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积的乘方 总课时数 3
课型 新授课 编订人 审核人 执教时间 2010、9、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探讨和合作交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重点 积的乘方的运算.
学习难点 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示标导学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的内容以及区别. 【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解说老师的提问. 【课堂演练】 计算:(1)(x4)3 (2)a·a5 (3)x7·x9(x2)3 【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演练题,并从中领会这两个幂的运算法则. 【教师活动】巡视,关注学生的练习,并请3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 同学们思考怎样计算(2a3)4,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导入新课)2、出示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解疑【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再小组讨论. (2a3)4=(2a3)·(2a3)·(2a3)·(2a3)(乘方的含义) =(2·2·2·2)·(a3·a3·a3·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4·a12(乘方的意义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16a12 【教师活动】提出应用以上分析问题的过程,再计算(ab)4,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之后,再与同学交流. (ab)4=(ab)·(ab)·(ab)·(ab)(乘方的含义) =(aaaa)·(bbbb)(交换律、结合律) =a4·b4(乘方的含义)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乘方结果之后,你能得出什么规律?(2)如果设n为正整数,将上式的指数改成n,即:(ab)n,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出(ab)n=anbn. 【师生共识】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nbn(n为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anbn【教师活动】拓展训练: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如(abc)n, 【学生活动】回答出结果是(abc)n =a n b n c n.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计算: (1)(2b)3;(2)(2×a3)2;(3)(-a)3;(4)(-3x)4. 【教师活动】组织、讲例、提问. 【学生活动】踊跃抢答.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44练习.探究提升1、计算:24×44×(—0.125)42、已知x+y=a,求(2x+2y)3的值。当堂达标一、选择题a2(a2b2)2的结果是( ) 1、 A . a4b4 B.a6b4 C. a8b4 D.a6b2 2、下面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ab2)2=a2b4 B. (m3n2)5=m15n10 C. 2(x2)2=4x4 D. (4xmy3)3=64x3my9 二、填空题 1、(-2ab2)3=____ 2、(-3a3b3)2=____________ 3、-(2x3y4)4=______________ 4、(1/5)100×5101=________三、已知2x+4y-5=0求9x81y的值
归纳反思
本节课注重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开端等于成功一半”. 1.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底数是积的乘方.方法: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在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时,注意知识拓展,底数和指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对三个以上因式的积也适用. 3.要注意运算过程,注意每一步依据,还应防止符号上的错误.4.在建构新的法则时应注意前面学过的法则与新法则的区别和联系.
作业设计
必做题:课本P148习题15.1第1、2题.选做题:基础训练P130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