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下)语文教学案
6、蒲柳人家
【学习目标】
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课前预习】
相关链结:
1、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地描写了全书的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一幅幅风俗画,运用语言、动作、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写出《水浒传》中下列绰号代表的人物。
一丈青 黑旋风 及时雨 智多星
【课堂研讨】
1、在这篇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爷爷为什么号称“何大学问”?这样的外号表现了这两个人物怎样的性格?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品读课文,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提示: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角度)
【课堂检测】
1、达标训练
注音:
隐匿( ) 荣膺( ) 残垣断壁( )
如坐针毡( ) 天伦之乐( )
2、能力提高:读课文6、7段,思考
⑴ 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
⑵ 简述节选文字,刻画一丈青大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⑶ “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这个结局,能否改为“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一丈青大娘才开恩放行”,为什么?
⑷ 请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挑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收获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