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3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3 08:3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文言文遇上白话文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
执子之手,子擎斧资。
心如死灰,灰厚几何?
吾行迈靡靡,心中如醉。
我也是醉了
求某人心理阴影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有钱,任性
我带上你,你带上钱
课题导入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 《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
“新文化”即资产阶级文化
“旧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
结合材料思考:什么是新文化?旧文化?
目标引领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
冲突
一、新旧冲突——探背景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口号
独立自学 结合教材p56第二自然段完成表格内容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发表《敬告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和科学
二、春风拂面——谈兴起
三、除旧迎新——看展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来自于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封建伦理思想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维护专制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
民国初年百姓门前的对联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专制
民主
“高家的明媒正娶的媳妇瑞珏在即将临产的时候,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结果,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 节选自巴金先生的小说《家》的片段
你怎样评价陈姨太的举动?
愚昧
科学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二、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文学革命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文体形式
胡适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发表《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主张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文学革命
文体内容
(3)文学革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对不起,干不了。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冲破大学女禁第一人——邓春兰
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刀妃革命”
文绣与溥仪离婚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被崇拜者
崇拜人数
孔子
153
孟子
61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姓名
票数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胡适
45
李大钊
25
孔子
1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检结果: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五四运动回忆录》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打倒孔家店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主席
洋务运动
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先进中国人以民族救亡为己任,不断探索;
其过程学习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断递进。
近代化探索历程
目标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