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2021年暑假八年级物理复习巩固提升训练(苏科版)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漫天飞舞的雪花 B.划船时,船桨在水面上溅起的浪花
C.树叶从树枝飘落 D.防疫“消杀”后,闻到消毒液气味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在校园里我们闻到花香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这些灰尘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B.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它们的扩散速度相同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4、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玻璃板受到浮力
B.变大,玻璃板与水之间有分子引力
C.变大,玻璃板受到重力
D.变小,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5、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玻璃板受到浮力
B.变大,玻璃板与水之间有分子引力
C.变大,玻璃板受到重力
D.变小,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6、把餐巾纸摩擦过的轻质塑料管放在支架上处于静止,但管能在水平面绕竖直轴自由转动,如图,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不带电 B.管带正电
C.与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D.与餐巾纸摩擦时,管得到了电子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B.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C.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甲带何种电荷
8、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比较最小的是( )
A.PM2.5 B.原子 C.夸克 D.电子
9、关于微观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质子和中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
D.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太阳是行星
10、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中电流方向由A到B
B.两验电器最终都不带电
C.验电器B将要失去电子
D.金属棒中的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
11、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分开时,会看到如图所示令人惊奇的现象:头发随气球飘了起来!这是因为( )
A.气球具有粘性
B.气球具有磁性
C.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
D.气球与头发带同种电荷
1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斥力
B.在原子核、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
C.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13、下列四个单位(或单位符号)①光年 ②g/cm3 ③吨 ④L 按顺序其所对应的物理量完 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长度、密度、质量、体积 B.速度、密度、质量、体积
C.长度、速度、质量、体积 D.速度、密度、质量、长度
14、从古到今,人们在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中,形成了多种宇宙观。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天圆地方的
C.宇宙中有众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15、按照物质的空间尺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电子、银河系
B.质子、太阳系、地球
C.原子核、原子、太阳系
D.电子、银河系、地球
16、为了揭示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奥秘,科学家们进行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我们看到灰尘飞舞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17、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 原子核带负电
C. 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D. 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18、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C.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二、填空题
19、2020年7月,广德市的雷雨不断。细心的同学发现,雷雨过后,窗户上的两滴雨水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过段时间,窗户上的雨水不见了,这是因为水发生了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0、炒菜时香味四溢,这是______现象,锅里菜的内能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快,这说明______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 甲乙相互排斥, 乙丙相互吸引。若丙带正电,甲带_____电,乙带___电。
22、如图所示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________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__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23、(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碎纸屑,如图甲所示,这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___________,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____。将此带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丙图所示,这是因为两金属箔片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带上同种电荷彼此排斥。
(2) 如丙图所示,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___________转化成电能,并储存起来;用___________材料制作的LED灯日夜发光提醒着人们注意交通安全。
2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______单位,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为3.9×105km,则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______s可以收到返回信号?
25、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_____,他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用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26、如图所示,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后,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满手臂,这是因为干燥的手臂与毛衣__ _后带电,而带电体具有_ __的性质。若手臂带负电,用手臂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则金属球与手臂之间的瞬间电流方向是_ __(填“手臂到金属球”或“金属球到手臂”)。
三、解答题
27、盈盈同学设计一组实验(如图),请同学们一齐观察实验并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索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3)根据_______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5)如图丙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离开水面后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______。
28、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他们具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感:两铝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铝柱也不分开,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9、如图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a,在比较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化的实验中,在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____(选填“水”或“酒精”)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_(粗/细)的长玻璃管;
(2)如图b,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轻质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的本领;
(3)如图c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__电荷,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在物体间转移。
30、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人类曾做过许多猜想,经历漫长的探究过程。
(1)我们现在知道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内部是由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组成的,这两种粒子统称______;
(2)真理的得出经历了前辈的艰辛探索,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这两个观点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3)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______模型,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______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初二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理模型有______(举一例)。
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解析)-2021年暑假八年级物理复习巩固提升训练(苏科版)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漫天飞舞的雪花 B.划船时,船桨在水面上溅起的浪花
C.树叶从树枝飘落 D.防疫“消杀”后,闻到消毒液气味
【答案】D
【详解】
ABC.雪花、浪花、树叶属于宏观物体,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
D.防疫“消杀”后,闻到消毒液气味,是气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在校园里我们闻到花香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
【答案】B
【详解】
闻到花香、酒香和香皂的香味都分子在做运动,而进入鼻子,所以闻到香味,而分子很小,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沙尘暴是肉眼可见的现象,属于机械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这些灰尘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B.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它们的扩散速度相同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答案】C
【详解】
A.汽车开过,路面扬起的灰尘是灰尘颗粒在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扩散现象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分子运动快慢不同,故B错误;
C.由于分子间有空隙,体积都为10mL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那么总体积会小于20mL,故C正确;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会不同,其中固态冰的分子间距最小,气态水蒸气的分子间距最大,故D错误。
故选C。
4、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玻璃板受到浮力
B.变大,玻璃板与水之间有分子引力
C.变大,玻璃板受到重力
D.变小,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答案】B
【详解】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选B。
5、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玻璃板受到浮力
B.变大,玻璃板与水之间有分子引力
C.变大,玻璃板受到重力
D.变小,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答案】B
【详解】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选B。
6、把餐巾纸摩擦过的轻质塑料管放在支架上处于静止,但管能在水平面绕竖直轴自由转动,如图,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不带电 B.管带正电
C.与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D.与餐巾纸摩擦时,管得到了电子
【答案】D
【详解】
AB.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塑料管A端时,管A端远离橡胶棒被排斥,说明管A端与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橡胶棒带负电,管A端也带负电。故AB错误;
CD.管与餐巾纸摩擦,管带负电,说明管得到了电子,同时餐巾纸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B.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C.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甲带何种电荷
【答案】C
【详解】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甲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特点说明甲与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甲带正电;乙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乙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C。
8、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比较最小的是( )
A.PM2.5 B.原子 C.夸克 D.电子
【答案】C
【详解】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物体,因此它的尺度最大。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所以按照尺度的数量级比较最小的是夸克。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关于微观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质子和中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
D.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太阳是行星
【答案】B
【详解】
A.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错误。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C错误。
D.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太阳是恒星,故D错误。
故选B。
10、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中电流方向由A到B
B.两验电器最终都不带电
C.验电器B将要失去电子
D.金属棒中的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
【答案】D
【详解】
AD.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验电器A上多余的电子沿金属棒运动到验电器B上,即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而电流的方向在物理学中的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也就是负电荷定向移动的相反方向即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B到A。故A错误,D正确;
BC.验电器A上多余的电子沿金属棒运动到验电器B上,验电器B由于得到多余的电子,最终两验电器都带负电。故BC错误。
故选D。
11、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分开时,会看到如图所示令人惊奇的现象:头发随气球飘了起来!这是因为( )
A.气球具有粘性
B.气球具有磁性
C.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
D.气球与头发带同种电荷
【答案】C
【详解】
气球与头发摩擦后,电子发生了转移,使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当分开时,头发会被气球吸起来。故选C。
1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斥力
B.在原子核、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
C.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答案】C
【详解】
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A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在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B错误;
C.科学家常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故C正确;
D.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四个单位(或单位符号)①光年 ②g/cm3 ③吨 ④L 按顺序其所对应的物理量完 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长度、密度、质量、体积 B.速度、密度、质量、体积
C.长度、速度、质量、体积 D.速度、密度、质量、长度
【答案】A
【详解】
①光年是天文学上长度的计量单位;
②g/cm3是密度的常用单位;
③吨是质量的常用单位;
④L是体积的常用单位。
故选A。
14、从古到今,人们在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中,形成了多种宇宙观。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天圆地方的
C.宇宙中有众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C
【详解】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因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地球也不是方的,故B错误;
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类似的星系还有很多很多,宇宙中有众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故C正确;
D.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现代天文学证明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C。
15、按照物质的空间尺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电子、银河系
B.质子、太阳系、地球
C.原子核、原子、太阳系
D.电子、银河系、地球
【答案】C
【详解】
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生物体,地球上有很多的生物体和其它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为了揭示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奥秘,科学家们进行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我们看到灰尘飞舞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答案】A
【详解】
A.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B错误;
C.“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大都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微乎其微,故C错误;
D.灰尘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灰尘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7、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 原子核带负电
C. 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D. 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答案】A
【解析】①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②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整体带正电。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但只占有原子核内极少空间;③电子带负电,它是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故选:A。
18、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C.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答案】 D
【解析】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所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A错误;B.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恒星也不是绝对不动的。故B错误;C. 海绵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故C错误;D. 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9、2020年7月,广德市的雷雨不断。细心的同学发现,雷雨过后,窗户上的两滴雨水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过段时间,窗户上的雨水不见了,这是因为水发生了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引力 汽化
【详解】
[1][2]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两滴水靠近时能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过段时间,窗户上的雨水不见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20、炒菜时香味四溢,这是______现象,锅里菜的内能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快,这说明______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答案】扩散 变大 温度
【详解】
[1]炒菜时香味四溢,这是扩散现象,此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炒菜时,锅里的菜吸收热锅的热量,内能变大。
[3]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的越快。
2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 甲乙相互排斥, 乙丙相互吸引。若丙带正电,甲带_____电,乙带___电。
【答案】负 负
【详解】
[1][2]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故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故甲带负电。
22、如图所示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________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__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答案】正 负
【详解】
[1][2]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3、(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碎纸屑,如图甲所示,这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___________,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____。将此带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丙图所示,这是因为两金属箔片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带上同种电荷彼此排斥。
(2) 如丙图所示,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___________转化成电能,并储存起来;用___________材料制作的LED灯日夜发光提醒着人们注意交通安全。
【答案】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失去 太阳能 半导体
【详解】
(1)[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碎纸屑如图甲所示,这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因为小球带正电,玻璃棒也带正电,故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的电子与正电荷中和,金属箔片失去电子带正电,两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2)[4]生活中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储存起来,到了夜晚就可以向外供电。
[5]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LED灯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的,用它可以日夜发光提醒着人们注意交通安全。
2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______单位,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为3.9×105km,则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______s可以收到返回信号?
【答案】长度 2.6
【详解】[1]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种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
[2]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
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到收到返回信号的时间t总=2t=2×1.3s=2.6s
25、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_____,他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用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答案】伽利略
【详解】
伽利略是近代物理实验的先驱者,改进了望远镜用于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26、如图所示,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后,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满手臂,这是因为干燥的手臂与毛衣__ _后带电,而带电体具有_ __的性质。若手臂带负电,用手臂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则金属球与手臂之间的瞬间电流方向是_ __(填“手臂到金属球”或“金属球到手臂”)。
【答案】摩擦;吸引轻小物体;金属球到手臂。
【解析】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时,毛衣与手臂摩擦带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满手臂;若手臂带负电,用手臂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一部分电子会从手臂转移到验电器上,由于电子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所以金属球与手臂之间的瞬间电流方向是金属球到手臂。故答案为:摩擦;吸引轻小物体;金属球到手臂。
三、解答题
27、盈盈同学设计一组实验(如图),请同学们一齐观察实验并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索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3)根据_______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5)如图丙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离开水面后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______。
【答案】间隙(或空隙) 下 上 ④ 变大 变小 分子间存在引力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和分子之间不是紧密靠在一起的,而是之间留有空隙。
(2)[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索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方,二氧化氮气体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向上运动,但由于扩散现象可以向上运动。
(3)[3]二氧化氮气体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向上运动,但由于扩散现象可以向上运动,所以根据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4]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最高温度④下气体扩散最快。
(5)[5][6][7]如图丙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在离开水面时受水分子的引力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竖直向下的物体重力、吸引力之和,所以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离开水面后测力计示数为物体的重力,会变小。
28、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他们具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感:两铝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铝柱也不分开,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答案】逐渐变小 不能 能
【详解】
(1)[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密度逐渐变小,压强逐渐变小。
(2)[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说明重力大于大气压力及可能存在的引力的大小,还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大气压强为零,钟罩内两铝柱也不分开,说明有其他引力大于重力作用,则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9、如图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a,在比较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化的实验中,在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____(选填“水”或“酒精”)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_(粗/细)的长玻璃管;
(2)如图b,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轻质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的本领;
(3)如图c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__电荷,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在物体间转移。
【答案】水 细 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 电子
【详解】
(1)[1][2]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记录水混合前的体积;因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的总体积变小,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细的玻璃管。
(2)[3]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一端时,铝箔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力的作用,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3)[4][5]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塑料细丝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
30、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人类曾做过许多猜想,经历漫长的探究过程。
(1)我们现在知道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内部是由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组成的,这两种粒子统称______;
(2)真理的得出经历了前辈的艰辛探索,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这两个观点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3)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______模型,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______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初二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理模型有______(举一例)。
【答案】质子 中子 核子 错误 枣糕 核式 光线
【详解】
(1)[1][2][3]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这两种粒子统称为核子。
(2)[4]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嵌着葡萄干的面包”或“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即后面两个观点是错误的。
(3)[5][6]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枣糕模型,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物理模型。
[7]初二阶段,如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来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里的光线是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