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0 08:25:34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刘姥姥进大观园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之子曹玺(即雪芹曾祖父)开始,曹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曹家与皇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属高统治层中的成员。
  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是有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工诗词,又兼作戏曲。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大约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雪芹之父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人参奏,革职抄家。次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大约在乾隆元年(1736),曹家家道稍有复苏,但不久便彻底败落。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有气骨,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曹雪芹
节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受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文中共出现了哪些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这些人中重点写了哪几个人?你记得她们的姓名和居室名称吗?
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给大家展示了大观园的风貌的?
4、找出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的游程路线。
课文写了潇湘馆、秋爽斋、衡芜院三处三位姑娘的居室,认真阅读描写环境的语句,揣摩三位主人的性格和情趣。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潇湘馆
潇湘馆
蘅芜院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然后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分析、概括本文的结构层次,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适当提示、明确。
  第二课时,主要是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后练习题来进行分析探究,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巩固、把握。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蓼溆、麈、操攮、掂掇、砒霜、”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操攮、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
  2.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作者的图片及生平,插播视频《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截取),激发学习兴趣。或者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分析讨论法。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学课件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作者的图片、生平及《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视频片段)
  同学们:通过幻灯片我们对作者及本文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4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二、问题探究(板书)
  1.本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
  把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疏通字词,快速浏览课文,为课文划分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先让两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A组认为本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及感慨。
  B组认为本文分三部分:
  教师提示、明确:
  虽然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但它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也有开端、高潮和结尾。所以B组的课文结构的划分,更为合理。
  2.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3.体会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作用。(板书)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这是凤姐让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情形:鸽子蛋本来就小,筷子沉且滑,刘姥姥对大观园这样的场合又很怯懦,于是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就由想可知。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总之,这些动词就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4.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小,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5.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因为这些内容完全不同于贾府的生活体验,大家觉得新鲜有趣!至于刘姥姥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虽引人发笑,但那是因为她以前从没见过这些人事物,当然处处透露著新鲜无知,好奇多问,处处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她对每项新奇东西所引出来的神态,流露的每一句言词,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做作。所以她俗虽俗,却俗的可爱。
  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 ……所以,刘姥姥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只是一心一意计算著平实的居家生计的方便和舒适;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三、活动建议
  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请将你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介绍给同学们。
  ● 板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4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二、问题探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