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孔子墓孔府
孔庙大成殿孔府鸟瞰图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介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和怎样做人。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能不愉快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主要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知识,掌握扎实并能灵活运用的人,是可以为人师表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谈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取诚实的态度,切莫不懂装懂。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一则是将学习态度的,他从两方面说明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又没有与他类似的缺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则主要讲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此语录流传至今,有两个成语,即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要理解意思,灵活运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比喻高尚品德的人经受严峻考验,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不同于一些见利忘义、无骨气的小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孔子仁学的一个方面。即恕道,修己,要求推己及人,乐于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这则语录在今天社会道德修养方面仍有着积极的意义。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讨论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