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下)语文教学案
7 变色龙
【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主要情节,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能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
【课前预习】
参考资料: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变色龙》这篇小说作者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片断场面作为素材,经过提炼加工,用极其幽默的笔调和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沙皇走狗诌媚权贵、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腐朽反动的本质。“变色龙”已超越了时间和国界,成为世界文化艺术长廊中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之流的典型。
【课堂研讨】
1、本文以“变色龙”为题,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3、本文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刻画这个形象最突出的是什么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课堂检测】
1、注音
盛满( ) 筛子( ) 魁梧( )
畜生( ) 恐吓( ) 中看( )
2、填空
① 《变色龙》的作者是 ,他是 世纪 国的短篇小说家。
② 文章以“变色龙”为题,用意是以变色龙 的特点比喻主人公 的 性格特征。
③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不依据法令,也不依据客观事实,他唯一的依据是 。奥楚蔑洛夫虽然多变善变,但是他 这一宗旨却是始终不变的。
3、读课文48—50,(“席加洛夫将军?哦!----怪你自己不好……)回答问题:
⑴ 上文是《变色龙》选段,前一段奥楚蔑洛夫脱大衣是因为
⑵选段第一段奥楚蔑洛夫讲的话里有四个省略号,它们的作用是
⑶ 选段最后一段奥楚蔑洛夫穿大衣是因为
⑷选段最后一段中有两个“你”,这两个“你”指的是
⑸ 这两段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
【收获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