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上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第15课《父母的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八上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第15课《父母的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0 08:31:21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父母的心 主备 程 成 执教
【教学目标】
1.体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感悟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重点难点】
感悟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1.反馈预习,学习学案预习导学部分. 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
①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②母亲的心是女儿的教室——比彻
③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法国谚语
④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
2.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完成表格。
时 间 决 定 表 情 原 因
当天傍晚 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第二天早晨 送走二儿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 送走三岁女儿 不好意思 眉毛长相和婆婆一模一样
第三天上午 全部要回 痛哭失声 女儿太小,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2.本文为什么起名“父母的心”?“心”在文中有何含义,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父母最后的决定可以真切地反映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深入研读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明确: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那位父亲犹豫不决,要和孩子妈妈商量后才决定。
2.送走长子时:贫穷父母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实在舍不得长子,要把他要回来。怎么要?用老二去换老大吧,就说长子是接班人,不论怎么穷,也不能把长子给人。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用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扔了他就扔了婆婆,这是不孝啊。
5.要回女儿时:女儿太小了,也舍不得。现在拿了她的钱怎么办?如数奉还,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五.拓展延伸
阅读文章13—17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案】写两口子非常痛苦地要回送出去的孩子。
2.这一部分是小说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穷男人:疼爱子女,充满父爱,且能吃苦耐劳。
贵妇人:有爱心与同情心,能体谅他人的心理。
3.“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为什么他们不言片语,一见面就哭起来了?
【答案】他们感觉再三调换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实在是爱子心切,内心非常痛苦,以至于又去见了财主夫人,但见了之后,一时无法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4.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两口子痛哭失声,一哭再哭?
【答案】父母真切的爱子之心和对孩子的留恋之情。
5.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为什么会不由得跟着悲伤起来,并把钱算做酬谢送给他们了呢?【答案】这段文字有很深的感情包含在其中,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作者通过财主夫人的口表达了她对父母的亲情的赞颂,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只有到了危急的时刻才会使人们更加懂得父母亲情的可贵,之所以能感动财主夫人这样一个本来与他们并无关联的人,恐怕就在于此。
六.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送长子 换次子 换女儿 要女儿(一波三折)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怨
七.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7张PPT)
欢迎
走进
语文
课堂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当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十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雕塑……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挺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的…… 一对残疾父母,面对无法抗拒的泥石流的灭顶之灾,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就是父母的心,儿女的天堂!
父 母 的 心
川端康成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川端康成(1899-1972)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1、给下列字注音:
濑( )佣( )酬( )
舱( )褴褛( )
2、解释: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lài
yōng
chóu
cāng
lán lǚ
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检查预习 :
按照原数还给人家,如:依照、按照.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语言简明 内容完整)
整体感知
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
理清线索
(17)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序幕 (1—2)
交代背景和人物,为下文奠定基础。
(3—6)
写贵妇人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7—12)
写穷夫妻三次换送子女的经过。
(13—16)要回女儿。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合作探究
文中的那对父母共几次送换要自己的孩子 每次送换要时表情怎样 心理是怎么想的 送换要的理由又是什么
次数 送换情况 所去的人及表情 送换要时的心理活动 理由

送去大儿子

二儿换回大儿

女儿换二儿
四 要回女儿
父母的心 爱子之心
夫妻二人眼含热泪,难舍难分
贫穷
大儿子是接班人,次序不对
父亲无精打采
母亲不好意思,失魂落魄
二儿子像婆婆,已5岁
夫妻二人失声痛哭
太小,与其······不如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贫穷父母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以让他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
再怎么穷,也不能把大儿子送人,大儿子是接班人,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样,扔了他就如扔了婆婆,这不孝啊。
女儿太小,也舍不得。现在拿了人家的钱怎么办? 如数奉还,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理解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
指在叙述过程中,为避免平铺直叙,让故事连续出现几次波折,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一种表现手法。
父母对子女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见解。
各抒己见:
送与不送都是爱。
发掘生活
中的真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
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
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
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
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与大
家分享你身边的爱的故事,让
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
是父母用坚实的爱陪我们成长
是父母带我们感悟自然的美妙
是父母陪我们度过一个个
是父母引领我们放飞希望
是父母带我们感受世界的精彩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无一不体现出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我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
口头小创作:
爱是 ,……
激情飞扬:
爱是冬日的阳光,夏日的清凉,饥饿时的一顿饱饭,寒冷时的一件棉袄。爱有时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声问候……
爱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香醇;
爱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爱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爱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爱是雨中的一把伞,
爱是夜里的一盏灯,
爱是儿女眼中的依恋,
爱是父母无私的心灵……
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赞美 父爱母爱的诗歌、 谚语、歌曲吗?说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的爱: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西班牙)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中国)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赛尚)
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
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加莉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得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
母亲的心是溪流,淙淙中带来一路欢歌,
父亲的心是大山,沉默中蕴含一腔深沉。
父母的心是儿女的天堂,因为这儿没有苦难
没有忧愁。
父母的心是雨中的一把伞,因为它为我们撑起了一方晴空。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因为她吹暖了我们
的心田。
可怜天下父母心
温 馨 寄 语
父母的爱犹如一束阳光,温暖我们孤寂的心房;
父母的爱犹如一缕轻风,抚慰我们脆弱的心灵;
父母的爱犹如一捧清泉,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父母的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迷茫的人生.
说句心里话: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请你马上展开纸,把你的情感写下来,要说真话诉真情,写作《——,我想对你说》
妈妈
把感动带回家
1、为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
2、收集关于父母爱孩子的故事、谚语、格言、诗歌。
送给大家一首歌:
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 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 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 你们为培养儿女多少心力被操碎 眼睛花了走路已驼背 牙齿掉了说话常琐碎 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儿女长大要去飞老人怕给添累赘
换一杯茶水, 铺一下床被 问一问饭菜 合不合口味 父母如今到了这个年岁 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老人的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