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下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八下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0 08:31:21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江苏省盱眙中学 刘立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然现象是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在我国西北地区,驼铃悠悠,黄沙漫漫。在电影《西游记》中他曾让我们叹为观止,他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有这光怪陆离的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去揭开驼铃悠悠,黄沙漫漫的沙漠的神秘面纱。
2.了解作者: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3.文体介绍
(1)内容可分为: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的道理。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2)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等科学小品,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 ) 戳穿( ) 万顷( ) 呈现( ) 海市蜃楼( )
戈壁( ) 蔚蓝( ) 岛屿( ) 作祟( ) 光怪陆离( )
2.自学指导一:诵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列举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的现象?
【明确】魔鬼的海、海市蜃楼和鸣沙。(为什么三个现象却放在两个段落中,而不是三个段落呢?
(2)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你能解释清楚吗?请试着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明确】“ 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蜃楼。”(光作怪)
鸣沙: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表面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大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声作怪)
(3)作者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生活也不总是平平常常,有时也会出现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但是只要我们牢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寻求科学的解释,我们定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4)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古人感受:荒凉、可怕、恐惧
产生原因: 科学知识匮乏,条件艰难
【小结】第1节:描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2—5节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按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写,说明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4)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介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和答题模式
(1)举例子:通过举例子(具体直观)对事物……特征进行了说明,更具说服力
(2)分类别:对……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文章说明更具条理性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4)作诠释:对……事物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
(6)列数字:用数据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准确具体直观更具说服力
(注意:如果文中出现的数字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说明方法)
(7)摹状貌:对……事物……特征加以形象地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激发读者兴趣,使人印象鲜明。
2.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第5自然段为例,你能找出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用“=”标出四、五节描述性语言,思考一下这类语言特点,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4节:对光怪陆离现象的描述。5节:对地形地貌特点及“鸣沙”奇异景观的描述
【参考】本文中描写的作用:(1)说明了沙漠的特点。(2)吸引读者去探究其奥秘,便于下文从科学角度对其原理进行解说。(3)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文艺性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五.课时小结,作业布置
(一)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奇怪现象呢?你能不能从科学角度解释呢?
(二)作业:1.除课文介绍外,你还了解到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讲给同学听听。
2.沙漠对人类有巨大的危害,说说你了解的治理沙漠的方法。
育星教育网 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7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设计:中山市小榄镇第一中学 李红霞
竺可桢
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学习目标: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1、读准字音
竺可桢
玄奘
戈壁
戳穿
万顷
海市蜃楼
检查自习
1、读准字音
竺可桢
玄奘
戈壁
戳穿
万顷
海市蜃楼
zhú
zhēn
zàng

chuō
qǐng
shèn
检查自习
2、解释词语
单枪匹马:
光怪陆离:
可望而不可即:
空中楼阁:
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检查自习
合作讨论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6分钟)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4、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第5自然段为例,你能找出哪些说明方法?
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
荒凉
可怕
恐惧
奇怪现象
“ 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
“鸣沙”
形成的原因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蜃楼。”
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1
海市蜃楼2
鸣沙山
请链接光盘素材
奇怪现象
“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
“鸣沙”
形成的原因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蜃楼。”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写作思路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至5)
逻辑顺序
描述
解释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说明方法
作诠释
作引用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思维拓展
1、你对沙漠有哪些了解?
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沙漠?
布置作业
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说明,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探究练习三
世界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
中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
骆驼
仙人掌
 沙拐枣
罗布麻
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