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3 09: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课件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指河北省中部地,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道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的军民发明的一种对敌斗争的方式。课文以“冀中的地道战”为题,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8课 冀中的地道战
1.认识“侵”“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
3.理解地道战的成功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家卫国的顽强斗志。(难点)
学习目标
目录
BACKGROUND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WORDS AND PHRASES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TEXT SCENERY
第三部分|课文风景
EXERCISE NAVIGATION
第四部分|习题导航
EXTRACURRICULAR RELATED
第五部分|课外相关
BACKGROUND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作家简介


周而复(1914-2004):原名祖式,安徽旌德人现当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等。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在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120万字左右。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许多名篇被收入教科书在国外出版和被拍摄成影视剧。
WORDS AND PHRASES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识字表



lěi

rén

qiū

qīn

lüè

rén
左右
2+4,共6画
R

字义:用于地名。
组词:任丘 任县

guǎi

chà



xiàn
写字表












词语表


粉碎
修筑
领导
侵略
不计其数
打击
坚持
隐蔽
妨碍
陷坑
游击
迷惑
拐弯
无穷无尽
同音字


bǎo
qiū

xiàn



堡垒



山丘



隐蔽



陷阱



宝藏



邱氏



必须



露馅



饱和



秋天



躲避



贡献



保卫



蚯蚓



毕业



宪法
多音字


巧记:在任( rén )丘,任( rèn )何一户人家都能在敌人到来时迅速躲进地道里。

rén:任县 任丘
rèn:任何 任意
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课文中指日本侵略军对我国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
例: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根据地军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sǎo dàng)
扫荡
词语释义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例:环境好了,水里的鱼儿多了,各种水生物更是不计其数。
(bú jì qí shù)
不计其数
在冲要地点做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例:靠着这种坚固的堡垒,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扫荡。
(bǎo lěi)
堡垒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例:在图书馆里,我们要保持安静,不能妨碍别人看书学习。
(fang’ài)
妨碍
手摇或脚踏的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工具。
例:她起得很早,在纺车旁纺线。
(fǎng chē)
纺车
一人把守关隘,万人也无法攻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例:此处地势险要,一夫当开,万夫莫开,守住了它,敌人就进不了根据地。
(yì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kāi)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近义词


奇迹
奇观



都有“神奇、出人意料”之意。
“奇迹”指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侧重指事物。
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侧重指景物。
云南石林称得上是人间奇观。
辨析

粉碎
摧毁

妨碍
阻碍

奇迹
奇观

警戒
警备
反义词



封锁
开放

广阔
狭窄

破坏
保护

想方设法
无计可施
TEXT SCENERY
第三部分|课文风景
8 冀中的地道战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1
2
第一部分
(第1、2自然段)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背景。
介绍当时斗争形势的严峻,为下文介绍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作了铺垫。
介绍地道战的由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的,是人民创造的。“创造”一词显示出地道战的价值。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
3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地道战的不一般和重要价值。
总述了地道的概况,简介地道的数量多、样式多。
4
段解
介绍地道战的作用。
说明了地道的作用,一是保护自己,二是打击敌人。
介绍地道的高度和在地底的深度,既可以让人通过,也“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
5
介绍地道里有气孔,气孔可以透气、透光,“既不气问,又不嫌暗”,人们可以在里面正常生产、生活。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护群众,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
段解
介绍地道的样式。
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子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子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
6
段解
介绍地道在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
介绍地道的出口及其作用,一是隐蔽,二是可以消灭敌人。
介绍地道内部适合对敌斗争的结构。一是有“坚固的洞”,便于防守;二是有“迷惑洞”,便于阻挡或消灭敌人。
运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成语介绍“子口”的险和窄,说明了“孑口”在地道战中的重要作用。
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
7
“任……也……”一方面说明敌人是狡猾和残暴的,另一方面说明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一个“更”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智慧的赞美之情。
这是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先提出问题,后文再一一解答,把地道内的联络方式引出来。
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8
这句话既概括了全文,又直接从两个方面赞扬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的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还进一步指出了地道战的历史地位,突出了文章中心,对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强调了地道的作用——打击敌人;赞扬了地道的创造者——人民。
第二部分
(第3-7自然段)重点介绍地道如何保护群众、抗击敌人、反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
第三部分
(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再次用“奇迹”肯定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结构图示


《冀中的地道战》
任人走,任人踏
联结小路与情感
互让,背起老人
产生原因——粉碎敌人“扫荡”
紧走,协调有序
作用——躲避敌人,打击敌人
赞搭石
式样
构造
功能
产生及作用
顽强斗志
无穷智慧
联结小路与情感
主题思想


课文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感悟:读了课文,我被中国人民对敌斗争的智慧所吸引,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由此,我也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坚定了为祖国作贡献的信念。
写作特点


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文第1、2自然段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总领全文。结尾说“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既照应了开头,又总结了上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EXERCISE NAVIGATION
第四部分|习题导航
习题导航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答案示例:5分钟。了解了冀中地道战的来历和作用,还了解了地道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当读到“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时,我体会到冀中人民的创造力是非凡的。
习题导航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答案:(1)冀中人民的顽强斗志。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靠着地道坚持生产和敌后游击战。
(2)冀中人民的智慧与才能。①地道的式样多,结构奇特;②地道的作用奇特,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打击敌人;③地道能防御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等各种破坏;④在地道里可以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了解地面的情况。
EXTRACURRICULAR RELATED
第五部分|课外相关
知识积累


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创造的斗争形式
>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地道战
知识积累


著名的抗日英雄
>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钢铁战士——杨靖宇
知识积累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名句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知识积累


诗歌
>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课件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