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下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第17课《范进中举》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八下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第17课《范进中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0 08:31:21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制作: 钱库一中jmf 2007/10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了解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及变化的根源。
3、抓住精彩段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分析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相邻的人物形象。
吴敬梓(1701—1754),字 ,晚年又号_________,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所作 ,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集》。
作者介绍
敏轩
文林山人
《儒林外史》
  是一部_________
__________,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儒林外史》
章回体长篇
讽刺小说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生,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科举考试内容
主要是八股文,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里选取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八股文规定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这种文章在当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所以当时的人们一心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读准字音
星宿 ( ) 斋公 ( )
醉醺醺( ) 癞蛤蟆( )
阎王 ( ) 紧攥 ( )
带挈 ( ) 腆 ( )
啐 ( ) 嗑 ( )
讳 ( ) 兀 ( )
绾 ( ) 轩敞 ( )
瘟 ( ) 桑梓 ( )
xiù
zhāi
lài
xūn
zuàn
yán
wǎn
huì
cuì
qiè

chǎng

wēn
tiǎn

脸面:
商酌:
兀自:
尖嘴猴腮:
狗血喷头:
今非昔比:
面子,本文指一定的社会地位
商量斟酌
只管
形容人面部瘦削,相貌丑陋。
形容骂的很凶
现在不是过去所能相比的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 和 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中举前范进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段)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中举前
中举后
1 、在课前自读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
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故事情节。
课文标题是“范进中举”,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试着讲讲其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说话的态度
所带的礼品
对嫁女的解释
对相貌的评价
对才学的评价
能否考中
对亲家母称呼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对比
现世宝
老爷 贤婿老爷
训斥 狗血喷头
恭维 奉承 讨好千恩万谢
一副大肠 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倒运
养到30多岁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品貌又高 张府…也没有这样的相貌
不是你的文章好
……舍与你的
才学又好
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家老太太

下列加点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
特写镜头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推让的
心理,讽刺意味十足。
典型细节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文曲星打得吗?
权变权变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
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
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
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他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幸会!幸会!
世先生!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
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
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
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众邻居对权势
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
冷酷无情。这表现了封建社
会的世态炎凉。
嫌贫攀富,前倨后恭
请问范进连说“好了”,是什么“好”起来了?
  中举了以后,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就会完全改变。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用  
地位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茅草棚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中了举了,生活也好了,地位也高了,可是,范进却突然疯了,为什么?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不禁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像范进这样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来说,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封建科举制度


中(举)
发疯的根源
 
范进考到五十岁才得秀才,但他心有不甘,不顾胡屠户的反对,到处筹钱应考。中举后又欢喜得发了疯。
受到胡屠户的辱骂,他听了只是“唯唯连声”,一句也不敢顶撞,甘受屈辱。
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逢迎自如。
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范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
热衷功名:
懦弱迂腐:
圆滑世故:
范进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当堂训练
完成课后2、3题
布置作业
1、文章通过哪些方法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有什么作用?
2、想一想,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与《孔乙己》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刻画人物的多种方法及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
2、体会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
3、比较阅读《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体会其异同点。
本文刻画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时用了多种方法,你能说一说并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2) 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如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栩栩如生的刻画了这个典型的市侩形象。
范进中举前后的语言,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表示最亲密的词语,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1)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如范进喜疯的过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等。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
文中哪些白话语言体现了准确、生动、洗练的特点?请找出来细细品味。
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表现在:
1、有不少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如“现世宝”“装大”“平头百姓”“撒抛尿自己照照”“想天鹅屁吃”“嗑西北风”“劈手”“尖酸”等。
2、善于丛生活中提炼语言,特别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既明白如话,又准确、生动、洗练。(结合探究练习三)
(1)“啐”更准确、更生动,突出了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他的极度瞧不起。
(2)一个通俗的“扯”字,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
(3)“攥”“舒”“缩”“揣”等一系列动作,似电影摄影师的“快摇”,痛快淋漓地揭示了胡屠户贪婪而又虚伪的心态。
比较《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文在人物刻画、表现手法、主题思想上有哪些异同。
提示:
(1)疯癫的举人与落魄的童生
(2)市侩的狂迷与主顾的凉薄
(3)夸张的变形与白描的勾勒
拓展延伸
A、范进与孔乙己,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而孔乙己麻木迂腐,但不乏正直善良;范进则显得萎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范进“丑”,孔乙己“悲”。
B、两位作家都怀着一腔忧愤,奋笔抨击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C、诙谐”“讽刺”的文笔,是两文所共有的,吴敬梓惯用夸张变形的笔法,而鲁迅运用令人叹服的白描功夫。
课文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世人的丑恶嘴脸以及被扭曲了的世人的灵魂。同时,通过几篇小说的比较,我们懂得:学习小说不只是要欣赏情节,还要通过作者的笔和我们自己的思考,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1)解释下面各组词语的意思,并给加点的字注意:
作揖 中举 相公 长亲 星宿
编辑 中间 相与 长久 住宿
一脚踹在塘里
往腰里揣
喘息
(2)下边词语现在已经不用,在后面括号里填上意思相同的现在用语:
行事( ) 见教( )桑梓( )
营生( ) 兀自( )些须( )
chuài
chuāichu n
yījí
zhòngzhōng
xiàng
xiāng
zhǎng
cháng
xiù

行业
谋生
指教
只管
家乡
很少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在小作文本上写《范进中举》续集300—400字。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十七、范进中举
制作人:李远
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理解范进和胡屠户形象的前后对比。
2、品味本文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
3、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进一步了解。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学习难点: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课前搜集】请你搜集有关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集》。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封建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生,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里选取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八股文规定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这种文章在当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所以当时的人们一心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自主学习】
1、请你做好这次预习:
星宿( xiù ) 斋公(zhāi )醉醺醺(xūn ) 癞蛤蟆(lài ) 阎王( yán ) 紧攥( zuàn ) 带挈(qiè ) 腆(tiǎn ) 啐(cuì ) 嗑( hé ) 讳(huì ) 兀(wù )绾(wǎn ) 轩敞(chǎng )瘟(wēn ) 桑梓(zǐ )
2、自主积累:结合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脸面:面子,本文只一定的社会地位 商酌:商量斟酌
兀自:只管 尖嘴猴腮:形容人面部瘦削,相貌丑陋。
狗血喷头:形容骂的很凶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相比的
课堂学习·研讨
【学习导言】
1. 故事导入:乾隆下江南时按照惯例,大到官员,小到普通百姓都应到场迎送,可是当年却有一个人以种种借口推辞不去,而是在家优哉游哉。大家知道是谁这么傲慢,连当朝天子都不放在眼里吗?
2. 引出作者吴敬梓。简单介绍其生平资料及作品《儒林外史》,引出其中最有名的一篇《范进中举》。
【学习目标展示】
1、整体把握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了解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及变化的根源。
3、抓住精彩段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分析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相邻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
1 、在课前自读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 中举前 和 中举后 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中举前范进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段)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2、课文标题是“范进中举”,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试着讲讲其变。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对比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 老爷 贤婿老爷
说话的态度 训斥 狗血喷头 恭维 奉承 讨好千恩万谢
所带的礼物 一副大肠 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嫁女的解释 倒运 养到30多岁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相貌的评价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品貌又高张府…也没有这样的相貌
对才学的评价 不是你的文章好……舍与你的 才学又好
能否考中 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亲家母的称呼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家老太太
(2.)下列加点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特写镜头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推让的心理,讽刺意味十足。
3、(1)基于以上分析,胡屠户是个怎样的人?反应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
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2)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他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
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众邻居对权势 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 冷酷无情。这表现了封建社 会的世态炎凉。嫌贫攀富,前倨后恭
4、(1)请问范进连说“好了”,是什么“好”起来了?
中举了以后,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就会完全改变。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中举前 中举后
吃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 送酒背米 捉鸡胡屠户送肉
住 茅草棚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用 无盘费去应考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50两
地位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无人理会无人帮助 胡屠户奉承恭维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张乡绅拜访拉拢
(2)中了举了,生活也好了,地位也高了,可是,范进却突然疯了,为什么?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不禁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3)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像范进这样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来说,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封建科举制度
(4)结合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范进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范进: 热衷功名 懦弱迂腐 圆滑世故
【课文小结】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课后作业】
1、 文章通过哪些方法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有什么作用?
2、 想一想,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与《孔乙己》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刻画人物的多种方法及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
2、体会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
3、比较阅读《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体会其异同点。
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1、本文刻画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时用了多种方法,你能说一说并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1)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如范进喜疯的过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等。
(2)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栩栩如生的刻画了这个典型的市侩形象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
3、文中哪些白话语言体现了准确、生动、洗练的特点?请找出来细细品味。
(1)有不少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如“现世宝”“装大”“平头百姓”“撒抛尿自己照照”“想天鹅屁吃”“嗑西北风”“劈手”“尖酸”等。
(2)善于丛生活中提炼语言,特别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既明白如话,又准确、生动、洗练。(结合探究练习三)
(1)“啐”更准确、更生动,突出了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他的极度瞧不起。
(2)一个通俗的“扯”字,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
(3)“攥”“舒”“缩”“揣”等一系列动作,似电影摄影师的“快摇”,痛快淋漓地揭示了胡屠户贪婪而又虚伪的心态。
拓展延伸
比较《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文在人物刻画、表现手法、主题思想上有哪些异同?
A、范进与孔乙己,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而孔乙己麻木迂腐,但不乏正直善良;范进则显得萎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范进“丑”,孔乙己“悲”。
B、两位作家都怀着一腔忧愤,奋笔抨击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C、诙谐”“讽刺”的文笔,是两文所共有的,吴敬梓惯用夸张变形的笔法,而鲁迅运用令人叹服的白描功夫
课文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世人的丑恶嘴脸以及被扭曲了的世人的灵魂。同时,通过几篇小说的比较,我们懂得:学习小说不只是要欣赏情节,还要通过作者的笔和我们自己的思考,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当堂训练
见课件
作业布置
在小作文本上写《范进中举》续集300—400字。
课后反思
17、《范进中举》同步测试
1.给加点字注音
作揖( ) 带挈( ) 兀自( ) 菩萨( )相貌( ) 攥( )簇拥( ) 桑梓(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我自倒运 ( ) 凡事都要立起个体统来 ( )
岳父见教的是 ( )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 )
再为商酌 ( ) 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 ( )
世先生同在桑梓 ( ) 晚生久仰老先生 ( )
3、选出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 )
A阖家 磕头 瞌睡 嗑风 B避讳 簇拥 商酌 作楫
C 侥幸 轩敞 中厚 倒运
D尖酸 醉醺醺 粹在脸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 ,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 ,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里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 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
5.划出两处表现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态度的句子,想一想胡屠户这种不同态度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6.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7.从“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一动作中,你看出胡屠户怎样的心理?(4分)
8.所引第2段中胡屠户对女儿所说的话暴露出他怎样的心机?(4分)
9.两段引文中的两个“千恩万谢”各自的含义是什么?(4分)
10.从胡屠户的话语中,你能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4分)
还 给 谁
(1)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2)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个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3)远远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在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4)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5)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子。
(6)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枝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7)“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8)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9)“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10)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弄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11)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12)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13)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没有法子忘记他。
(14)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于是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做一声道谢,一句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15)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1、第②段从“我” 、 、 三方面把一个旅居海外的学子因生活无着而情绪低落的境况表现得极为细腻。
12、第④段中金发青年“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又愉快的曲子”,他这样滑稽、夸张的表现是为了              
13、第⑥段中特别指出金发青年手中青草的“碧绿”,有何作用?
14、金发青年对我的鼓励方式是怎样的?体现了他对生活怎样的理解?
 
15、联系题目想想,第(14)段中,另外一些人、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指的是哪些人? 
17、《范进中举》练习参考答案
1、【解析】利用工具书,准确作答
【答案】yīqiè wù pú xiàng zuàn cù zǐ
2、【解析】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案】运气不好;规矩;指教;写文章的功夫;讨论;说话尖刻;家乡;早就听说
3、【答案】A
4、【答案】B
5、【解析】认真阅读,抓关键句
【答案】.封建等级观念 所引第1段中胡屠户训导范进时说到“体统”的几句话即是他这种封建等级观念的大曝光。
6、【解析】从人物的言行看性格
【答案】贪财卑微,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性格。
7、【解析】体会重点词语的表现力
【答案】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
8、【答案】拿出四五千钱是为了有便宜可占。
9、【解析】联系上下文体会
【答案】前一个“千恩万谢”是范进母子逆来顺受,对胡屠户的连声道谢。后一个则是胡屠户对成为举人老爷的范进卑微的“千恩万谢”
10、【解析】联系文章的主旨思考
【答案】借胡屠户之口,勾画出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出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封建官僚不但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高踞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读书人一旦爬了上去,就享不尽荣华富贵,这就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11、【答案】步态形态心态
12、【答案】愉快的心理
13、【解析】挖掘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答案】描绘草的颜色,蕴含对生活的热爱
14、【答案】送我一支青草,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弄弄乱,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眼神,对我笑了笑。产生快乐,快乐产生 
15、【答案】身边所有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