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0 11: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
环节

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第2环节
方法
结合课本和学案自主扎实记忆基础知识,力争全部过关,教师检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效果。
10分钟
项目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航天科技
农业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
邓稼先
钱学森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
第一艘无人飞船 1999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 2003年
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 袁隆平
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3环节
要求:
1. 先一对一讨论,在组内交流。
2.组内互相请教,小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做好疑难问题记录和展示点评分工。
3.时间:15分钟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6日
1966年10月
中国第一颗氢弹
原子弹是当时世界上伤杀力最强的核武器之一。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了。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1924—1986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文革”初期,基地实验人员分成两派,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 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70年
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
1999年
神舟二号
神舟一号
神舟四号
神舟三号
神舟5号
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六号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
神州七号发射成功
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据统计,普通水稻亩产约550千克,而籼型杂交水稻亩产约为660千克。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普通水稻种植面积为20亿亩。
2004年10月14日,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左)和塞拉利昂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共同获得世界粮食奖。
我们应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习什么?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经济的发展
3、科学家的贡献
2、政府重视科技工作
《金榜学案》P42中的课时训练1-10题!
参考答案:1—5BABCC
6—8DBA
第5环节
1.(2007年广西南宁) 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2007年资阳市) “喜看稻菽千重浪,
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
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
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
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2007年青海省西宁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土地革命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 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 二是袁隆平”。
材料三:“农民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
请回答:
(1)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民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 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