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 (38张PPT+ 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 (38张PPT+ 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3 08:3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被瓜分
怎么办?
出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课题导入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0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的签订
知识分子听见条约签订的消息,会有什么反应?
群情激愤,想要反抗,爆发了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时间:
背景:
经过:
结果:
影响: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失败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
你能简单介绍下面两位人物吗?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少年时受过严格的传统儒家教育。代表作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在广州举办万木草堂讲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他的两本代表作被人称之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喷发”。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
变者天下之公理”
组织学会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上海《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创办《万国公报》
北京强学会遗址
组织强学会
定期集会讲演,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长沙南学会
广州农学会
瑞安兴儒会
西安励学斋
成都蜀学会
国闻报
天津?严复
时务报
上海?梁启超
《时务报》1896年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严复以“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02
百日维新
1897年
德军进入青岛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在眉睫。

光绪帝
康有为雕塑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
交逼,不能立国。”并提出建议:
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臣而
谋变法等。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说说图中的光绪帝处境如何?
光绪帝没有实权,慈禧太后操纵着清廷大权。
你认为光绪帝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1.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下的大清岌岌可危的国运;
2.挣脱慈禧太后的权力束缚,夺取实权。
此时的光绪帝做出怎样的选择?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
1871-1908
时 间:
开始标志:
内 容:
1898年6月11日(戊戌年)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司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有利于军事强大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二、百日维新
京师大学堂
结果
1898年9月21日凌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经过周密布置,先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二、百日维新
结果:
慈禧太后
光绪帝
瀛台
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结果
康有为已于政变前一日离京赴沪,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逃离香港,梁启超则在日本人的掩护下化妆出京,由天津逃往日本。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斩于京师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
结果: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康有为 梁启超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材料一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百日维新过程中,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个别人以外,大多对新政或明或暗的抵制。
材料二 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 在百日维新的103天里,光绪帝先后发出变法诏令、谕旨达180件。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曾评价道:“规模太大……包揽太多……举措太大。”

材料四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操之过急
依据材料分析变法失败还有哪些原因?
历史意义: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时务报》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课堂小结




1.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 )
A.挽救国家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封建专制 D.引进西方学说
2.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 C )
 A.《时务报》的创办   B.强学会的成立
 C.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 D.保国会的成立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