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41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41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3 06:4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排比 比喻
比拟 夸张
对偶 借代
反复 设问
反问
常见修辞手法:
歌曲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银色的月光下
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
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反复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排比
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

——对偶
——借代
——拟人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於我的那画面,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比喻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猜一动物)
[提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猜一日常用具)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荷花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那么请大家想想看,还有谁把荷花写得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呢?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an)婀玲(夏注:这里是音译violin小提琴的意思。)上奏着的名曲。
高考涉及的修辞类的题
1.句式仿写
2.语言连贯题
3.扩写题
4.诗歌鉴赏题
一、比喻:打比方。
例: 春天 像 小姑娘。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二、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荷叶像婷婷舞女的裙。——比喻
小明长得像爸爸。——类比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 种 比 喻
1、明喻:本体+比喻词(像,好似、仿佛、犹如)+喻体
例: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山谷和原野。
2、暗喻:本体+暗喻词(是、变成、成了、等于)+喻体
例:笑,你是碧空中一抹烂漫的云彩。
(注:也称隐喻,也可以不用暗喻词。)
3、借喻:只出现喻体。
例: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在朱自清的《春》中:“雨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练习:
1、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的内容、句
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
尝试是----------------------,--------------------------------------。
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怯懦者------------------------------。
答案:大浪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航船。
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
物来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杜甫川唱来,柳林堡笑。
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
例:胡宗南的军队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1、结构不同:
比喻:主——谓——宾 你的眼睛像星星
比拟:主——谓 野花眨呀眨的。
2、比喻必出现喻体,比拟不出现拟体。
例:人生是一条道路。
例:花儿在花园里跳舞
拟人不见人,
见人变比喻;
拟物不见物,
见物变比喻。
练习:仿照下面的拟人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用新的本体,拟出新的形象。(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悬崖边的树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满足地待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温室里的花
它凝望窗外小鸟的忙碌
和田野里老牛的奔波
它满足地待在那里
显得自在而又悠闲
三、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1、特征代本体:用人或事物的特征代替本事物的名称。
例:这不是我在东直门常碰见的“大鼻子”吗?
以“大鼻子”的特征代替流落到北京的俄罗斯人。
2、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事物名称。
例: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以“诸葛亮”代替有智慧的人。
3、具体代抽象:
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统治。
“小米”代替军需供应,“步枪”代替武器装备。
4、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
例:二诸葛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
“抬手动脚”代替做一切事情。
5、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
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牌代杜康酒。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借代重相关, 借喻重相似
2、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可以用“还原明喻法”来辨别借喻和借代
例1: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
例2 远山上挂着一条二尺来宽的白绸子。

例1是借代,例2是借喻
瀑布像白绸子。
四、对偶: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表达意思。
1、正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反对: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叫流水对,其特点是上下联是一层意思,但分成两句来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对联的方法: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断句一致。
2、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
3、上下联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尾字要用仄声字,下联尾字用平声字。 否则拗口。
写对联练习:
1、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之本 下联:
2、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处处春光好
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家家气象新
大地回春长城内外气象新
对偶作用:
形式上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内容上表意凝练集中。
五、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一)排比的种类:
1、短语排比:句子中的成分组成的排比。
例: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单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自私,能使生命的泉水变得浑浊枯竭,能使青春的花
朵变得枯黄凋零,能使理想的星辰变得昏暗模糊。
3、复句排比: (略)
复句排比例子: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六、夸张: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序等方面有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等处说。
例:天台四万八千丈
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说。
例:心眼儿没有针鼻儿大。
3、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或同时出现。
例:看见这些鲜嫩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了。
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加深印象。
七、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
劳动群众。
八:反问:明知故问,只问不答。
例: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的
地方吗?
仿用句式题的解题方法—— 一理解四分析
一.理解
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来的句意一致。
“四分析”:
一分析原句的句式特点(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或反问句等),分句间的关系(因果、假设、条件等),关联词要一一对应。注意标点的暗示作用,分号表并列,冒号表总括。
二分析原句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句等。
三分析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雅俗褒贬之分。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运用。
四分析原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
例1: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一百年诞辰。一百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一百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一百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人民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一理解:理解原句的意义
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中有成功也 有失误,但前进是主流。
四分析:一分析句式特点,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
二分析修辞手法,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分析用词特点,“有”后边的词语正反并列
四分析感情基调,充满了赞美之情。
答案:一百年像一首乐曲,
有低沉也有高昂。
乐曲渐趋中央。
诗歌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比、互文、设问、双关、反问等。
修辞手法例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比喻
夸张
拟人
对比
比兴
对比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樯橹灰飞烟灭
桃花潭水深千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衬托
对偶
设问
反问
对比
起兴
双关
互文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此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列举,并简要说明。
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题:“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使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分析其妙处。
答案:设问、拟人、借代的修辞。
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