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胡适
苏州市吴县中学 李君仁
胡适(1891--1962)字适之。
胡适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
胡适一生取
得35个博士
(包括名誉
博士)学位。
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留学时期
北大时期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纽约
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父亲:胡传
母亲:冯顺弟
冯顺弟
冯顺弟
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在我眼里,母亲是——
(5—7段)
慈母兼任严父
“慈母”之“慈”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母亲的性格。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谆谆教诲 深爱慈祥
“严父”之“严”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性格语句,并分析人物性格。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2)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3)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
严格要求 严厉责罚
补充:胡适的母亲重视教育投资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
(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在哥嫂眼里,母亲是——
(8—11)
(1)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难事:打发债主——宽容忍让,仁慈温和
(2)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矛盾:两嫂斗气——心地善良,忍辱负重
在外人眼里,母亲是——
(第12段)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的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正直刚烈 自尊自强
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突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影响深远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怀念、感激、敬爱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是怎样的?
在学习上勤奋、守时
学得了好脾气
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
能宽容人、体谅人
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3、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开头3段却写“我”童年的经历,好像与母亲无关,为什么要怎样写?
作者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开头写了童年的经历,这样写,也是为下文写母亲做铺垫。
我的母亲
一、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1—4)
二、写母亲(5----12)
三、写母亲对我的影响(13)
1、性格成因(1)
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2)
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3)
4、自然过渡(4)
1、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5---7)
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8---11)
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12)
怀念、感激、敬爱
研读与赏析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1、 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
——成吉思汗
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俗语
赞美母亲的名言妙语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
催去上学。
谆谆教诲
严格督学
责罚严厉
深爱慈祥
能忍能让
宽容善良
宽厚容忍,
仁慈温和
正直刚烈
自尊自强
2.我说错话,她重罚我。
3. 债主要债,她从不骂一
声,不露出一点怒色
4.处理两个嫂子的纠纷
5.当面质问五叔,不受一点
人格上的侮辱
对我
对人
对己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的母亲
江苏省盱眙中学 刘立江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
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瞥见( ) 妹仔( ) 惺忪( ) 面颊( ) 万籁俱寂( ) 循循善诱( )
唏嘘( ) 缝纫( ) 歉疚( ) 盈眶( ) 娓娓动听( ) 人影憧憧( )
2.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邹韬奋这个名字很特殊。“韬奋”是他的笔名,“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作者取这个笔名的意思是既要“韬光养晦”,又要“奋斗不息”。毛泽东、朱德等人物在邹韬奋去世以后,给予了他高度评价。
1937年,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为黑暗中的中国奔走呼喊,这也使他因“抗日罪”,被关进了大牢。在牢里,他奋笔疾书,完成了他的自传体文本《经历》。这时候,他想起,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母亲给予的。这时候的邹韬奋已经有四十岁,而她的母亲早就与他阴阳两隔,于是他写下了这篇非常感人的散文《我的母亲》。
在这篇文章收入《经历》的时候,他在《经历》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大家一起读一下——“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3.阅读课文试概括: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明确】事件一:母亲元宵夜带我看花灯。 ——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年轻的美
事件二:母亲讲述小说情感丰富。 ——情感丰富、才能被埋没
事件三:母亲心疼我读书挨打。 ——既慈爱又识大体
事件四:母亲深夜为我做鞋。 ——勤劳能干
4.哪些段落作者概括性地介绍了母亲,评价了母亲 在这些段落里,你读出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二和后面的七、八两小节。
对母亲的敬佩和思念,也有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憎恶。(学生齐读感悟情感)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文章没有离奇的情节和华丽的词藻,但字里行间却渗透了真挚深沉的情感,文中哪些话语、事例、细节让你最动情?请找出来并简要说说理由。
提示: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生动的词汇等方面品味对人物性格、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小结】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五.合作探究,品评鉴赏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明确】(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4)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5)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3.《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 ,试比较二者有何异同
【明确】《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课时小结,作业布置
本文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文化和能干的才具,有丰富的情感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作无尽的奉献。由于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毒害,却只能闭锁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踏上社会施展才干。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他们也踏上社会的舞台,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呵护孩子,照顾家庭,因此有时我们对母亲有怨言,有不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