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四章
光现象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特点
见习题
A
1
2
3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虚像;变小;不变
3.0;等于;虚
4
5
6
虚
平面镜;车内物体
3.3;不变
能;不能
7
8
9
B
10
11
6;虚;反射
反射
12
见习题
习题链接
答案呈现
见习题
14
13
15
16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9
17
18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20
D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大小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
课堂导练
相等
相等
垂直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运用了替代法:一是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二是用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的蜡烛的________像。
课堂导练
虚
3.(中考·益阳)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图中的( )
课堂导练
【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尺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像与尺子关于镜面对称,故B、D错误;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C错误。
【答案】A
课堂导练
4.(2020?广东)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后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课堂导练
虚像
变小
不变
5.(2020?鄂州)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
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
cm,当他以0.1
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
cm,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课堂导练
3.0
等于
虚
6.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的原因是若车内开着灯,司机面前的挡风玻璃就会像________那样,会使司机看到____________的像,妨碍司机的视线,易造成危险。
课堂导练
平面镜
车内物体
7.(2021?南通模拟)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课堂导练
【点拨】游客的身高是1.65
m,根据物像等大的特点可知,她在镜中的像高也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1.65
m+1.65
m=3.3
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像大小仍然和自己的大小相等,她的“身影”的大小将不变。
【答案】3.3;不变
课堂导练
8.从光源上点S处射来的光经平面镜________后进入眼睛,引起视觉,眼睛感到光好像是从S′点处射来的,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在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上,这一点经常用来进行作图。
课堂导练
反射
9.实像______利用光屏承接,虚像______利用光屏承接。(均填“能”或“不能”)
能
课堂导练
不能
10.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她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课堂导练
B
11.(中考·枣庄)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
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课堂导练
6
虚
反射
12.(中考·西宁)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诗句中“阴浓”的形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楼台倒影”则是________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
课堂导练
【点拨】
“阴浓”是描述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正;虚
课堂导练
13.(2020·徐州)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课后训练
解:如图所示。
14.(2020·遂宁)图中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
课后训练
【答案】过A′、B′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长,得到点A和B,连接A、B就是物体AB。
解:如图所示。
课后训练
15.(中考?遂宁)一小球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左运动,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如图所示是小球A和它在该平面镜中的像A′在某一时刻对应的位置,请作出该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小球A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A′连接,作AA′的垂直平分线MN,即是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解:如图所示。
课后训练
16.(2020?广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
课后训练
【点拨】先通过平面镜作出点光源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课后训练
【答案】解:如图所示。
课后训练
17.(2020·河南)(教材P80T4变式)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常让被测者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墙壁上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图中作出被测者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课后训练
18.(2020?青海)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
课后训练
(1)我们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平面镜”
“5
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点拨】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选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
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
课后训练
(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
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_______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点拨】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
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也是10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0
课后训练
(3)实验时应在__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点拨】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观察像;
A
课后训练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点拨】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
不变
19.(2020·丹东)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图乙是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课后训练
(1)实验时为了便于在桌面上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必须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当将蜡烛放在A1点时,可在A1′位置放置光屏来验证平面镜成像是________像。
课后训练
竖直
虚
(3)当把蜡烛放在A2点时,在A2′位置观察到了它的像。若在A2′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个与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纸板,从玻璃板前方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课后训练
仍能
反射
(4)将蜡烛放在A3点完成实验后,将玻璃板前的蜡烛沿A3′A3直线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2
cm,此时像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课后训练
10
不变
20.(中考·北京)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
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C.h1>h2
D.h1=h2
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
【思路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与物等大”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来综合分析。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