:(B级)2、如图所示图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弹力?(用铅笔、直尺规范作图,完成后组内交流,如有疑难上课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任务三:胡克定律(高考涉及弹簧类问题很多,胡克定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看书p56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A级)1、胡克定律的内容:
表达式:(你能分清各个字母的物理意义吗?)
(B级)3、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同的,生活中所说的弹簧的“硬”、“软”指的就是劲度系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讨论完成)
做一做
(B级)2、一根长6cm的橡皮条上端固定,下端挂0.5N物体时长度为8cm,要再拉长1cm则再挂多重物体?劲度系数是多少?
【达标检测】
(A级单项)1、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一根铁丝用力折弯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C、物体在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D、物体在外力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B级单项)2.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会产生弹力 B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不会产生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弹力
D.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一定会产生弹力
(B级多项)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B级多项)4.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有可能不沿绳的方向
D.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B级多项)5、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级)多项6、.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 N/m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X103N/m
C.当弹簧受F2=800 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x2=40 cm
D.当弹簧伸长为x1=20cm时,弹簧产生的拉力是F1=200 N
(C级)7、一弹簧受到80牛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14㎝,弹簧受到40牛的压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8㎝,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原长
O
B
A
m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共案
时间和位移 课 型:新授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20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方法指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隔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3、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s的时间,即前3s。2~3表示第3s,不管是前3s,还是第3s,这都是指 。3s所对应的点计为3s末,也为4s初,这就是 。
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
【阅读】P10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与交流】:1、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 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3、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3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从_____________A指向____________B的_______线段表示位移,.
阅读下面的对话:
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
甲:谢谢!
乙:不用客气.
请在图1—2—3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并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三:矢量和标量
【阅读】P13第三部分:矢量和标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A级1.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矢量。举例:
2. 只有 没有 的物理量叫标量。 举例:
【思考与交流】
实例:B级1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这位同学由A到B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各是多少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比较出算术相加与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知识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阅读】P13第三部分: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
那么(x2- 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___________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________表示位置,用位置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位移.
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5,计算物体由A到B坐标变化量Δx= 那么物体由B到A坐标变化量Δx=
问: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
【总结与反思】
【自我测评】
A级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
A. 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h35min从天津发车 B. 某人用15s跑完l00m
C.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h开播 D.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级2、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B级4、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为零
B级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的运动方向 B.路程是标量,路程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B级6、如图所示,物体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线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0,0 B、4R , 由A→C,4R
C、4R ,由A→C, D、,由A→C,4R
B级7、小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那么,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4m,3m B、3m,1m C、3m,2m D、4m,2m
C级8、一辆汽车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了40km,到达C点,又向南行驶了30km到达B点,此过程中它通过的路程多大?它的位移大小、方向如何?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自由落体 课 型:习题课
【学习目标】
掌握自由落体的特点及规律
【学习重点】
自由落体的特点及规律应用
【学习难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1、自由落体的特点:
2、一切物体的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叫 加速度,通常用表示,它的方向 ,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值略有不同。
【学习过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对自由落体运动都适用,只要把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取为 ,加速度取为 就行了。
请写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公式:
例1、物体从距地面高度为1.25m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物体下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多少?(g取 )
做一做:1、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通过某一点时的速度为19.6m/s,这时物体下落高度是多少?物体下落了多长时间?()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3s末落地,求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出发点的高度?(g取 )
【例2】一物体从塔顶自由落下,在到达地面之前的最后内通过的位移是,求塔的高度和下落的总时间。
做一做:2、一个物体从楼顶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为楼高的,求楼高?()
一、选择题
1.自由落体运动是 ( )
A.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 B.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
C.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2.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 : 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 : 3,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 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 : 2 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 : 2
4.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t s落地,则当下落t/3 时,离地高度为 ( )
A.H/3     B.H/9   C.3H/4  D.8H/9
5.一石块从地面上方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的一半时,石块下落的高度是
A、 B、 C、 D、
6.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x,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 ( )
A.5 x B.7 x C.9 x D.3x
7.一个物体从45m高的地方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求:
(1)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2)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
8.一个自由落下的物体在最后1 s内落下的距离等于全程的一半,计算它降落的时间和高度?
9.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10.从楼顶上自由下落的小球经过某窗户顶部和底部时的速度分别为4m/s和6m/s,试求该窗户的高度为多少.(g取10m/)
学习反思:相互作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8题单项,9-12双项)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所以压力就是重力
C.由于小球在桌面上,所以小球的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小球所受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
3.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在图的四个受力示意图中,哪个物体受力示意图是正确的(B)
4. 如图所示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mo,B随A一起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o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o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o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og
5.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6.物体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再冲上表面粗糙的斜面,物体在冲上斜面的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为:
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
A. B.
C.
D.
8.如图所示,用等大反向的力F和F′压住两块木板,中间夹着一个重量为G的立方体金属块,它们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则( )
A.木板和金属块之间肯定有摩擦力
B.金属块受三个力作用
C.若同时增大F和F′,木块和金属块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
D.若同时增大F和F′,金属块所受合力会增大
9.一个力的大小为30 N,将此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10 N、10 N B.20 N、70 N C.200 N、200 N D.700 N、720 N
10.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
A. B.
C. D.
11. 如图所示,重为G的质点P与三个劲度系数相同的轻弹簧A、B、C相连C处于竖直方向静止时,相邻弹簧间的夹角均为120°,已知A和B弹簧对P的弹力大小各为G/2,弹簧C对P的弹力大小可能为:
A. 3G/2 B. G/2 C. 0 D. 3G
12、在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与F2的合力;F′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各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20N,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作用在物体G上的水平推力F1=10N,F2=8N。问:
(1)地面对物体G的摩擦力为多大
(2)若撤去推力F2,则地面对物体G的摩擦力为多大?方向如何?
14.把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刚好匀速下滑,现将此倾角变为60°,并对物体施加平行斜面的推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g取10m/s2),求保持物体不动时F的最小值。
15、 用与竖直方向成α=30°斜向右上方,大小为F的推力把一个重量为G的木块压在粗糙竖直墙上保持静止。求墙对木块的正压力大小N和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f。
M
m
G
F1
F2
F
α
G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 型:新授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7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学习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
平均速度计算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阅读】P15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A级 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 表示,Δx的大小表示 ,Δx的正负表示
【思考与交流】1、汽车在沿x轴上运动,如图1—3—l表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Δx = ,Δx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沿哪个方向运动?如果汽车沿x轴负方向运动,Δx是正值还是负值?
2、如图1—3—l,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怎么表示?
3、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点二:速度
【阅读】P10第二部分:速度完成下列问题。
实例: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 试举例说明.
【思考与交流】
1、以下有四个物体,如何比较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 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 500
A级1、为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 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 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2、速度公式v=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 , ㎝/s或㎝·s-1
4、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 的方向 , 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
问题:我们初中时曾经学过“速度”这个物理量,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到这个物理量,那大家仔细比较分析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速度”跟初中学习的“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般来说,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不一定时时一样,所以由v=Δx/Δ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Δt内的 快慢程度,称为: 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由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决定,它的_____________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所以平均速度是 量,
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这么大呢?
2、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
【思考与交流】
教材第16页,问题与练习2,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个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速度?
总结:质点从t到t+△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x/t△中,△t取值 时,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质点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问题: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h.
由于堵车,在隧道中的车速仅为1.2m/s.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知识点三:速度和速率
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相应部分的内容并填空:
速度既有 ,又有 ,是 量,速度的 叫速率,速率是 量。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速度”这个词,那我们平时所讲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的哪个速度呢?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举例:
【思考与交流】
甲、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时间围绕操场跑了一圈,都回到了出发点,他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量。
2.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C.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4、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6.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15分,随即改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10分,最后在5分钟又前进1000米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分钟及整个30分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它最后通过20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物体的受力分析专题
【学习目标】
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力的概念、常见三种力的认识。
3、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
【学习重点】
1、正确画出物体受力图;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
【学习难点】
1、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受力分析的步骤:(认真阅读,体会)
1、确定研究对象 :分析的是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所以分析出的各力的受力物体必须是研究对象受到的力。画受力图时,可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 物体受到的各力一般画到同一点。
2、受力分析的顺序(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按先找已知力,再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以上三种力要根据力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进行分析)
3、画出研究对象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4.注意事项
(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处有没有弹力。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任务一、力的分类(按性质分):
1.重力
①重力的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对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②重力的大小:G=__________。 ③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
④重力的作用点:_________。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__,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也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__。
2.弹力
①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②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b、物体间相互________。
③方向:和物体形变方向_______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____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_____接触面指向被______或被______的物体;绳子拉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指向绳的收缩方向。
④弹簧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定律条件是弹簧发生______形变。弹力的大小跟弹簧______或______的量x成____比。公式为___________。其中k为___________,x为_________。
3.摩擦力
①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两物体的接触面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摩擦力分为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②滑动摩擦力:a、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面压紧,且发生_________;b、方向:和_________的方向相反;c、大小:f滑=______;d、μ称为__________,跟两物体的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有关。
③静摩擦力:a、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面压紧,且有___________;b、方向:和_________的方向相反;c、大小:由二力平衡确定;d、范围:0~fmax。fmax是___________(未指明的情况下可近似认为fmax=f滑)
任务二、实例分析
1、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力情况
做一做:1、试画出A的受力示意图
2、三物块均静止。求:A,B,C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1.如图所示,重50N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0角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F=30N。试求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cos370=0.8,sin370=0.6)
做一做:3如图所示,某装卸工人推着质量为m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该工人推力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α,求工人推力的大小。(重力加速度取g)
2、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
做一做:4、试画出A的受力示意图
例题2、如图所示,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质量为m,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时,木块静止在长木板上。
(1)求此时木块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各多大?
(2)当把木块的倾角增大到θ(θ>α)时,木块刚好沿长木板匀速下滑,求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做一做:5、在倾角=30’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
悬点受力分析
例3. 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夹角为,BO绳水平,对O点受力分析并求各力大小?
做一做:6、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物体用一轻绳悬挂在水平轻杆BC的端点C上,C点由绳AC系住,B端用铰链固定。已知∠ACB=30°,对O点受力分析并求各力大小?
A
B
(A静止)
α
A
B
C
(A、B一起匀速向右运动)
370
F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时2)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推导物体的受力情况.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习重点】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学习难点】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归纳总结(认真阅读,并在做题中体会)
1.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图。
(3)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F、m、a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3.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强调:牛顿第二定律是“桥梁”,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基础,正交分解是方法。
任务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类型二)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于是就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___________。
例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经过t=10s,发生位移x=30m.已知汽车的质量m=4×103kg,牵引力F=5.2×103N.求:
(1)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的阻力大小
做一做:1、一辆质量为1000kg的小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行驶,现在让它在12.5m的距离内匀减速停下来,求所需阻力的大小。
2、质量为4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当在4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例题2、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0.5m的距离速度由0.6m/s变为0.4m/s,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作用力F的大小。(g=10m/s2)
做一做:3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是75 kg,以v0=2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 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可以参考教材p84页例2独立完成
(1)从题目中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
(2)研究对象是谁?找出关于运动状态的描述。
(3)求出人的加速度,并画出受力图。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
(4)怎样求人受的阻力?完整写出解答过程。
【达标检测】
1、 质量为1.5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撤去该力,物体继续滑行t=2.0s停在B点,已知AB两点的距离L=5.0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
2、一架救灾直升机从距离地面16 m的高处让一箱物资由静止开始落下,经2 s物资落地,已知物资的质量为10 kg,它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可认为大小不变。求空气阻力的大小。(取g=10 m/s2)
(1)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属于哪一类型的问题?解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2)研究对象是谁?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合力方向向哪?
(3)写出解答过程。
3、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沿斜面上滑时加速度大小为6m/s2,沿斜面自由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4 m/s2,试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斜面的倾角。
4、(2009江苏卷)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 = 8 s 时到达高度H = 64 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 = 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宽度h;
F合=ma
力的合成分解
受力情况
F1、F2……
F合
a
受力情况
v0、vt、s、t
运动学公式
受力图
受力图
m
θ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 型:新授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17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学习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学习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
实例:某竞赛用的跑车启动时,4s内速度达到108km/h;某高速列车启动时, 120s内速度达到108km/h;自行车4s内速度达到6 m/s;而100 m跑运动员起跑时,0.2s内速度达到12m/s推算出这些物体启动时,速度的增加量和1 s内速度的增加量,并填入下列表格:
启动物体 速度增加量(m/s) 经历的时间(s) 1 s内速度的增加量(m/s) 速度增加的快慢程度(最快、较快、较慢、最慢)
A竞赛用跑车 30 4 7.5 较快
B高速列车 30 120 0.25 最慢
C自行车 6 4 1.5 较慢
D运动员 12 0.2 60 最快
问题1:速度大,速度变化量(Δv)一定大吗 速度变化一定快吗
问题2:速度变化量大,速度变化一定快吗
知识点一:加速度
不同的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往往是不同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再看下面的例子
案例1、飞机的速度由0增加到300km/h,飞机速度的变化量是多少?发生这一变化用时30s,则物体的速度平均每秒增加多少?
案例2、迫击炮射击时,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s的时间内就可以由0增加到250m/s,炮弹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是多少?
阅读教材p26并填空
(1)加速度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 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 的比值,用a表示加速度。
(2)公式:a= 。
(3)物理意义:表示速度 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cm/s2。
注意:当发生变化的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平均加速度就变为瞬时加速度
问题1:做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
问题2: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知识点二:加速度的方向
直线运动中根据下图自我归纳:1、a与V0同向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2、 a与v0反向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3、加速度的方向和 的方向总相同,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而负号只表示其 ,不表示其 .
注意: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问题3:篮球以6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地面,然后以4m/s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碰地的时间为0.2秒。
(1)求篮球在这0.2秒内的速度变化Δv。
(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v2-v1)/ t=(4-6)/0.2m/s2=-10m/s2。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是多少?
思考:
1、速度大,加速度小,有可能吗?
2、速度变化量小,而加速度大,有可能吗?
3、加速度大,而速度小,有可能吗?
知识点三:从图象看加速度
思考与讨论:
1、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
建立速度时间图象?
2、右图两条直线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
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比较两物体运动
的异同点?
3、在图象中如何表示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问题:.如图所示,是一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电梯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的?各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
2.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表示这物体 ( )
A 每秒运动2m B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2
C 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 D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
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4.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 )
A.10m/s2,方向向右 B.10m/s2,方向向左
C.50m/s2,方向向右 D.50m/s2,方向向左
5.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图像,由图说明在0-10s甲、乙谁作加速运动,谁作减速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少;谁的加速度大。
6.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后6s停止运动,那么急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急刹车后2s时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学习反思:新沂市高流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面对质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B.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可将月球看作质点
D.因为地球的质量、体积很大,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地球看作质点
2.下面给出的物理量中,哪一个物理量是标量          ( )
A.位移              B. 路程
C.加速度             D.速度
3.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B.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4.一质点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从A处沿顺时针运动到B处,则它通过的路程、位移大小分别是
A.、 B.、R
C.R、R D.R、
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6.下列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瞬时速度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 B.速率不变的运动
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 D.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
7.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增加的
C.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减小的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
8、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B C D
9.物体以12 m/s初速度在水平冰面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大小是0.8 m/s 2,经20 s物体发生的位移是:( )
(A)80 m (B)90 m (C)100 m (D)110 m
10.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2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是( )
A.4m/s与2m/s2 B.4与4m/s2 C.2m/s与4m/s2 D.2m/s与2m/s2
11.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0~2s为第Ⅰ段,第2~4s为第Ⅱ段, 第4~5s为第Ⅲ段,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B.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C.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
1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 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13.一物体向东做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2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3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2.5m/s B.2.4m/s C.2.3m/s D.1.2m/s
14.汽车刹车时,可获得大小为 2.5 m/s2 的加速度,为使汽车在 4s 内停下来,其原来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 )
A、20 m/s B、7.5 m/s
C、10 m/s D、5 m/s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分,每空4分)。
15.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的先后顺序,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作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2、3之间的距离mm,3、4两点间的距离mm,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 s ,那么小车在2、3之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m/s,小车在位置3的瞬时速度为 ▲ m/s.
三.计算题(本题共有2小题,18分。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的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9分) 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列车,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m/s,经过30s到达坡底,求:(1)到达坡底的速度; (2)坡路的长度
17.(9分)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为6m/s,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汽车前进9 m所用的时间;
新沂市高流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检测试卷答题纸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分,每空4分)。
15.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有2小题,18分。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的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17.
B
A
R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力学单位制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含义及力学中三个基本单位。2.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3. 知道在物理计算中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掌握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解题。
【学习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单位制.
【学习难点】
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基本概念(认真阅读教材p77-78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基本量,什么是基本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
2.什么是导出单位 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 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
3.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 它们分别是什么 对应什么物理量
任务二、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认真阅读并体会)1、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的物理量都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表示,未知量的单位肯定也是          表示,从而可省去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带入,使计算简便。
2、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     关系。因此在解题中,可根据物理量的    来粗略的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所的物理量的
    不对,结果一定错误。
注意:高中学习阶段,要求计算时一律用力学国际单位制,故一定要掌握好力学国际单位制中物理量的单位(名称和符号)。例题: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是多大 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说明】题中的已知量都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来表示,得到的答案也是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来表示的,因此,解题时就没有必要在式子中一一写出各个物理量的 ,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 就可以了.
做一做: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0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3 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 3 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达标检测】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5 t=________kg. (2)0.1 g=___________kg.(3)72 km/h=_________m/s. (4)20 cm/s2=_________m/s22、在力学中,选定 、 、 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单位是 、 、 。
3、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下列哪一组?
A.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有关力学的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制,不能采用其他单位制
B.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物质的量和速度
C.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因他在力学中出现频率很高
D.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达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力学单位制中,若采用cm、g、s作为基本单位,则力的单位为牛顿
B.在力学单位制中,若采用m、kg、s作为基本单位,则力的单位为牛顿
C.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D.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的一个导出单位
5.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填序号字母)
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 E.质量
F.秒 G.厘米 H.长度 I.时间 J.千克 K.厘米/秒
(1)属于物理量的是 ADEHI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有 EHI
(3)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FGJ ,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BCK 。
(4)在国际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FJ ,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BC
6.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C.基本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其导出单位不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D.物理公式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B.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D.时间的单位小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8.下列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加速度的单位的是( )A.cm/s2 B.m/s2 C.N/kg D.N/m9.下列哪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千克、秒、牛顿 B.千克、米、秒 C.克、千米、秒 D.牛顿、克、米10.关于力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单位是根据公式F=ma和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用“牛”是为了使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中的比例系数k=1C.1N=100000g.cm/s2D.在力学中,N是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单位
11.一列车的质量为800 t,以72 km/h的速度行驶,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若欲使列车在200 m内停下来,制动力应多大?(g取10m/s2)
12、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根据测试,这辆车在这种路面上紧急刹车时,汽车所受的制动力为。求汽车刹车后5秒内的位移。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运动图象 课 型:习题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18 姓名: 班级:
【自主学习】
1、位移-时间图象: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位移-时间图象是具体反映运动物体的 随 的变化关系,从图象中不但能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还能求得任意时间物体的位移,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反映运动物体的 与 的变化关系。根据图象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如是匀速、还是变速,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
【思考与交流】v-t图象与x-t图象(B级)
1). 轴的意义:
①横轴 ①横轴
②纵轴 ②纵轴
2). 点的意义:
①任一点 ①任一点
②与纵轴交点 ②与纵轴交点
③两图象交点 ③两图象交点
3). 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 随 变化的规律 反映 随 变化的规律
4). 图象的作用:
a. 可知任一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可知任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 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
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 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
b. 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 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
c. 可判断运动性质: 可判运动性质:
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 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
【自主探究】
(A级)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问题1、右边v-t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加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
(B级)练习:1、如图所示,则
①表示物体做 ;
②表示物体做 ;
③表示物体做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 ;
(C级)2、如图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质点A、B、C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A=________m/s2,aB=________m/s2,aC=________m/s2,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0 s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
t=4 s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________s时,A、B的速度一样大.
【自主探究】
(A级)2、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问题1、右边s-t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
(B级)练习1、如图所示,则
①表示物体做 ;
示物体做 ;
表示物体做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________相同。
(B级)2、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试描述质点在8s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达标检测】
(B级)1、某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
① 若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 若x表示速度,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匀变速直线运动
(C级)2.如图1.3-4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
B.P开始时的速度逐渐减小
C.在P与Q的交叉点前,P质点的速度大于Q质点的速度
D.在P与Q的交叉点,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B级)3.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1s末和3s末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2s末回到出发点
C.物体在2s末和4s末时速度为零
D.物体始终向前运
(A级)4.在图2-2的四个速度图象中,有一个是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这个图象是 ( )
(A级)5.在图2-3所示的速度图象中,图线1、2分别表示质点A、B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v01、v02表示A、B质点各自运动的初速度,vt1、vt2分别表示它们在t′时刻的速度。那么,由图中可知 ( )
A. v01>v02
B. v01<v02
C. vt1>vt2
D. vt1<vt2
(B级)6.图2-4给出了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图线甲与横轴平行,图线乙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由图可知 (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处于静止
C.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级)7.如右图所示,横坐标是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图像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
D.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物体的运动加速度
(C级)8、下图给出了汽车从A点出发到B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填空。
(1)在0 s-40s内汽车做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
(2)在40 s-120 s内汽车做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
(3)在120 s-200 s内汽车做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
(4)由图中得到汽车从A点开始到速度大小为10 m/s 时所需的时间是__ ___。
(C级)9、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v-t)图象如图1.3-2所示.试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
(1) 求得质点在第1秒内、第2秒与第3秒内、第4秒内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
(2) 请描述质点在第1秒内、第2秒与第3秒内、第4秒内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



0
V/(ms-1)
T1
t/s



0
x/m
t/s
X1
图2-3
v
t
O

v02
v01
2
1
B
v
t
O
C
v
t
O
D
v
t
O
A
v
t
O
图2-2
图2-4
v
t
O

乙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了解力的分解的一般方法.
2.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都是矢量运算法则.
3.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
【学习重点】
1.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力的分解中的应用.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
3.正交分解法.
【学习难点】
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力的分解
(阅读教材p64页完成下列问题)
1、拖拉机对耙的拉力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
2、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分别分别产生的,也就是说,拖拉机实际拉耙的力F可以用两个力和来替代。那么,力和就叫做力F的 力。那么,求一个实际的力的分力就叫做力的 。
3、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如图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多少对不同的共点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研究一个力的分力呢 (小组讨论)
(由于分力与合力相互替换的前提是相同作用效果,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是唯一的。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实例。
任务二、力的分解的实例(力的分解原则: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1、对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所受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
(1)拉力F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
(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运用三角形知识求解)
2、对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G分解
(1)重力G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
(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运用三角形知识求解)
做一做:1、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 )
A.重力、下滑力、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D.以上都不对
3、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分解
(亲自做实验体会)让学生用铅笔支起图中的绳子,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手指受到的是拉力,手掌受到的是压力,由此体会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从而正确画出分力的方向。
(1)拉力F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
(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运用三角形知识求解)
做一做:2、如图甲,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如何分解拉力F。
(小组讨论总结)力的分解步骤:
任务三、矢量相加法则
(阅读教材65页“矢量相加法则”这部分内容,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2.既有 ,又有 ,并且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的物理量称作矢量。除力外,如位移、 、 等也是矢量。
3.两个分矢量首尾相接,剩余的尾首相连的有向线段就是合矢量,它恰与两分矢量的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方法称为三角形法则,它是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简化。如图
【达标检测】
(A级)1.将一个8N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下列各组值不可能的有
A. 1N和10N B. 10N和10N C. 10N和5N D. 20N和20N
(B级)2.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比它大的分力
B.一个力可分解成两个大小跟它相等的力
C.如果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确定,那么另一个分力就是唯一的
D.如果一个力以及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这两个分力就完全确定了
(B级)3.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 )
A. G1和G2都增大 B. G1和G2都减小 C. G1增大,G2减小 D. G1减小,G2增大
(A级)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7 N和4 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9 N和9 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B级)5、重力G的光滑球被竖直挡板挡住,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如何分解重力G(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档板和斜面分别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C级)6.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0.5kg的灯,如果BC绳处于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求绳AB和BC所受的拉力。(g=9.8N/kg)
(C级)7、举重运动中保持杠铃的平衡十分重要.如图所示,若运动员举起l 800 N的杠铃后双臂保持106°角,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运动员两手受力各为多大 (sin53°=0.8,cos53°=0.6)
学习反思:序号 学校 年级 科目 课型 课题 课时 主备 审稿 付印
飞龙中学 高一 物理 新授 4、2 1 柏勇 柏勇
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公式 P = W/t 进行计算.知道生活和生产中一些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2.理解公式 P = Fv 的物理意义,能用来解释现象.
课堂准备 1.功的公式?W= 2.正、负功的条件及意义 ?1).条件:(1) 正功: ≤α< (2)负功: <α≤2).意义: (1)正功:动力、推动作用 ; (2)负功:阻力、阻碍作用 3、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 的比值,叫做功率.用 P 表示,则P= . 4、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 的物理量.5、( 1 )额定功率:指机器 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 2 )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中 的功率. 6、对于公式 P = F v的理解1、当P 一定时,F 和 v 有什么关系? 2、当F 一定时,P 和 v 有什么关系? 3、当v 一定时,F 和 P 有什么关系?
自学交流 问题1、提出问题:甲起重机能在30S内把 1t 的货物提到10米的高度,乙起重机用 30 秒就提高了5米的功.1)、这两个起重机对货物做功的有什么关系?2)、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3)、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 问题2、两球同时从不同高度作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若m1=0.5kg,m2=10kg,h1=20m,h2=5m,则重力对两球做的功分别为多少 (g=10m/s2)
合作探究 一、功率问题3,如何比较力做功的快慢呢?总结: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种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 W 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 t 的比值 ,叫做功率.用 P 表示,则. 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上式是功率的定义式,也是功率的量度式, P 与 W 、 t 间无比例关系,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物体本身决定.根据这一公式求出的是平均功率,同时这个公式变形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求功的方法: W=Pt.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 问题4,(1).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2).公式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3)、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描述一段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瞬时功率:表示在某一时刻做功的快慢例1、: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20m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g取10m/s2) ①第1s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 ②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 ③第2s内物体下落的位移是多少? ④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⑤前1s和后1s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⑥这2s时间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说明:即使是同一个力做功,做功的功率也可能是变化的,在一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实际上是这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二、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问题5:提问:教材第 63 页“讨论交流”的问题.总结:快速上楼时人做功快,功率大,能量转化快,心肺负担加重.老人心肺功能弱,做功慢,功率小,若功率加大,会伤害身体.长时间正常工作的功率——额定功率. 提问: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并进行补充. ( 1 )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 2 )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 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如果大于额定功率机器容易损坏. 机车启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讲解: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效率. 问题6: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陡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对于公式 P = F v1、当P 一定时,F 和 v 有什么关系?2、当F 一定时,P 和 v 有什么关系?3、当v 一定时,F 和 P 有什么关系?例2: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500N,求:(1)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2)在同样的阻力下,如果行驶速度只有15m/s,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巩固提高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是说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B、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2 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据 P=W/t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B、据 P=Fv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C、据 P=W/t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
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D、根据 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
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3.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它们的功率一定相同B?物体做功越多,它的功率就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D?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4、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在水平路面上行使时受到的阻力是1800N,求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使的速度.在同样的阻力下,如果匀速行使速度只有54km/h,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拓展延伸 1、某人用同一水平恒力F先后两次拉同一物体,第一次使此物体沿光滑水平面前进s距离,第二次使此物体沿粗糙水平也前进s距离,若先后两次拉力做的功为W1和W2,拉力做功的功率是P1和P2,则( ) A. W1=W2,P1=P2 B. W1=W2,P1>P2 C. W1>W2,P1>P2 D. W1>W2,P1=P22、从空中以40m/s的初速度平抛一重为10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A. 400W B. 300WC. 500W D. 700W3.质量相同的A、B两球,分别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A球初速度vA小于B球初速度vB,不计空气阻力,则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有( )A.重力对A球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些B.重力对A、B两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C.落地时B球重力的瞬时功率较大D.落地时A、B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4、一位高中三年级的男生在平直的公路上以较快的速度匀速骑自行车,所受的阻力为车和人总重力的0.05倍,则该男生的功率接近于( )A.40 W B.100 WC.250 W D.500 W5、 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24 N竖直向上的拉力,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5 s,求5 s内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5 s内拉力的平均功率及5 s末拉力的瞬时功率各是多少?(g取10 m/s2)
学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我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1
h2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课时1)
【学习目标】
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2、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学习重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学习难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课前预习1、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 .
3、物体平衡的两种基本模型
二力平衡条件:等大、反向、共线.
4、研究物体平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1)转化为二力平衡模型——合成法
三力平衡条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共线。
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来代替这两个力,从而把三力平衡转化为二力平衡。这种方法称为合成法。
(2)转化为四力平衡模型——分解法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力进行分解(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从而把三力平衡转化为四力平衡模型。这种方法称为分解法。
任务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重力为G的光滑小球,球被竖直挡板挡住不下滑,求:球对斜面和挡板的弹力大小。
☆交流讨论
拓展:重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如何变化?
例2、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解形的结构悬挂。图为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钢索和杆的重量都可忽略。如果悬挂物的重量为G,角AOB等于θ,钢索OA对O点的拉力和杆OB对O点的支持力各是多大?
1、节点O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同学们把具体的解答过程写出来.
【达标检测】
1.若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此物体一定是( )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为零 D.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2.大小不同的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小球上,以下各组中可使小球平衡的是( )
A.2 N,3 N,6 N B.1 N,4 N,6 N
C.35 N,15 N,25 N D.5 N,15 N,25 N
3.如图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A.μf B.μ(F+G)
C.μ(F-G) D.G
4.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推力F推动木箱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的水平分力等于
A.Fcosθ B.μG/(cosθ-μsinθ)
C.μG/(1-μtanθ) D.G D.Fsinθ
5、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绳OA,使连接点A向上移,但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A点向上移时,绳OA的拉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6、质量为5.5Kg的物体,受到斜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70角的拉力F=25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10m/s2)。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木块,使木块与斜面体都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8、如图所示,长为5m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的两杆的顶端A、B ,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平衡时,问:
①绳中的张力T为多少
②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
F1
F2
G
A
B
O
θ
G
A
B
α
α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2.会计算摩擦力大小.
【学习重点】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学习难点】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
(小组内相互提问)
静摩擦力
a、定义 当物体具有           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b、产生条件           、          、           。
c、方向
                                        
d、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
e、大小计算方法
静摩擦力
a、定义 当物体具有           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b、产生条件           、          、           。
c、方向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动摩擦因数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
e、大小计算方法
任务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例⒈ 如图的四个图中的物体A和B,表面都粗糙,请对它们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有无作
出判断。
⑴ 如图⑴所示,A和B有共同速度ν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⑵ 如图⑵所示,物体A沿固定不动的物体B的竖直面下滑。
  ⑶ 如图⑶所示,物体A、B一起沿光滑斜面下滑。(斜面固定不动)
  ⑷ 如图⑷所示,重10N的物体A,受到跟水平方向成θ=300的斜向上的拉力作用,沿水
平方向运动,拉力大小为20N。
做一做:(B级)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体,在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m和M所受摩擦力的情况。
任务三、摩擦力的方向
例⒉ 如图所示,木板A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速度为ν1,物体B以速度ν2(对地)沿A物体上表面滑动,已知ν1、ν2方向相同,且ν1<ν2,A、B接触面粗糙,木板A足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B始终受到A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右。
B 物体B始终受到A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左。
C 因为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都跟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方向都水平向左。
D 在A、B两物体的速度达到相同之前,物体A受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物体B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当两物体有共同速度之后,它们之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
做一做:2、如图,当物体A与传送带一起向上匀速运动时,关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是匀速运动,物体A没有受到皮带的摩擦力
B.受到皮带的摩擦力,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同
C.受到皮带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物体向上运动的阻力
D.物体A受到皮带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任务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例⒋ 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为200N的铁块,铁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63N,铁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3,一个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的铁块,试求下列各种情况下铁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⑴物体静止时,用F=50N的向右推力;
⑵物体静止时,用F=80N的向右推力;
⑶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向左,用F=62N的推力向右
做一做3、重100N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为27N。现用水平拉力拉木块,当此拉力的大小由零增大到26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当拉力大小由30N减小到27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2。则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1=25N f2=25N B f1=25N f2=27N
C f1= 26N f2=25N D f1=26N f2=27N
【达标检测】
(A级)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C、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
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A级)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
C、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A级)3、关于动摩擦因数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B、增大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
C、增大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
D、两物体的材料一定,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决定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级)4、关于摩擦力公式F= F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得与F成正比与FN成反比
B. 公式中正压力FN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C.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 FN来直接计算
D. F的大小由μ和FN决定,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C级)5、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滑下和匀速攀上时,运动员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 )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B级)6、有位同学要重新布置自己的房间,他用200N的水平拉力匀速拉动质量为50Kg的书桌,书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如果要在同样情况下匀速移动质量为150Kg的书柜,他用200N的力能拉动吗?为什么?(g取10N/Kg,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于滑动摩擦力相等)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课 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学习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学习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自主探究】
任务一:物体和质点
【阅读】P9第一部分:物体与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A级1、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雄鹰、足球都在做机械运动。详细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困难 困难出在哪里?
B级2、描述物体运动,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 可以将问题简化吗?为什么?
A级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质点。
【思考与交流】
B级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 800km,与太阳相距1.5Xl08 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2.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运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讨论并思考后回答,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运动员能否被看作质点,从中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
(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断其是否打破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C级3.物理中的“点”跟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知识点二:参考系
【阅读】P10第二部分:参考系并完成下列问题。
A级1、看教材中的图1.1—3,车中小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参考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教材中的图1.1—4,选择不同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运动,结果如何?
【思考与交流】
A级1.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其中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那么它们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
B级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C级3、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知识点三:坐标系
【阅读】P11第三部分:坐标系并填空
A级1、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______及______需要建立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_______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
【思考与交流】
A级1、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__________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2、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 、 和 ,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若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 ,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位置坐标
xB = 。
3、阅读教材“科学漫步”栏目并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总结与反思】
【自我测评】
A级1.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D )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问题是,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
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B级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研究旋转效应的足球,可把足球看作质点
C、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B级 3.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C )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A级 4.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 )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在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它物体
B级5.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选取的参考系是( B )
A、月亮 B、云 C、地面 D、星
C级6、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一定是静止的 B. 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 C. 一定是运动的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级7、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1)请在下面的x轴上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
(2)哪个时刻离坐标原点最远 有多远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学习重点】
1.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2、 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认真阅读教材p68页完成下列问题)
代表人物 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提出问题)(1)静止的物体若没有力的作用就运动不起来;(2)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推力,就会停下来,但是不是去掉推力,物体就立即停下来?(3)设想:若果接触面光滑,物体将会怎么样?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①(实验事实)两个斜面,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将到达另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
②(科学推想)若另一个斜面光滑,则小球一定会滚到另一斜面的 高度
③(科学推想)若降低另一个斜面的坡度,则小球 高度,不过,在另一个斜面上将滚得更远
④(科学推想)若把另一个斜面改成光滑的水平面,则物体将 。
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方法。
做一做: 1、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
(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角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光滑斜面,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事实2→推论1→推论4任务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的总结: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除非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力不是 ,力是 。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③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它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任务三、惯性
1、物体 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 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越大,惯性就越大; 越小,惯性就越小。
①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错误的说法: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惯性)
②惯性不是一种力(错误的说法: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所以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③惯性有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就大;或者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错误的说法: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做一做:一列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当车厢里的人看到车厢内水平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前运动时,说明火车是突然加速还是突然减速运动?
【达标检测】
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推论 ( )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其它外力作用
B.惯性就是质量,惯性是一种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3.关于惯性,下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惯性除了跟物体质量有关外,还跟物体速度有关
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惯性
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
D.战斗机投人战斗时,必须丢掉副油箱,减小惯性以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小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 C.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基本属性 B.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C.物体运动快,惯性就大 D.惯性大小用物体的质量大小来量度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抽象出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7.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 型:习题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10-15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几个重要推论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重点】
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难点】
几个重要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四个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4、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
【自主探究】
你能完成下列重要推论证明吗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
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试证明此结论:
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与的关系为:
试证明此结论:
课堂练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驶出车站,车头经过站台上的工作人员面前时,速度大小为,车尾经过该工作人员时,速度大小为。若该工作人员一直站在原地没有动,则车身的正中部经过他面前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3、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推证: 设物体以初速v0、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计时起时间T内的位移:
在第2个T内的位移

进一步推证可得
课堂练习: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和64m,每个时间间隔是2S,求加速度a。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v0=0设t=0开始计时,以T为时间单位,则
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
推证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
xI xII xIII … xN=
推证
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x1 x2 x3 … xn=
推证
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 t2 t3 … tn=
推证
由知t1=
通过第二段相同位移所用时间t2=
同理t3=
则t1 t2 t3 … tn=
课堂练习:4、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子弹穿透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如果木块厚度不同,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三木块的厚度之比是 (子弹在三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达标检测】
(B级)1.一辆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 s末开始刹车,经4 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和位移之比x1 x2分别是( )
A、=1:4 ,x1 x2=1:4
B、=1:2,x1 x2=1:4
C、=1:2 ,x1 x2=2:1
C、=4:1 ,x1 x2=2:1
(B级)2.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
B.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最初的那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两倍
C.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均相等
D.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比
(B级)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m/s
B.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
(B级)4.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2: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x1 x2 x3:…=1:4:9: …
B.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xI xII xIII …=1:3:5: …
C.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其中T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D.以上说法正确都是不正确的
(B级)5.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2 s、3 s、4 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4 s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在第3、4 s内平均速度是3.5 m/s
C.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3 m/s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级)6、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⑴火车的加速度a;
⑵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D级)7.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AB =15 cm,sBC =20 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vB=
(3)拍摄时sCD=
(4)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
学习反思:
B
C
D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 型:实验课
编写人: 柏勇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11-9-27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2.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3.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学习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学习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方法指导】
探究实验、讨论、练习
【知识链接】
【自主学习】(A级)一.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 变化的规律。二.实验原理 利用 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 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1.如课本34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 后,放开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位置 A B C D E F G
时间(s) 0 0.1 0.2 0.3 0.4 0.5 0.6
v(m/s)
6.以速度v为 轴,时间t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五.注意事项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60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1 s 。【达标检测】
【A级练习】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B级)2.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线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选出的器材是 (C级)3.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表格中所示: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38.0
请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分析运动特点。
(B级)4.两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B的 v- t图象如图所示,试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
【B级练习】5.一个人沿平直的街道匀速步行到邮局去发信,又以原速率步行返回原处,设出发时的方向为正,在下列四个图中近似描述他的运动的是( )(B级)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可知( )A.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 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也相同D.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C级练习】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s2=1.90 cm,s3=2.38 cm, s4= 2.88 cm,s5=3.39 cm,s6=3.87 cm。那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 ,v2= cm/s ,v3= cm/s ,v4= cm/s ,v5= 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B级)8、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a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C级)9、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特点:在o~15 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增大______km/h;在15~30 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_______km/h;在35~45s内汽车速度在变化,每5 s速度减小_________km/h.
学习反思:
v
v1
v2
0
t2
t1
t
B
A
第 4 题图
第 6 题图

t1
t
0
t2

v
A
t
v
0
B
t
v
0
C
t
v
0
D
第 5 题图
t
v
0
s6
s5
s4
s3
s2
s1
第 7 题图
0
1
2
3
4
5
6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课 型:新授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28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学习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倾斜的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 +at
【自主探究】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讨论与交流]
1、思考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如图: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2—1所示.
思考讨论如图的两个速度一时间图象.在v—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呢 思考讨论图象的特点,尝试描述这种直线运动.
A级:匀速直线运动是 不变的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
上节课我们自己实测得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2—2所示.
请大家尝试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1、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2、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B级1、关于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多,除了我们上面采用图象法来研究外,还有公式法也能表达质点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级填空:从运动开始(取时刻t=0)到时刻t,时间的变化量就是t,所以△t= .
请同学们写出速度的变化量.
△v=
因为a= 不变,
所以:v=
如图2—2—16.我给大家在图上形象地标出了初速度,速度的变化量.请大家从图象上如何对公式加以理解?
A级1.对于公式vt=v0+a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用于任何变速运动 B.只适用于匀加速运动
C.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
你能独立完成下面两题吗?
(B级)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加速多长时间后可以达到80km/h
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交流讨论:如图2—2—13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它的速度怎样变化 请你找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看看它们是不是总是相等 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吗
【达标检测】(单项选择题)
(B级)1.以6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获得2m/s2的与运动方向同向的加速度,几秒后它的速度将增加到10m/s
A.5s B.2s C. 3s D. 8s
(B级)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 )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级)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零的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B级)4.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
C.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D.物体位移逐渐减小
(A级)5.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C级)6、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l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 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 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D级)7.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1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牛顿第二定律(课时1)
【学习目标】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学习重点】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学习难点】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阅读教材p74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①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 比;即:
②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 比;即:
③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表达为 ;
注意:实际物体所受的力往往不止一个,这时式中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④如果k=1,这样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达为 。
⑤力的国际单位是 ,根据 定义的。当物体的质量为,在某力的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我们就把它定义为1牛顿。
任务二、典型例题
(参阅教材p75页分析,独立完成,)
例1、某质量为11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试车,当达到100km/h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70s停下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 N,产生的加速度应为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小组讨论)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一般步骤.
做一做: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开始受到一个方向向右、大小为5 N的恒定外力作用,若物体质量为5 kg,求物体的加速度.若2 s后撤去外力,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 物体2 s后的运动情况如何
【达标检测】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2、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有关比例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3.已知甲物体受到2N的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m/s2,乙物体受到3N的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6m/s2,则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m甲 ,m乙等于
A.1:3 B.2:3 C.1:1 D.3:2
4、一个物体受到F1=4 N的力,产生a1=2 m/s2的加速度,要使它产生a2=6 m/s2的加速度,需要施加多大的力?
5.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2N的水平拉力,产生1.5m/s2的加速度。
(1)物体所受摩擦力为多大?
(2)若水平拉力增至4N,则物体将获得多大的加速度?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课时2)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2.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重点】
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学习难点】
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86-87页完成下列问题)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如果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的作用力的__________,即物体正好以大于等于_________,方向________的加速度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等物理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分别 、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任务二、超重和失重 (学生体验)
一位同学甲站在体重计上静止,另一位同学说出体重计的示数.注意观察接下来的实验现象.
1、甲突然下蹲时,体重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怎样变化
2、甲突然站起时,体重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怎样变化
3、当人下蹲和突然站起的过程中人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体重计的示数发生了变化呢
例题:人站在电梯中,人的质量为m.如果当电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时,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可以参考教材例题独立完成下列空)
1:选取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的受力情况:人受到 力的作用,分别是 .
2: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写出支持力F、重力G、质量m、加速度a的方程:
由此可得:F= ,由于地板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地板的压力是一对 与 力,根据牛顿第 定律,人对地板的压力.即F’= 由于F’ mg(填<,=,>)所以当电梯加速上升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比人的重力 .
总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称为 现象.
问题:1、物体处于超重现象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如何呢
2、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分为两种情况
拓展:1、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2.人以加速度a匀加速向下运动,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多大
3.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匀减速上升,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4.人随电梯以加速度g匀加速下降,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总结: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归纳总结:
①当物体具有 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
②当物体具有 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
③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 状态。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
④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达标检测】
1.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减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一点重力都没有人
D.不论超重、失重或安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向上运动,速度越大,超重部分越大
B.只要物体向下运动,物体就失重
C.只要物体具有竖直向上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与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无关
D.只要物体在竖直方向运动,物体就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3.在一个封闭装置中,用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力,根据读数与实际重力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偏大,表明装置加速上升 B.读数偏小,表明装置减速下降
C.读数为零,表明装置运动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但无法判断是向上还是向下运动
D.读数准确,表明装置匀速上升或下降
4、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在他蹲下的过程中,磅秤的示数将( ) A、先小于体重后大于体重,最后等于体重。 B、先大于体重后小于体重,最后等于体重 C、先小于体重,后等于体重D、先大于体重,后等于体重5、某人在以a=2m/s2匀加速下降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m1=75kg的物体,则此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多大质量的物体?若此人在一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m2=50kg的物体,则此电梯上升的加速度为多大?
6.一个质量是5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个弹簧秤,弹簧秤下面挂着一个质量为m=5 kg的物体A,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他看到弹簧秤的示数为40 N, g取10 m/s2,求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学习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难点】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大家回忆一下力是怎样定义的?怎么理解相互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
(观察教材p80页图4.5-1和4.5-2)你能总结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实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 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 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 ,但两个示数总 .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 ,并且总是 产生,同时 ,同时 .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总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
做一做
1、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滑行的木块,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
A.一对 B.两对 C.三对 D.四对
2、两人分别用10N的力拉弹簧秤的两端,则弹簧秤的示数是( )A.0 8.10N C.20N D.5N.任务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直线上。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3.重要意义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征。三个性质是:A.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B.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四个特征是:A.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B.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C.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D.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③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兼顾施力、受力两个方面,是正确分析物体受力的基础.定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必然相互关联,借助定律可以从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过渡到另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④牛顿第三定律所阐明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性质、物体质量大小、作用方式(接触还是不接触)、物体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
例1、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做一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输方拉对方的力
B.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C.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用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2、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人走路时,只有地对脚的反作用力大于脚蹬地的作用力时,人才能往前进;
②物体A静止在物体 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作用于A的力;
③以卵击石,石头没损伤而鸡蛋破了,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三、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小组讨论完成)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不同之点
相同点
【达标检测】
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2.一本书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相互平衡力。B.书所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3.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而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平衡。B.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外力F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外力F大小相等。4、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结,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下,如图所
示,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C.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5.一物体受一对平衡力作用而静止。若其中向东的力先逐渐减小至0,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值.则该物体( )A.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不断增大,增至最大时方向仍不变。B.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不断增大,增至最大时方向仍不变。C.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D.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先不断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
F
学习反思: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2、进一步理解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则。会用作图法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计算合力。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初步体会等效代替的物理物理思想。【学习重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习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合力和分力
1、如果一个力的 和几个力 的相同,那么 叫合力, 叫分力。(小组内相互提问)
2、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分力)作用的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吗?(你能回答吗?)
任务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参阅教材62页,根据提供的器材,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抓住合力和分力效果相同这一关键,设计实验方案)
(提示)1、在这个实验中一个力与两个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
2、看一下两只弹簧秤的示数之和是不是等于一只弹簧秤的读数
实验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和_______.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题:力F1=45 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 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图法和平行四边形定则两种方法求解;不会的可以参考教材63页)
(拓展)如果改变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将两个力之间的夹角改为60‘和120’,则合力分别是多大 学生作图求解
(小组讨论)1、根据我们上面的计算,在两个分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个分力的夹角,合力怎样变化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一定大小任何一个分力吗?
4、前面学习的都是两个力的合成,如果是三个力或者三个以上的力的合成,应该怎样进行处理
做一做:(A级)1、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8 N、3 N,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任意变化,则其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0N B.4N C.10 N D.15 N
(B级)2、4.有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夹角为伊,它们的合力F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A、1牛和6牛 B、2牛和5牛
C、3牛和4牛 D、4.5牛和2.5牛
任务二、共点力(同学们自学课本上有关共点力的知识,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 ,或者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点,但这几个力的作用线延长后相交于 ,这几个力就叫共点力,所以,共点力不一定作用在同一点上,如图所示的三个力F1、F2、F3均为共点力。
 
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没有适用条件,如果有,适用条件是什么
【达标检测】
(A级)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 )A.合力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B.合力大小一定大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C.合力大小可能比两个分力的大小都大,可能都小,也可能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D.合力大小一定大于一个分力的大小,小于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A级)2.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5N和2N,则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
A.5N   B.4N C.2N   D.9N
(B级)3.两个共点力,一个是40N,另一个等于F,它们的合力是100N,则F的大小可能是…( )
A.20N   B.40N C.80N   D.160N
(B级)3.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的最大值为180N,合力F的最小值为20N,则这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是……………………………………………………………………………( )
A.110N,90N B.200N,160N
C.100N,80N D.90N,70N
(B级)4、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
A. B. C. D.
(C级)5、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它们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5N 、 7N 、 8 N B.2N 、 3N 、 5N
C.1N 、 5N 、 10 N D.1N 、 10N 、 10N
(B级)6、一个重为2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5 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
A.15 N B.25 N
C.20 N D.0
(C级)7.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现撤去F1保留F2。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A.10 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零
(C级)8.如图所示.有五个力作用于一点P,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两个邻边和三条对角线,设F3=10N,则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
A.10(2+)N B.20N
C.30N D.0
(C级).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F跟两力F1、F2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合力F大小的变化范围是………………………………………………………… ( )
A.0~1 N       B.1 N~3 N
C.1 N~5 N     D.1N~7 N
(B级)4.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多少?   
(C级)在研究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合力F与两个分力的夹角θ的关系图。求:
(1)两个分力大小各是多少?
(2)此合力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F
Q
F1
F2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课 型:新授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10-10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学习重点】
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公式为________ ___,其平均速度公式为________ ,其位移公式为__ ______。【自主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讨论与交流]
射击时,火药在枪简内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我们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子弹的加速度是a=5Xl05m/s2,枪筒长;x=0.64m,你能计算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反思: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都不涉及 ,它只是一个中间量。能不能根据和,直接得到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呢?
课堂练习:1、汽车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点时其速度vA=3m/s,经过B点时速度vB=15m/s,则A、B之间的位移为多少?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已知经过s位移时的速度是v, 那么经过位移为2s时的速度是
A.2v B.4v C. D.v
3、一艘快艇以2 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
6m/s.求这艘快艇在8s末的速度和8s内经过的位移.
总结:公式中包含五个物理量,它们分别为:初速度 v0 和加速度 a ,运动时间 t ,位移 x 和末速度 v ,在解题过程中选用公式的基本方法为:
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 x ,也不让求位移,一般选用 公式;
2.如果题中无末速度 v ,也不让求末速度,一般选用 公式;
3.如果题中无运动时间 t ,也不让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 公式;
注 :匀变速运动中的各公式均是矢量式,注意各量的符号。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导过程可知:,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联立得 .即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 .
又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代入平均速度公式得:
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 。
思考:
质点以初速度为v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末速度为v,则质点运动过程中,到达位移中点时的速度为多大?
课堂练习:如下图: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到B经过1S,从B到C也经过1S,AC间距离为10m,求质点经过B位置时的速度。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推证: 设物体以初速v0、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计时起时间T内的位移:
在第2个T内的位移

进一步推证可得
课堂练习: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和64m,每个时间间隔是2S,求加速度a。
【达标检测】
(B级)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m/s B.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
(B级)2、物体由静止从A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于C点,如图所示,已知AB=4m,BC=6m,整个运动用时10s,则沿AB和BC运动的加速度a1、a2大小分别是多少?
(B级) 3、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m/s2,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
(B级)4、一辆载满乘客的客机由于某种原因紧急着陆,着陆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着陆前的速度为60m/s,问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大?
(C级)5、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AB =15 cm,sBC =20 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vB=
(3)拍摄时sCD=
(4)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
(C级)6、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2.0m/s,它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4.5m,则它的加速度为多少?
(C级)7、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在第3秒末至第5秒末的位移为40m,则质点在前4秒的位移为多少?学习反思:
B
C
D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运动的描述章节复习 课 型:复习课
编写人:柏勇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11-9-27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掌握描述运动的最基本的物理量以及相关的定义概念;
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等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复习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图像的分析。
【教学难点】
让学生清楚熟悉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懂得应用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A级)
1、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的掌握情况
2、练习举例,让学生从实际中把握和理解基本概念。(B级)
1、“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的向后退去… …” 请写出上文中的描述各选择了什么作为参照物?
升起 ;奔驰 ;
静靠 ;后退 。
2、一个玩“蹦极”运动的人,这样描述他在悬崖上往下跳时的感觉,“这一瞬间,大地向我迎面扑来……”,这句话中,他选取的参考物是
A、地球 B、悬崖 C、地面 D、自己
从到练习题可以总结:
3、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体积很小就可以将物体看作质点 B.计算火车过桥所用时间,火车可当成质点
C.研究火车运行车轮转动情况时,火车可当成质点
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不能将乒乓球看成质点
总结: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第二部分: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同样是复习提问,巩固熟悉易混淆的物理量和概念。
练习题目:(A级)
一、完成下列填空:
1、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是 。
2、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 。又叫做位置的 。
3、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是 。
4、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 。又叫做速度的 。
二、选择题(B级)
1、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 50m处的瞬时速度为 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7.0m/s
2、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总结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加速度的区别:
三、练习: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B级)
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s速度达到108km/h。
2、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 3min速度从54km/h提高到144km/h。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运动的小球, 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
第三部分: 简单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四、图像的复习
练习题目B级:
1.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试求:
(1)5s末的瞬时速度。 (2)20s内的平均速度
(3)第二个10S内的平均速度。
【达标检测】
(A级)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个既无大小又无质量相当于数学上的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B级)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B级)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B级)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负,加速度方向为正,物体做减速运动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C级)6、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C级)7.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
(C级) 8.物体做直线运动,(1)若在前1/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2)若在前1/3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后2/3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D级)9、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2—2—2甲图所示,则图中与之对应的v-t图是( )
学习反思:
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 :
参考系:
质点: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 。
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 的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的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时间与时刻在坐标轴如何表示: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 末位置的
表示 。矢量
物理意义:
分类 :
表示物体运动的
单位m/s2,矢量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速度 的物理量
定义式:
(速度的变化率)
单位m/s.矢量
矢量: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不确定
(二)在右图所示的v-t图象中,可揭示如下含义: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斜率表示
加速度a)

v


t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2)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④交点表示三个质点的共同速度
t1
v1
v2
(一)在右图所示的s-t图象中,可揭示如下含义: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s


t

②表示物体静止(在离原点s2处)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相遇时的位移
t1
s1
s2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学习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难点】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大家回忆一下力是怎样定义的?怎么理解相互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
(观察教材p80页图4.5-1和4.5-2)你能总结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实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 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 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 ,但两个示数总 .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 ,并且总是 产生,同时 ,同时 .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总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
做一做
1、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滑行的木块,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
A.一对 B.两对 C.三对 D.四对
2、两人分别用10N的力拉弹簧秤的两端,则弹簧秤的示数是( )A.0 8.10N C.20N D.5N.任务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直线上。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3.重要意义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征。三个性质是:A.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B.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四个特征是:A.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B.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C.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D.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③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兼顾施力、受力两个方面,是正确分析物体受力的基础.定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必然相互关联,借助定律可以从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过渡到另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④牛顿第三定律所阐明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性质、物体质量大小、作用方式(接触还是不接触)、物体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
例1、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做一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输方拉对方的力
B.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C.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用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2、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人走路时,只有地对脚的反作用力大于脚蹬地的作用力时,人才能往前进;
②物体A静止在物体 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作用于A的力;
③以卵击石,石头没损伤而鸡蛋破了,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三、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小组讨论完成)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不同之点
相同点
【达标检测】
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2.一本书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相互平衡力。B.书所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3.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而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平衡。B.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外力F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外力F大小相等。4、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结,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下,如图所
示,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C.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5.一物体受一对平衡力作用而静止。若其中向东的力先逐渐减小至0,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值.则该物体( )A.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不断增大,增至最大时方向仍不变。B.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不断增大,增至最大时方向仍不变。C.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D.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先不断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
F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 型:习题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11 姓名: 班级:
【自主学习】
1、实验目的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木板, , , , ,导线。
3、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 ,当接通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振针也就跟着上下振动。如果电源的频率为50Hz,振针就会通过复写纸每隔 在纸带上打出一个小点。
电火花计时器 使用时, 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接通 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生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 在纸带上打一个点。
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 ,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然后把纸带装好,先启动 ,然后用手水平 纸带,纸带上打出一行小点,然后立即 电源。
5、 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
用打过点的纸带,如图。根据量出的A、D间的距离和时间间隔,算出A、D间的平均速度。用这个速度代表纸带经过A点时的 ,如果再小一些(如A、C之间或A、B之间),用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会 。
5. 用图象表示速度
质点运动的速度可以用图象来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 表示速度,用横轴表示时间,将各个时刻的速度用 在坐标平面上表示出来。然后用 ,这就是速度一时间图象或v-t图象
【思考与交流】
1、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m/s。
9. 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
B. 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C. 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D. 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10.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 )
A. 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B.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拉动纸带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将打点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
11.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 )
A. 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 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 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 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12. 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 )
14. 在测定速度的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速度,实验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0、1、2、3……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出点没有在图上标出。图中还画出了某次实验将米尺靠在纸带上进行测量的情况,图中所给的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 、 、 和 。
15.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如图所示,取O为起点位置,每隔5个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实验使用的电源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其中OA=0.60cm,OB=2.4cm,OD=9.60cm。已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增量相同。则OC距离是 cm;在B计数点处的瞬时速度= m/s。(图中单位为cm)
16. 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 m/s,在2与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 。
如图示是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在纸带上找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0、1、2、3、4、5,用直尺测量出两个相邻点间距离x1、x2、x3、x4、x5,并把它们填入表格中.根据这些数据:(所用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
(1)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纸带的这段运动情况;
(2)求各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x / cm x1 x2 x3 x4 x5
0.8 1.0 0.9 1.0 0.6
【达标检测】
1.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 B.打点计时器都用直流电
C.拉动纸带时,应尽量与限位孔平行 D.应先拉动纸带后接通打点用的电源
2.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求出 ( )
A.一定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可以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够准确地求出某位移内平均速度
D.可利用某段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3.利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纸带来判断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是
A.可以通过测出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相等来判断 ( )
B.应测出纸带运动全程的路程来判断
C.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
D.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判断
4.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1.4.1-3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5.如图1.4.1-4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及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______m/s
6.如图1.4.1-5所示,是某同学抽动纸带打点的一部分纸带,纸带上点迹清晰,所用的电源频率是 50 Hz.试回答:
(1) A、B、C、D是选用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测量数据标在图中,试估算出打点B时的抽动纸的速度大小.
图1.2-1
图1.4.1-3
图1.4.1-4
图1.4.1-5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 型:实验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11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3.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学习重点】
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学习难点】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自主学习】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
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
【思考与交流】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工作,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
二、电火花计时器
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了解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 s打一次点
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思考与交流】
问题1: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问题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 )
四、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实例:如图,测量出包括E点在内的D,F两点间的位移△x和时间△t,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x/△t,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
△x/△t可以大致表示正点的瞬时速度,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正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F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学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t,填下表.
位置 0 1 2 3 4 5
△x/m
t/s
v/m·s-1
根据v=△x/△t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填下表.从该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
位置 0 1 2 3 4 5
t/s
v/m·s-1
五、用图象表示速度
问题:刚才我们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图象是表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那么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请同学们先看课文并回答.
学生具体操作描点.学生用打点计时器测得数据作出图象一一速度时间图象,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化规律.更形象直观地显示自己手拉纸带的运动速度变化情况.
[说一说]
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速度从始至终是不变的吗 如果有变化,你估计是怎样变化的 某位运动员的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0.57s,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这段时间的v—t图象的草图.
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他的v—t图象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达标检测】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 电源的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其中 实验误差较小。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2.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物体)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或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4.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5.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及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______m/s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抽动纸带打点的一部分纸带,纸带上点迹清晰,所用的电源频率是 50 Hz.
试回答:
(1) A、B、C、D是选用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测量数据标在图中,试估算出打点B时的抽动纸的速度大小.
7、如图示是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在纸带上找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0、1、2、3、4、5,用直尺测量出两个相邻点间距离x1、x2、x3、x4、x5,并把它们填入表格中.根据这些数据:(所用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
(1)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纸带的这段运动情况;
(2)求各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x / cm x1 x2 x3 x4 x5
0.8 1.0 0.9 1.0 0.6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1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
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认真阅读教材p71-74页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是,加速度与力成 ;当作用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 。
实验原理
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化,而研究其中 的变化的方法。本试验有F m 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即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
导线,天平, , 砝码。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
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让小车能在其上面做匀速运动。
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接通电源在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保持质量不变,做上述试验,把力对应的纸带标好。
保持力不变,做上述试验,将质量对应的纸带标好。
计算出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及加速度与质量得到数的图像。
表一:
物理量 1 2 3 4 5 6
质量M
1/M
加速度a
表二:
物理量 1 2 3 4 5 6
作用力F
加速度a
画出图像:
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 成反比,与物体 成正比。
五、典型例题
例题1、再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个纸带的加速度后,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有关数值记入表中,如图,
a(m/s2) 1.98 4.06 5.95 8.12
F(N) 1.00 2.00 3.00 4.00
a(m/s2) 2.40 2.66 3.23 3.98
1/M(kg-1) 0.50 0.67 0.80 1.00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划出a—F图像和a—1/M图像。
2、从图像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是 ;
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是 。
3、由a-F图像可知M= 。
4、由a-1/M图像可知 F= .
例题2、某两个同学分别按步骤做该实验时,各自得到的图像如图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
【达标检测】
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A.位移的变化 B.速度的变化 C.加速度的变化D.质量的变化2.以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B.枪弹在枪筒中做匀加速运动C.沿斜坡匀速下滑的汽车 D.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弯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一定运动,力停止作用后物体也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速度越大C.物体受力不变时,其运动状态也不变D.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其速度一定改变4.物体A的质量为10 kg,物体B的质量为20 kg,A、B分别以20 m/s和10 m/s的速度运动,则 ( )A.A的惯性比B大 B.B的惯性比A大C.A、B的惯性一样大 D.不能确定5.关于力下列说法中确的是 ( )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③力是改变物体惯性大小的原因;④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外力合力的方向7.一个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而静止,当撤去其中的F1,而其他三个力不变时,物体将___________。
打点计时器
纸带
a
1/M
0
a
F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共案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课 型:习题课
编写人: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10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4.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5.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及他们的区别。
6.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自主学习】
1、质点:
⑴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 ,称为质点
⑵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2、参考系:
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          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 的.
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 为参考系。
3.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 表示,时间间隔用 表示,时刻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 ;4s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
4.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 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 到 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
5.矢量和标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 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知识点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思考与交流】
A级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3. 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B.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 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D.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
4.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7.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
(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总结与反思】
知识点二:时间和位移
【思考与交流】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2.第5秒内表示的是_____秒的时间,第5秒末和第6秒初表示的是__________时刻,5秒内和第5秒内表示的是___________的时间。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方向运动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如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的运动方向
B.路程是标量,路程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6.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总结与反思】
【基础训练】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旋转中的乒乓球
C. 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 D. 研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
2.如图所示,一物体沿3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则沿哪条路径运动时的位移较大( )
A.沿1较大
B.沿2较大
C.沿3较大
D.都一样大
3.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三个中总有一人或两人是讲错的
C、如果选择同一参照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就都对了
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照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就都对了
4.对位移和路程的正确说法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质点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5.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6、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 )
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 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
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
7.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时1)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习重点】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学习难点】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课前预习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2、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联系起来。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把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联系起来了。
任务二、从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类型一)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再通过_______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题1: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6.4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
☆交流讨论1
(1)从题目中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
(2)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
(3)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整写出解答过程。
拓展一:例题1中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1 ”。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g=10m/s2)
☆交流讨论2
(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应该怎样求?大小是多少?方向向哪?
(2)画出受力图,写出解答过程。
拓展二:将例题1中的“水平拉力”改为“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仍为6.4 N,其他条件均不变,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已知cos37°=0.8,g=10m/s2。
☆交流讨论3
(1)从题目中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
(2)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合力沿什么方向?
(3)拉力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时,如何求合力?
(4)完整写出解答过程。
拓展三:例题1中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1 ”。将 “水平拉力”改为“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仍为6.4 N,其他条件均不变,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已知cos37°=0.8,g=10m/s2。
☆交流讨论4
(1)从题目中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
(2)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合力沿什么方向?
(3)拉力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时,如何求合力?
(4)完整写出解答过程。
做一做1、用 30N的水平外力 F,拉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20kg的物体,则第3秒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v = 7.5 m/s,a = l.5m/s2 B.v = 4.5m/s,a = l.5m/s2 C.v = 4.5 m/s,a = 0 D.v = 7.5 m/s,a =0例题2、一斜面AB长为10 m,倾角为30°,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取10 m/s2)?
(1) 若斜面与物体间光滑,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达标检测】
1.一个质量为21kg的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N和6N,当两个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
A.1m/s2 B.2m/s2 C.3m/s2 D.4m/s2
2、一个物体从离地面一定的高度由静止释放,如果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是物体重力的0.2倍,则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如果从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仍是重力的0.2倍,则物体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m/s2。(g取10 m/s2)
3、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 kg,受水平拉力F=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物体2 s末的速度及2 s内的位移。(g取10 m/s2)
4、质量为20kg的物体若用20N的水平力牵引它,刚好能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求:(1)若改用50N拉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7°的夹角向斜上方拉它,使物体由静止出发在水平面上前进2.3m时,它的速度多大?(2)在前进2.3m时撤去拉力,又经过3s钟,物体的速度多大?
5、 如图4-6-3示,一个滑雪运动员沿与水平成30°斜坡滑下,坡长400m,设下滑时运动员下滑时没有使用滑雪杆,他受到的平均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为下滑分力的1/5,求运动员从静止开始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和时间。
受力图
受力图
受力图
受力图
学习反思: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 型:习题课
编写人: 张永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15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知道质点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来表示。
2.掌握速度的概念。3.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自主学习】
1.速度: 表示质点运动 和 的物理量。
(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
(2)定义式:v= 。(3)单位: 、 、 等。
(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 。
2.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理解: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 或不同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哪段 或哪段 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理解:①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的 相同。②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平均速度跟 或 对应。③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 。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和瞬时速度相等。
4.速率 速度的 叫做速率,只表示物体运动的 ,不表示物体运动的 ,它是 量。
【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2.一质点在x轴上并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质点开始运动后:
t/s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x/m 2 4 6 8 8 8 12 16 20 24
(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
(2)质点在8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3)质点在0到18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3、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汽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变题:如果问题改成“物体在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内的速度分别为20m/s和30m/s,求它在整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一起重机在竖直向上吊运重物时的速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t/s 0 0.5 1 1.5 2 3 4 5 6 7 8 9 10
v/m·s-1 0 0.25 0.5 0.75 1 1.2 1.4 1.6 1.6 1.6 1.6 0.8 0
(1)作出重物的速度-时间图线.
(2)在表格中所列时间内,哪段时间内重物在做加速运动?哪段时间内重物做匀速运动?哪段时间内重物在做减速运动?
【达标检测】
1.下列速度值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还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9m/s,答: ;
B.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冲线速度为12m/s,答: ;
C.汽车速度计指示着的速度为60km/h,答: ;
D.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600m/s,答: 。
2.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2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1=-4m,t=6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2=6m,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Δx= m,平均速度v= m/s。
3、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 ]
 A.4h内通过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  C.1h内通过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6、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3m/s,这表示 ( )
A. 质点在过A点后1s内的位移是3m B. 质点在过A点前1s“内的位移是3m
C. 质点在以过A点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内的位移是3m
D. 若质点从A点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后每1s内的位移是3m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8、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9、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10、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11、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3. 75m/s B. 12. 5m/s C. 12m/s D. 11. 75m/s
12、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
A.7m/s      B.5m/s  C. 6m/s      D. 5.5m/s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滑动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学习重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学习难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滑动摩擦力
(看教材57页相关内容,列举生活中存在滑动摩擦力的实例,完成下列问题)
(A级)1、说一说: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B级)2、总结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B级)3、如何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做一做1、判断下列各情况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C级)4、滑动摩擦力可以提供动力吗?(小组可以讨论完成,可举例说明)
5、(小组可以讨论完成)滑动摩擦力大小于哪些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计算公式?(要能说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思考: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6、(阅读教材59页例题,先自己做,然后和书上的答案对比一下)总结解题思路:
【达标检测】
1.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A.只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B.只与物体之间压力大小有关
C.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D.与接触面面积及运动速度有关
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质量为20kg,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同时受到一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力的作用。已知此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此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10N,方向向右 B.1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3.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下列关于摩擦力和动摩擦因数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两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
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
5、关于摩擦力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 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FN
C、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与该物体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水平桌面上,重200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最大静摩擦力为32N,当依次用15N、30N、60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 ( )
A.15N、30N、20N B.0N、0N、20N
C.0N、30N、20N D.15N、30N、40N
7.已知一木箱重为49000N,一个人在大小为490N的水平力的作用下推着它沿水平方向匀速滑行。则此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8.质量为5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刚能使物体匀速前进,那么,用200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少N。
9.重20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N的水平拉力拉物块可以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物体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3)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4)物块在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块停止运动前它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F
v
F
v
θ
F>G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