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灯绳将电灯悬挂在天花板下,下列选项中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A.
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
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
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
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某人用手竖直向上提着一只行李箱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行李箱的重力与行李箱对人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行李箱的重力与人手对行李箱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行李箱的重力与行李箱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行李箱的重力与人手对行李箱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
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停下后惯性消失
C.
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到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
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受力情况无关,只由质量决定
5.(2016·郑州国语学校)一物体放在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 )
A.
B.
C.
D.
6.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重现象就是重力增大,失重现象就是重力减小
B.
无论是超重还是失重,实质上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并没有改变
C.
卫星中物体,从一发射开始,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
不论因为什么原因,只要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增大了,就称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7.如图所示,高空滑索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一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倾角θ=30°的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轻绳始终保持竖直,则( )
A.
钢索对轻质滑环无摩擦力
B.
人的加速度为
C.
钢索对轻质滑环的作用力等于人的重力
D.
钢索与轻质滑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8.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放一球,球被竖直板挡住,如图所示,在拿开挡板后,小球的加速度为( )
A.gsinθ,沿斜面向下
B.gcosθ,沿斜面向下
C.gtanθ,水平向左
D.,水平向左
9.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放在平板AB上,磁铁的N、S极如图所示,开始时平板及磁铁皆处于水平位置,且静止不动.
(1)现将AB突然竖直向上平移(平板与磁铁之间始终接触),并使之停在A″B″处,结果发现两个条形磁铁吸在了一起.
(2)如果将AB从原来位置突然竖直向下平移(平板与磁铁之间始终接触),并使之停在A′B′处,结果发现两条形磁铁也吸在了一起.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间的吸引力是静摩擦力
B.
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有惯性
C.
(1)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平板正在向上加速
D.
(2)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平板正在向下加速
10.如图所示,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的理想实验中的几个主要步骤如下:
①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在上述的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
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
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
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11.如图所示,将底部装有弹簧的木箱在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从弹簧接触地面到木箱速度为零的过程中,木箱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12.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批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物理学家是( )
A.
阿基米德
B.
牛顿
C.
伽利略
D.
亚里士多德
13.如图所示是俄罗斯名将伊辛巴耶娃撑杆跳时的情景,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撑杆的过程中杆对她的弹力大于她对杆的压力
B.
在撑杆上升过程中,她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
在空中下降过程中她处于失重状态
D.
她落到软垫后一直做减速运动
14.下面的实例中不属于惯性表现的是( )
A.
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仍能在冰上滑行一段距离
B.
奔跑的人脚被障碍物绊住就会摔倒
C.
汽车启动时,人会向后仰
D.
人在水平面上骑自行车,必须用力蹬自行车的脚踏板
15.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900
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
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
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
A.
9.0×104kg
B.
8.7×104kg
C.
6.0×104kg
D.
6.0×103kg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
kg,g取10
m/s2,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N.
17.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A球加速度为________;B球加速度为________.
18.A,B质量分别为0.1
kg和0.4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放置在光滑的桌面上,要使A沿着B匀速下降,则必须对物体B施加的水平推力F至少为________.(g取10
m/s2)
三、简答题(共3小题)
19.在学习了力学单位制之后,小刚同学由G=mg,得g的单位N/kg,可是小强同学由自由落体v=gt得g的单位为m/s2.二人争执不下,都认为自己导出的单位正确.请你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20.如图所示,让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上滑下,水平面上分别放置毛巾、木板和玻璃板,水平面与斜面平滑连接。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呢?
(3)以上实验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
21.找两个相同的瓶子,瓶中盛清水,用细绳分别系一铁球、一泡沫塑料球置于水中,使铁球悬挂、塑料球悬浮,如图甲所示,当瓶子突然向右运动时(有向右的加速度),观察两个球的运动状态,看到的现象也许会让你惊讶,小铁球的情况正如你所预想的一样,相对瓶子向左运动,但塑料球却相对瓶子向右运动,如图乙所示,为什么会这样呢?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如图所示,一质量m=0.4
kg的小物块,以v0=2
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
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
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与斜面夹角为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
2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块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加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为多大?(重力加速度为g)
24.一物块质量m=1
kg,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力F的作用后在水平面内运动,力F是一个周期性变化的力,规定向东为力F的正方向,求:
(1)第1
s内和第2
s内的加速度大小;
(2)t=8.5
s时物块离开出发点的位移大小.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只涉及到两个物体.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电灯上,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误;电灯拉悬绳的力受力物体是悬绳,施力物体是电灯;悬绳拉电灯的力受力物体是电灯,施力物体是悬绳,这一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正确;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受力物体是天花板,施力物体是悬绳;电灯拉悬绳的力受力物体是悬绳,施力物体是电灯,这一对力涉及三个物体,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受力物体是天花板,施力物体是悬绳;电灯的重力受力物体是电灯,施力物体是地球,这一对力涉及到四个物体,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行李箱的重力和人手对行李箱的拉力都作用在行李箱上,且使行李箱处于平衡状态,故是一对平衡力,故A、D错误,B正确;行李箱的重力与行李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可能为平衡力,故C错误.
3.【答案】D
【解析】对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Fcosθ=(m1+m2)a,解得a=,D正确.
4.【答案】D
【解析】物体的惯性只和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D正确.
5.【答案】C
【解析】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得,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mgsinθ,当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f=ma,由此解得a=2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v=2ax,解得x=.故选C.
6.【答案】B
【解析】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关系.即重力不变,则A错误,B正确;卫星中物体,发射向上加速为超重,则C错误;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增大时,若没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则不处于超重状态.则D错误.
7.【答案】C
【解析】由“在下滑过程中轻绳始终保持竖直”可知,轻绳对人的拉力竖直向上,人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0,若轻质滑环与人组成的整体有沿钢索方向的加速度,则整体就有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故整体的加速度为0,选项B错误;人做匀速运动,人与轻质滑环组成的整体也做匀速运动,显然整体除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垂直于钢索向上的支持力FN外,还受一沿钢索向上的摩擦力Ff,选项A错误;因整体做匀速运动,故三力平衡,而钢索对轻质滑环的作用力应为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故选项C正确;根据平衡条件应用正交分解可得,mgsin
30°=μmgcos
30°,解得μ=,选项D错误.
8.【答案】A
【解析】拿开挡板后,小球只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支持力和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平衡,沿斜面方向:mgsinθ=ma,得:a=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A正确.
9.【答案】D
【解析】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等于0,不能说明磁铁有惯性,说明磁铁间的作用力一定等于磁铁受到的静摩擦力,而且,磁铁间的作用力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当磁铁向上到A″B″处时,两个条形磁铁吸在了一起,所以磁铁间存在吸引力,故A、B错误;第(1)(2)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说明磁铁间的吸引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吸引力不变,说明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可知磁铁对板的压力减小,磁铁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则第(1)过程中平板正在向上减速,第(2)过程中平板正在向下加速,故C错误,D正确.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D
【解析】木箱弹簧接触地面后,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两个力作用.开始阶段弹力先小于重力,木箱的合力竖直向下,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同;木箱做加速运动,木箱的速度增大;
而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当弹力大于重力时,合力向上,则加速度向上;木箱做减速运动;
故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正确.
12.【答案】C
【解析】物理学中,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物理学家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在斜面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运动速度不变.故C正确.
13.【答案】C
【解析】在撑杆的过程中杆对她的弹力与她对杆的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在撑杆上升开始阶段加速度的方向向上,她处于超重状态;在上升的最后阶段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她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在空中下降过程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她处于失重状态.故C正确;她落到软垫后开始时,软垫的作用力小于重力,她仍然要做一段加速运动后才会减速.故D错误.
14.【答案】D
【解析】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由于惯性运动员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仍能在冰上滑行一段距离;奔跑的人脚被障碍物绊住,脚停止运动,而身体由于惯性仍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因此就会摔倒;汽车启动时,身体由于惯性保持静止,人会向后仰;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为维持运动,必须用力蹬自行车的脚踏板,是因为要克服阻力,与惯性无关,故D正确.
15.【答案】B
【解析】整体的加速度a==m/s2=0.01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F=(m+M)a可知
空间站的质量M=-m=kg-3.0×103kg=8.7×104kg
16.【答案】200
【解析】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T=mg.即绳对人的拉力为mg,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N=Mg-mg=(50-30)×10
N=20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
17.【答案】2g(方向向下) 0
【解析】在悬线剪断之前,A,B可看成一个整体,由二力平衡知,弹簧弹力等于重力mg,当剪断悬线瞬间,弹簧的形变量不变,故弹力不变,故A受向下为mg的弹力和向下为mg的重力,故A的加速度a1==2g,方向向下.对B而言,受力不变,即B的加速度为零.
18.【答案】10
N
【解析】依题意知A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μFN=mAg,得FN=2mAg;A在水平方向有FN=mAa,得a=2g.对于A、B这一整体有F=(mA+mB)a=10
N.
19.【答案】由于1
N/kg==1
m/s2,所以单位N/kg与m/s2是等价的,但是加速度g的国际单位是m/s2.
【解析】
20.【答案】(1)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滑动的距离越远。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原因。
(2)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3)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
21.【答案】因为相同体积的水和球的质量不相同,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故铁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同体积的水球慢,所以铁球会相对瓶子向左偏,而塑料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同体积的水球快,所以塑料球会相对瓶子向右偏.
【解析】
22.【答案】(1)3
m/s2 8
m/s (2)30° N
【解析】(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L=v0t+at2①
v=v0+at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3
m/s2③
v=8
m/s④
(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N,所受摩擦力为Ff,拉力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α-mgsinθ-Ff=ma⑤
Fsinα+FN-mgcosθ=0⑥
又Ff=μFN⑦
联立⑤⑥⑦式得
F=⑧
由数学知识得cosα+sinα=sin(60°+α)⑨
由⑧⑨式可知对应最小F的夹角α=30°⑩
联立③⑧⑩式,代入数据得F的最小值为
Fmin=N.
23.【答案】(m+M)gtanθ
【解析】两物体无相对滑动,说明两物体加速度相同,且沿水平方向先选取物块m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加速度就是整体的加速度,再根据F=(m+M)a,求出推力F,物块受两个力,重力mg和支持力FN,且二力合力方向水平.如图所示,可得:
ma=mgtanθ,即a=gtanθ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M)a=(m+M)gtanθ
24.【答案】(1)2
m/s2 1
m/s2 (2)24.25
m
【解析】(1)由图象知:a1==2
m/s2,a2==-1
m/s2
(2)1
s末速度v1=a1t1=2
m/s,2
s末速度v2=v1+a2t2=1
m/s,3
s末速度v3=v2+a1t3=3
m/s
4
s末速度v4=v3+a2t4=2
m/s,画出v-t图如图:
由图计算每秒内的位移:
x1=1
m x2=1.5
m x3=2
m x4=2.5
m x5=3
m x6=3.5
m x7=4
m x8=4.5
m
8-8.5
s内的位移:Δx==2.25
m.
所以x=x1+x2+x3+x4+x5+x6+x7+x8+Δx=24.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