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下)语文教学案
23 愚公移山
温馨提示:
预习如发芽,展示像开花,实践全靠你我他。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
2、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辩证认识“愚公精神”。
【课前预习】
参考资料: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作者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书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结尾用浪漫主义手法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乐观信念。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时,曾以《愚公移山》为题致闭幕词,鼓励全党全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决心,坚持奋斗,排除万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又发出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号召。今天,我们仍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本文是一则寓言。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篇幅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或讽刺性。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也有的是人格化了的动植物。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经常采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自主学习:
【A】积累重点词语
注音:
仞 惩 塞 迂 荷 箕畚
叟 穷匮 亡以应 厝 孀妻 始龀
解释下列词语:
①通假字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②多义词辨析
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之 跳往助之: 隐土之北: 甚矣,汝之不慧: 其 其妻献疑日: 其如土石何:
以 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实亡以应:
焉 始一反焉: 且焉置土石:
③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 古今异义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
惧其不已
⑤我认为还有下列字词句需要把握:
【B】整理文章的翻译。
【C】 初读体会
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对举,有什么深意?
【课堂研讨】
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2、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3、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何作用?
【课堂检测】
【A】、达标训练:
⑴ 《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作者 ,名 ,郑国人,战国前期 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⑵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 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② 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⑶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B】、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直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⑴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① 河曲智叟:
② 汝心直固:
③ 何苦而不平:
④ 曾不若孀妻弱子:
⑵ 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
①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②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③ 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④ 其如土石何? 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⑶ 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⑷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5] 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收获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