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5-10 07:4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二节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主要农业部门
1.农业与我们
狭义:种植业
广义:农(种植业)、林、 
   牧、副、渔五大部门
  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
  2、棉花
  3、油料作物:花生、向日葵、油菜、大豆等
  4、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等
  5、水果:香蕉、苹果、橘子、西瓜等
  6、经济作物:亚麻、可可、天然橡胶等
种植业的结构:
  农业在我国的地位
1、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
2、农业是实现现代化的瓶颈和关键;
3、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
重中之重。
 2.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中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分界线在哪里?
东部和西部
2.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
年降水量400毫米
西部: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  
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3.造成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形、气温、降水、河流、资源 (土地利用类型)等。
① 内蒙古牧区
② 青海牧区
③ 新疆牧区
④ 西藏牧区
四大牧区分布
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淮地区
E.鄱阳湖平原
F.江汉平原
G.洞庭湖平原
H.成都平原
I.珠江三角洲
4.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里?
5.各种类型的农业在我国东部地区是怎样分布的?
种植业——平原地区(北麦南稻);   
林 业——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东南(人工林区);
渔 业——东部沿海(海洋捕捞、养殖);
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鱼业)。
小平原、河谷、绿洲等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地区 耕地 类型 熟制/   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
秦岭- 淮河以北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旱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小麦、 玉米、花生、  温带水果等
秦岭- 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太行山区
成都平原    
内蒙古草原 
洞庭湖沿岸  
珠江三角洲
华北平原
吐鲁番盆地
舟山群岛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宜粮则粮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就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发扬优势,克服不足,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并得到持续发展。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
影响农业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
1.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挑战:
对策: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1世纪,人类对农产品的要求是方便、营养、卫生、安全、回归自然。无污染、无公害、反季节性农产品将倍受青睐。工艺型、风光型、保健型农产品也将应运而生。我国农业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我国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可持续农业:太空育种、克隆技术、基因工程; 立体高效农业:稻-菇-鱼立体种养; 超级型农业:中国超级稻、超级畜禽、微型畜禽; 快速型农业:速育肥牛、肥猪等; 设施型及无土型农业,变季节性生产为终年生产; 工艺型农业:方型西瓜、猪肉狗、鹌鹑鸡等; 保健型农业:抗癌稻、健脑鸡、保肝蛋、脱脂鱼等;风光型农业:番禺百亩葵园、祁福新村农庄等。
21世纪农业发展的8种类型
谢谢观看和指导!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