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封前
重庆市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下)年度质量检测
5200015831852021.07
2021.07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学即发轫于此。中外生态文学均致力于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创作中蕴含着作家的伦理观照、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对重塑心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后,人类获得了物质满足,却远离了心灵家园。在物质主义肆虐和消费狂欢中,物役性生存占了上风;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路高歌时,人们“疯狂追新”,痴迷于“物件升级”。与此相伴随的是,生存环境遭遇重创、危机四伏,人心日益被简化,与诗意渐行渐远。因此,不少作家开始批判工业文明的冷漠,反思人性的异化及人类生存的痛苦。他们深知,要治愈这种精神顽疾,人心需要亲近大地、回归自然。而生态文学恰恰能够给人一种亲切的生存体验。
在西方文学中,以威廉·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诗人开始坦诚地看待自然,歌咏自然,寄情山水。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生态文学先驱”亨利·梭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由此获得感官上的亲和,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则体现着人对土地的本能依赖。
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其中,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边疆书写、于坚的《哀滇池》等生态诗歌,以及姜戎的《狼图腾》等优秀作品,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很显然,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生态文学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
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正式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奧波德提出大地伦理。他在《沙乡年鉴》中指出,大地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应当是平等的,人类应当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大地成员保持尊重乃至敬畏。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则把目光投向荒野。他从自然价值论出发,在《哲学走向荒野》中提出了“荒野转向”的概念,认为作为生态系统的荒野是一个呈现着美丽、完整与稳定的生命共同体。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和智慧已内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在古代叙事文学、隐逸文学和当代书写中均有着丰富的呈现。如陶渊明的诗文,以大量的田园文学实践彰显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在小说领域,文人对“天人合一”之境的摹写与刻画也很多,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诉求及与自然相亲的诗意愿景。
生态文学是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回应,是文学对现实责任的自觉担当。生态文学以生命伦理为基础,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找寻人类的精神归宿。尽管生态文学不能直接改变生态状况,但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及生活方式。它以自觉的责任意识引领人们反思当下的问题,思索人类未来的命运,其意义已远远超越文学本身,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玉明、冯晓英《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以文学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内容要从一个个具体领域入手,从解决一些世界性难题的探索切入,提供引发启迪、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比方说,近年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塞罕坝沙地不再是“飞鸟无栖树”,库布其沙漠不再是“死亡之海”,九曲黄河也不再是“万里沙”,这一系列“绿色奇迹”让人刮目相看。与此相对应,文学的眼光也转向生态,关注自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当下,方兴未艾的生态文学已经进行了探寻,尽管初期不可避免地受到《瓦尔登湖》《沙乡年鉴》等国外经典作品的影响,但短短数年时间,中国生态文学就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创作愈加活跃,内涵不断拓展,将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精神深深嵌入民族文化,主题涵盖草原、森林、动植物、荒漠化、湿地、水土流失等方面,创作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范、中国格调的生态文学作品。
(摘编自罗铮《壮大文学表现人类共同情感的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环境问题在工业文明时代开始出现,引起了一些作家对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生态文学因此产生。
B.不少作家认为人心应亲近大地、回归自然,而阅读给人亲切生存体验的生态文学,就可治愈人性异化等精神顽疾。
C.生态文学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及生活方式间接改变生态状况,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D.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就,与中国生态文学蓬勃发展和创作更加活跃等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重塑心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不妨多了解一些中外生态文学,它们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B.与中国作家相比,西方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不够全面的,这必然会降低其生态文学作品的价值。
C.当下,生态文学创作与传播的作用不能低估,生态文学可以让人类认识到树立生态世界观的重要意义。
D.中国生态文学在初期受到国外经典作品的影响,近年来则更注重以文学的方式讲好中国自身的故事。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生态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陈桂棣《淮河的警告》 B.黄仁宇《地北天南叙古今》
C.韩少功《遥远的自然》 D.郭耕《荒野之鼬与荒野之忧》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生态文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蒲公英情人
[美]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伟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是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地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春天的第一丝气息时。”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忧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萨拉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后因菜单上的特殊字母而意外相逢。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B.主人公萨拉在吃饭时发现商机,并抓住机遇,体现了她的聪明细心;在与恋人失去联系后仍然积极的面对生活,顽强坚韧。
C.萨拉打印菜名时,想起沃尔特曾用蒲公英为她编织过金灿灿的花冠的那一刻,她成了最幸福的公主,这甜蜜而又似乎已经渺茫了的回忆为下文的相逢埋下了伏笔。
D.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正是这种爱让他们重逢,令读者感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平淡的情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寄寓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关怀。
B.文中“最伟大的一次胜利”大词小用,突出萨拉与餐馆达成的协议对她的重要性;采用补叙方式交代萨拉与沃尔特相知相恋,真切动人。
C.本文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独具匠心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
D.这篇小说平静的文字背后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旨在表现普通人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勇敢,以及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
8.文中划线部分关于早春环境的描写有哪些作用?(6分)
9.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也有人以“菜单上的春天”为题,两个标题各有所长,请选其中一个标题,结合全文进行赏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
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
B.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
C.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
D.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宗是赵顼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无褒贬。
B.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对某事看法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奏议”。
C.二帝三王指古代帝王。二帝是唐尧、虞舜,三王是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D.翰林学士是古代官名。在唐代后期,往往可升任宰相,北宋其承唐制,仍掌制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记忆力强,文采斐然。他年少时喜欢读书且过目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B.王安石议论高奇,志向远大。他议论高深新奇,善于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
C.王安石执政不佳,遭到反对。两宫太后向皇帝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失掉民心;朱熹认为他的变法危害很大;韩琦直接反对他的变法。
D.王安石生活简朴,不修边幅。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的生活,自身日常生活的供养十分俭朴,有的时候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4分)
(2)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4分)
14.王安石为什么建议宋神宗效法尧、舜之道?(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宝鸡县斯飞阁①
苏轼
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
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
昏昏②水气浮山麓,泛泛③春风弄麦苗。
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
注:①本诗为苏轼于嘉祐七年作于陕西凤翔府签判任上。诗人故乡眉山,在任所西南方。②昏昏:朦胧貌。③泛泛:流动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往故乡的道路,遥远而寂寞,诗人倚阑远眺,好像魂魄已飞走,不可招回。
B.旷野广阔,牛羊犹如雁鹜,草树似接云霄,这是以天地之大反衬自身的渺小。
C.是谁让“我”留恋官场,随意离开京城?尾联运用反问句式,强化迁谪之悲。
D.“我”这一生,大概再也无法流连山水,享受归隐生活。渔樵,是隐居的代称。
16.颈联所写之景蕴含了什么情感?这一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在叙写了岳阳楼的大美景观之后,用“ , ”两句抒发了自己对天下忧乐的关心。
(2)《游褒禅山记》中“ , ”两句阐述道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如果没有东西帮助也是不能到达“险远”“人之罕至”的地方。
(3)在《诗经·氓》中诗人以“ , ”描写了女子在见到“复关”之后兴奋的情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电影博物馆结合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深厚的海派电影文化,在党的百年 来临前,推出“光影初心 红色征途”主题活动,以“七个一”迎接七一建党百年。
此次“七个一”的主题活动具有文旅结合、行业结合,内外结合、动静结合的特点,为各年龄段的观众 电博特有的“立体声、环绕式”党史教育活动,( ),抑或是希望以孩子们 的艺术形式来传承红色基因的亲子家庭,都能在电博中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电影党课”。
百年中国电影史中,上海电影人以虔诚的革命初心,记录、见证甚至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觉的百年征程,留下了至今依旧鼓舞人心的一大批红色经典影片。这些影片本身就是生动的党课,让过去的电影和当代的观众在博物馆空间再次相遇,让人们深刻体会到革命者们不畏 、敢于奋斗的精神,是极具仪式感的红色教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诞辰 量体裁衣 脍炙人口 艰苦
B.诞辰 量身定做 喜闻乐见 坚苦
C.华诞 量身定做 喜闻乐见 艰苦
D.华诞 量体裁衣 脍炙人口 坚苦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对红色经典影片如数家珍的老人,还是想在光影中缅怀先辈的年轻影迷
B.无论是想在光影中缅怀先辈的年轻影迷,还是对红色经典影片如数家珍的老人
C.无论是对红色经典影片如数家珍的老人,还是在光影中想缅怀先辈的年轻影迷
D.无论是在光影中想缅怀先辈的年轻影迷,还是对红色经典影片如数家珍的老人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百年中国电影史中,上海电影人以虔诚的革命初心,记录、见证甚至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留下了一大批至今依旧鼓舞人心的红色经典影片。
B.百年中国电影史中上海电影人以虔诚的革命初心,记录、见证甚至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留下了至今依旧鼓舞人心的一大批红色经典影片。
C.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中,上海电影人以虔诚的革命初心,见证、记录甚至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留下了至今依旧鼓舞人心的一大批红色经典影片。
D.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中,上海电影人以虔诚的革命初心,见证、记录甚至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留下了一大批至今依旧鼓舞人心的红色经典影片。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并非所有蚊子都吸血, ① 。雌蚊吸血,是为了得到血中蛋白质滋养卵巢,因此雌蚊的唾液会分泌一种类似抗凝血剂的有机酸,使血液不会凝固,但是留在人皮肤上的有机酸是外来物质,有些人便会产生过敏现象,比如痒、肿。
生活中,总有人特别招蚊子喜欢。一群人在一起时,被咬的总是他。有人将原因归结于血型,有人更是无奈一笑称自己“血甜”。其实,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
② :首先,蚊子更偏向于叮咬爱出汗和体温高的人,蚊子对汗液等分泌物很敏感,所以经常出汗、体温较高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其次,蚊子更偏向于叮咬穿深颜色服装的人, ③ ;第三,蚊子对二氧化碳气流比较敏感,所以平时呼出二氧化碳很多的人也容易招蚊子,比如喜爱运动者。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以疑问句的形式给每一段各设置一个问题。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③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鸿门宴》
④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四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结合上面四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可以综合材料,也可以组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秘密·考试结束前
重庆市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下)年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C(A.“环境问题在工业文明时代开始出现”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一段说“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并没有说此前不存在环境问题。B.“阅读给人亲切生存体验的生态文学,就可治愈人性异化等精神顽疾”变必要条件为充分条件,材料一第二段结尾部分说“要治愈这种精神顽疾,人心需要……”。D.因果倒置,原文“这一系列‘绿色奇迹’让人刮目相看。与此相对应,文学的眼光也转向生态,关注自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短短数年时间,中国生态文学就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创作愈加活跃,内涵不断拓展,将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精神深深嵌入民族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生态文学蓬勃发展。)
B(B.于文无据。材料一第四段开头说到“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从这里推不出“西方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不够全面的”的结论,因此也就不能说“这必然会降低其生态文学作品的价值”。)
B(B.《地北天南叙古今》书名中尽管有“地”“天”二字,但其重心显然在“叙古今”,因此该书应为历史著作,而非生态文学作品;黄仁宇先生为美籍华裔著名历史学家。
A、C、D三项结合书名,联系材料内容,可以看出都属于生态文学范畴。)
生态文学是以生命伦理为基础,回应全球环境问题、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找寻人类精神归宿的文学。(4分)
①首先指出生态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生态文学的价值取向;②其次介绍并分析西方、中国生态文学的代表性作品;③然后阐述生态文学的作用、意义及中西文化中相互交叠的思想资源;④最后总结介绍生态文学的本质及当代价值。(4分,一点1分)
D(D. “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表述错误。文中只是对萨拉进行了描写以表述其生活环境艰苦,并未对沃尔特进行交代,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沃尔特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另外“两位主人公”的说法也不妥。)
B(B. “采用补叙方式交代萨拉与沃尔特相知相恋,真切动人”表述错误。通过文中句子“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等可知,萨拉与沃尔特相知相恋的情节是为展开情节而中途插入的回忆,这种叙述方式属于插叙。)
①渲染早春时节春寒料峭,暗示出萨拉生活的处境艰难,进而烘托出女主人公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表现文章的主旨。②预示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关于自己和沃尔特的美好回忆,并为故事的结局和爱人的重逢作了铺垫(伏笔)。(6分,一点3分)
示例1:以“蒲公英情人”为题好。①从情节结构上看,蒲公英串联主要情节(或线索) 。“蒲公英”见证了主人公的爱恋,他们又因蒲公英而重逢。②从人物塑造上看,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形象。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能侧面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美丽。③从表现主题上看,能更好地展现小说的主题。“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正是美好爱情的象征。
示例2 :以“菜单上的春天”为题好。①菜单为线索串联情节,文章因打菜单而起,恋人又因菜单而重逢。②“菜单上的春天”,能够展现女主人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坚韧、执着、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精神。③“春天”暗示了主题,春天能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特别是经受了严冬摧残之后的生灵,能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6分,一点2分)
B(句意: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的政策。”
“其人”是“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甫即位”的主语应该是“帝”,承前省略,“人”后断开,排除AD;“造朝”“入对”是两件事,中间要断开,排除C。)
A(A.“无褒贬”错误,庙号有褒贬。)
C(C.“韩琦直接反对他的变法”错误,原文信息是“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可见韩琦是间接反对王安石变法。)
(1)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恐惧的原因正是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4分)
(2)而王安石却急切地把财利兵革作为首要事务,推举任用凶险邪恶的人,排挤贬斥忠诚正直的人,毒害流传到四海。(4分)
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3分)
C(C.“随意离开京城”曲解诗意。尾联里的“去国”,在这里是离开故乡的意思。只要联系诗歌的首联、尾联下句以及注释①,就可看出本诗是思乡怀归之作,并没有什么迁谪之悲。)
①情感:对春日山水田园之景的喜爱之情。远处,朦胧的雾气像绸带浮动在山脚;近处,拂动拂的春风好像在深情抚弄青青的麦苗。如此美景,令诗人大为喜爱。(2分)
②作用:承上启下。结构上,颈联承接颌联,同为“倚槛”所见之景的具体描写;情感上,颈联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使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6分,一句1分)
C(第一空处,华诞: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国家机构诞生的日子,多用于事与物的纪念日,一般放在年份之后。诞辰:诞生的时辰,多用于所尊敬的人,一般放在年份之前。此处语境是“党的百年”,故应用“华诞”。第二空处,量体裁衣:原意是指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不及物。比喻做事从实际情况出发。量身定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定做产品,适用范围广泛。此处语境是“为各年龄段的观众”制定教育活动,应用“量身定做”。第三空处,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此处形容孩子们喜欢看的“艺术形式”,应用“喜闻乐见”。第四空处,艰苦:艰难困苦。坚苦:坚忍刻苦。此处形容“革命者们”不畏艰难困苦,应用“艰苦”。)
A(参考后一句“抑或是希望以孩子们……的艺术形式……”,根据前后逻辑关系,括号处句子应老人在前,年轻影迷在后,排除BD;参考后一句“希望以……的形式”,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前一句应是“想在光影中”,排除C。)
D(一、“记录、见证”语序有误,应为“见证、记录”,排除AB;
二、“留下了至今依旧鼓舞人心的一大批……”定语排序错误,应为“一大批至今依旧鼓舞人心的……”,排除C。)
①吸血的只是雌蚊
②蚊子青睐以下几种人
③因为它对深色较敏感
①雌蚊为什么吸血?
②被蚊子咬是因为血型(甜)吗?
③蚊子喜欢咬哪些人?
【审题】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四个独立语段构成,材料①子路代表了年轻一代敢拼敢闯的精神和勇气。材料②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其本质就是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材料③表现的是樊哙与主公生死与共、患难同当的忠心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勇气。材料④是新时代领路人习总书记对青年所讲的话,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青年应肩负时代的责任,有担当,要做有为青年,不负时代。综合分析上面几则材料,不难看出,主要想表达的是青年、理想与时代的话题。
【立意】
①勇于担当,创造未来;
②以青春之我,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敢于拼搏,不懈奋斗;
③纵使时代变迁,但不变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深植家国情怀,用奉献书写青春华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