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河池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24 12:01:04

文档简介

广西河池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读秘鲁(0°至18°S)人口、年均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统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洋沿岸地区 安第斯山区 亚马孙
人口(万人) 1 723.2 917.1 272.9
人口比重(%) 60 31 9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100 500~1000 >2000
人均水资源(m2/人) 2 938 37 196 641 954
可利用水资源(万m3) 40 870.97 367 838.69 1 634 838.61
(1)与亚马孙丛林地区相比,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人口聚居区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气候温和湿润
C.温度适宜、光照充足 D.陆路交通便利
(2)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海水淡化
(3)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B.海水温度低,降水量少
C.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D.水利基础设施落后
2.(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 2018年三峡水库第11次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0日启动,10月底或11月份蓄至175米。位于三峡水库下游的“引江济汉”工程已正常运行了4年,累计从长江调水115.12亿立方米。下图示意三峡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时间选在9、10月份进行的原因是(  )
A.汛期末段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
B.下游的用水量为一年中较少时期
C.9、10月份晴天多,便于观察水位
D.9、10月份的地质构造相对较稳定
(2)推测设计“引江济汉"工程的初衷是(  )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形成汉江流域新的增长点
B.分流长江航道压力,保障沿途百姓用水安全
C.沟通长江和汉江航运,打造千吨级黄金航道圈
D.缓解南水北调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的问题
(3)“引江济汉”工程(  )
A.改善汉江全流域的水环境状况 B.缓解武汉的防洪压力
C.生态、灌溉、航运综合效益强 D.缓解长江的泥沙淤积
3.(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
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2)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气流运动 C.建筑物密度 D.交通通达度
(3)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流域森林和草原地表实测土壤蒸发对比和降水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森林、草原土壤蒸发(  )
A.草原比森林小 B.植被茂盛期大
C.白天比夜晚小 D.森林变幅较大
(2)该流域3~5月土壤蒸发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增多 B.多年冻土 C.农业用水少 D.春季多大风
二、综合题
5.(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东非大裂谷谷底的纳特龙湖是东非碱性最强的湖泊,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湖水富含盐分,适合很多喜盐生物生长,比如蓝绿色藻类;极端的生态环境使多数生物无法生存。但是,这里却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小火烈鸟腿长且皮肤很厚,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小火烈鸟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筑巢,每年9、10月份到次年4月是小火烈鸟繁殖的旺季。
纳特龙湖的湖水主要来自附近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的地表渗水和周边温泉。一般的火山熔岩是硅酸盐熔岩,而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的熔岩是碳酸盐熔岩,该类熔岩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喷发冷却形成的物质易风化。纳特龙湖丰富的高纯度碳酸盐资源是生产纯碱和工业用盐的重要来源,但随着世界各地合成碱生产成本的下降,天然碱的竞争力逐步下降。
(1)说明小火烈鸟身体结构是如何适应纳特龙湖强碱性特点的。
(2)2018年上半年,纳特龙湖区遭遇多场暴雨袭击并引发水灾,探讨水灾对小火烈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析纳特龙湖拥有丰富高纯度碳酸盐资源的原因。
(4)纳特龙湖拥有丰富的高纯度碳酸盐水,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开发湖中的碳酸盐资源,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6.(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柳为耐旱、耐盐碱的灌木,成熟沙柳高于地面三、四米高,齐根砍下的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还可成为新树苗。沙柳枝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同时沙柳也是一种祛风清热、散瘀消肿的中药材。
材料二:我国某大型企业在下图的M沙漠地区利用沙柳,创建了独特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融合的新模式,依托科技投入,使沙漠得到资源化利用。
(1)分析图示M地区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
(2)说明在该地固沙保土选种沙柳的原因。
(3)分析该企业依托沙漠沙柳可谋求发展哪些产业,并说明其合理性。
7.(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旅游事故、伤亡人数也随之增加,2017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7亿人次,各类旅游活动安全事故导致我国近2000名公民意外身亡,事发地集中在我国游客较多的东南亚国家。
说明出境旅游人员应如何防范意外伤亡事故发生。
8.(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灌溉农业发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祁连山北麓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和水电建设活动明显,旅游设施未批先建,生态环境局部恶化。下图示意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省降水量分布。
(1)简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
(2)指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C
(3)A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太平洋沿岸地区与亚马孙丛林地区均为平原地形,A错误。秘鲁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充足,受秘鲁寒流影响,温度适宜,C正确。交通便利不是自然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2)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中部安第斯山脉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C正确。故答案为:C。(3)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农业、工业高度案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但由于气候干旱可利用水资源较少,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属于水源性缺水,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气候、地势地形、水源等反映出来。纬度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生活都不相宜,高纬度地带的限制尤为严酷。寒冷、土壤冻结、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开发。历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因素,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例如旧大陆的人口密度比新大陆要高。
2.【答案】(1)A
(2)D
(3)C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三峡蓄水选择在9、10月份,正值长江汛期末段。此时间段长江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便于蓄水,符合长江“ 蓄清排浑”的特征,A正确。9、10月份下游的用水量不是一年中较少时期;观察水位有专门的设备,和晴天无关;地质构造一直比较稳定,BCD错误。故答案为: A 。 (2)我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地位于丹江口水库。“引江济汉"工程的设计初衷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经济发展、航运均不是调水工程主要的目的, D正确。故答案为:D。(3)“引江济汉"对改善汉江下游的水环境状况、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防止水华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实现生态环境农业灌溉、航运等效益,C正确。引江济汉无法改善汉江上所有地区水环境状况, A错误。汉江与长江径流最终于武汉交汇,因此无法缓解武汉防洪压力与长江泥沙淤积状况,B、D错误。故答案为: C 。
【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水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水位高低的变化;河流含沙量的大小;河流汛期的长短以及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河流冬季有没有结冰期,有没有凌汛。
3.【答案】(1)C
(2)B
(3)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该日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气流运动是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人口数量、建筑物密度、交通通达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天中,气温较低时,热岛强度较大;该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冬季受冷气团控制,气流稳定,有利于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发展,加之受河谷地形影响,不利于城市散热,因此冬季热岛效应最强。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4.【答案】(1)B
(2)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流域年内森林、草原土壤蒸发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森林土壤蒸发小于草原土壤蒸发,A错误。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4-10月份为植被茂盛期,蒸发大, B正确。白天气温高蒸发旺盛,故白天蒸发大于夜间,C错误。图中显示,森林土壤蒸发变幅较草原小,D错误。故答案为:B 。 (2)图示信息显示,该流域3-5月降水量迅速上升,导致土壤含水量升高,在加上春季气温回升,蒸发迅速上升,A正确。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联系。自然环境中的气候、植被、土壤、地貌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这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体现。概括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的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5.【答案】(1)小火烈鸟腿部皮肤很厚可以抵御这种强碱的腐蚀,并且腿很长,可以让身体远离水面;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避免将强碱吞入体内,造成伤害
(2)暴雨引发水灾,使得纳特龙湖水位上升,可能淹没小火烈鸟的巢穴。造成鸟蛋无法孵化;暴雨使得纳特龙湖盐度下降。喜盐藻类数量减少。影响小火烈鸟的食物供应;水灾后湖水盐度及碱性下降,有利于其他动物尤其是小火烈鸟的天敌在此觅食、生活。造成小火烈鸟数量下降
(3)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熔岩主要以碳酸盐物质为主,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因此该火山释放的碳酸盐物质较多;火山喷发后冷却形成的物质容易风化。大量碳酸钠等物质随着流水作用被带至纳特龙湖。因此该湖拥有大量碳酸盐资源;纳特龙湖所在区城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且湖水部分来自于周边火山温泉。湖水温度高,加剧蒸发;再加上湖泊没有出口。因此水分流失仅能通过蒸发散失。导致湖水碳酸盐纯度高
(4)赞成。理由:纳特龙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丰富的高纯度碳酸盐水,可以用于生产纯碱和工业用盐,同时可以为大部分软饮料和部分食品提供苏打粉;通过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湖边基础设施的兴建。从而推动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扩大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或反对。理由:纳特龙湖具有独特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开发湖中的碳酸盐资源,可能会产生污染,造成小火烈鸟的栖息地逐年减少;且随着世界各地合成碱生产规模的扩大,天然碱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下降,经济效益低。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中“小火烈鸟腿长且皮肤很厚,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可知,小火烈鸟腿部皮肤后可以抵御湖水的腐蚀,腿长避免身体碰触到水面,喙部结构特殊可以过滤强碱性河水,只吃湖中的藻类。 (2)结合材料可知暴雨袭击纳特龙湖区并引发水灾,对小火烈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从湖水水位上升、藻类数量减少、天敌增多等方面进行分析。暴雨引发水灾,直接导致湖水水位上升,淹没小火烈鸟的巢穴。该湖泊盐度本身较高,但大量降水会降低湖水盐度和碱度,湖中喜盐藻类数量将减少,进而造成小火烈鸟的食物不足。湖水中碱度降低,改变湖泊的环境,其他生物可以在此生存,小火烈鸟的天敌可能增多,威胁小火烈鸟的生存。 (3)纳特龙湖拥有丰富高纯度碳酸盐资源的原因,可以从火山熔岩降水量及蒸发量,湖水温度,湖泊封闭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中“奥朵伊欧兰盖火山的熔岩是碳酸盐溶盐,该类溶盐在较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冷却形成的物质易风化”可知火山熔岩以碳酸盐物质为主,大量碳酸盐物质随流水到湖中,且纳特龙湖地区降水少,水温高导致蒸发大且较为封闭,湖泊没有出口,导致湖水的碳酸盐纯度高。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一种观点并陈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若选择赞成大力开发资源,可以从资源开发对于相关产业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纳特龙湖的湖水是高纯度的碳酸盐水是盐和碱的生产原料,通过资源开发可以带动工业、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若选择不赞成大力开发资源,可以从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天然碱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低等方面分析。
【点评】小红鹳又名小火烈鸟。体长90厘米,高1米,翼展1米;体重2千克。是一种体羽偏粉色的水鸟。嘴粉红而端黑,嘴形似靴,颈甚长,腿长,红色,两翼偏红。亚成鸟浅褐色,嘴灰色。栖息于沿海或咸水湖边的湿地,常结成数十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生活,日行性,飞行时颈伸直。多立于咸水湖泊,嘴往两边甩动以寻找食物。在浅滩用芦苇、杂草、泥灰营造圆锥形巢穴,相距很近。性安静、机警、温和,善游泳,但很少到深水域,会飞行,飞行慢而平稳。滤食水中原生动物、蠕虫、水藻等。每年4-7月繁殖。每窝产卵1-3枚,孵化期28天,雌雄轮游孵化,雏鸟晚成性,约3岁性成熟,寿命可达20-25年。分布于整个非洲,以及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阿曼和也门。超过三分之二的被发现在东非的碱性湖泊。
6.【答案】(1)地处我国内陆高原,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地表植被稀统。土质疏松,沙土广布;风力作用强。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沙漠
(2)沙柳耐旱、耐盐碱。适宜在本地生长;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周期短;用途广。经济价值高
(3)饲养业:扩大饲养种类与规模,增加经济收人;造纸业:造纸原料有保障。可扩大就业机会,产品易于投入市场;医药业:充分利用沙柳资源。扩大生物制药品种,产品的附加值高。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该地为河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地带,气候相对干燥,降水量较少;从植被角度来看该地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相对较弱;从土壤要素来看,该地由于沙土广布、土质疏松,易被搬运侵蚀;此外该地距冬季风源头较近,风力作用较强。(2)据材料可知沙柳属于耐旱耐盐碱的灌木,适合本地生长。而据图可知沙柳的根系非常发达、枝条丛生,对于流动沙丘有固沙作用,生命力强,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而据材料沙柳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等还可知沙柳是重要的经济植物,经济价值较高。(3)据材料沙柳的特性可推测依据其生命力顽强,生长迅速可发展饲养业;沙柳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可发展造纸业;沙柳还是重要的药材可发展医药业。发展这些产业对于当地而言均可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同时扩大就业机会。
【点评】 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
7.【答案】出境旅游尽量选择正规的旅行社。事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尽量避免单人出游;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参加适宜的旅游活动,量力而行;尽量避免高峰出行。注意景区安全标识,遵守景区安保制度;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警求助;提前做好攻略。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地和政局动荡地区,
【知识点】设计旅游活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结合相关旅游地理的知识可知,出境旅游应选择正规的旅行社,同时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材料中可知事发地集中于东南亚国家,该地我国游客较多,因此需尽量避免单人出行,同时避免高峰出行。还应该关注景区、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章制度。此外对于自然灾害多发和政局动荡的国家,应尽量减少前往次数,以保证安全。
【点评】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交通便捷,来往耗时较少游客多,反之就少。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旅游区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8.【答案】(1)无序采矿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电开发强度大,导致部分河段出现径流减少;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资源退化;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造成生态破坏;周边企业偷排问题突出,导致河流水环境污染
(2)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主动参与生态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停止无序采矿活动和不合理的水电开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知识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水电建设活动明显可推测其在保护区内由于水电开发强度大,导致植被破坏、径流减少;此外在山区还有可能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由材料旅游设施未批先建可推测该地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生态破坏;而对于部分工业企业而言,其偷排问题突出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2)恢复生态的措施可针对问题寻找措施如针对企业偷排可加强执法与管理;针对旅游设施未批先建可加强监督;针对过度开发水电可停止不合理的水电开发,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建设,此外还可结合民众意识提升,加大宣传力度等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以甘肃省降水量及周边景观为背景,解题关键根据图文材料找出祁连山保护区出现的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措施,要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1 / 1广西河池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读秘鲁(0°至18°S)人口、年均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统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洋沿岸地区 安第斯山区 亚马孙
人口(万人) 1 723.2 917.1 272.9
人口比重(%) 60 31 9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100 500~1000 >2000
人均水资源(m2/人) 2 938 37 196 641 954
可利用水资源(万m3) 40 870.97 367 838.69 1 634 838.61
(1)与亚马孙丛林地区相比,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人口聚居区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气候温和湿润
C.温度适宜、光照充足 D.陆路交通便利
(2)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海水淡化
(3)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B.海水温度低,降水量少
C.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D.水利基础设施落后
【答案】(1)C
(2)C
(3)A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太平洋沿岸地区与亚马孙丛林地区均为平原地形,A错误。秘鲁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充足,受秘鲁寒流影响,温度适宜,C正确。交通便利不是自然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2)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中部安第斯山脉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C正确。故答案为:C。(3)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农业、工业高度案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但由于气候干旱可利用水资源较少,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属于水源性缺水,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气候、地势地形、水源等反映出来。纬度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生活都不相宜,高纬度地带的限制尤为严酷。寒冷、土壤冻结、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开发。历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因素,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例如旧大陆的人口密度比新大陆要高。
2.(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 2018年三峡水库第11次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0日启动,10月底或11月份蓄至175米。位于三峡水库下游的“引江济汉”工程已正常运行了4年,累计从长江调水115.12亿立方米。下图示意三峡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时间选在9、10月份进行的原因是(  )
A.汛期末段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
B.下游的用水量为一年中较少时期
C.9、10月份晴天多,便于观察水位
D.9、10月份的地质构造相对较稳定
(2)推测设计“引江济汉"工程的初衷是(  )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形成汉江流域新的增长点
B.分流长江航道压力,保障沿途百姓用水安全
C.沟通长江和汉江航运,打造千吨级黄金航道圈
D.缓解南水北调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的问题
(3)“引江济汉”工程(  )
A.改善汉江全流域的水环境状况 B.缓解武汉的防洪压力
C.生态、灌溉、航运综合效益强 D.缓解长江的泥沙淤积
【答案】(1)A
(2)D
(3)C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三峡蓄水选择在9、10月份,正值长江汛期末段。此时间段长江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便于蓄水,符合长江“ 蓄清排浑”的特征,A正确。9、10月份下游的用水量不是一年中较少时期;观察水位有专门的设备,和晴天无关;地质构造一直比较稳定,BCD错误。故答案为: A 。 (2)我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地位于丹江口水库。“引江济汉"工程的设计初衷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经济发展、航运均不是调水工程主要的目的, D正确。故答案为:D。(3)“引江济汉"对改善汉江下游的水环境状况、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防止水华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实现生态环境农业灌溉、航运等效益,C正确。引江济汉无法改善汉江上所有地区水环境状况, A错误。汉江与长江径流最终于武汉交汇,因此无法缓解武汉防洪压力与长江泥沙淤积状况,B、D错误。故答案为: C 。
【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水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水位高低的变化;河流含沙量的大小;河流汛期的长短以及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河流冬季有没有结冰期,有没有凌汛。
3.(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
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2)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气流运动 C.建筑物密度 D.交通通达度
(3)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C
(2)B
(3)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该日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气流运动是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人口数量、建筑物密度、交通通达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天中,气温较低时,热岛强度较大;该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冬季受冷气团控制,气流稳定,有利于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发展,加之受河谷地形影响,不利于城市散热,因此冬季热岛效应最强。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4.(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流域森林和草原地表实测土壤蒸发对比和降水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森林、草原土壤蒸发(  )
A.草原比森林小 B.植被茂盛期大
C.白天比夜晚小 D.森林变幅较大
(2)该流域3~5月土壤蒸发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增多 B.多年冻土 C.农业用水少 D.春季多大风
【答案】(1)B
(2)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流域年内森林、草原土壤蒸发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森林土壤蒸发小于草原土壤蒸发,A错误。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4-10月份为植被茂盛期,蒸发大, B正确。白天气温高蒸发旺盛,故白天蒸发大于夜间,C错误。图中显示,森林土壤蒸发变幅较草原小,D错误。故答案为:B 。 (2)图示信息显示,该流域3-5月降水量迅速上升,导致土壤含水量升高,在加上春季气温回升,蒸发迅速上升,A正确。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联系。自然环境中的气候、植被、土壤、地貌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这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体现。概括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的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二、综合题
5.(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东非大裂谷谷底的纳特龙湖是东非碱性最强的湖泊,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湖水富含盐分,适合很多喜盐生物生长,比如蓝绿色藻类;极端的生态环境使多数生物无法生存。但是,这里却成为小火烈鸟的“天堂”。小火烈鸟腿长且皮肤很厚,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小火烈鸟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筑巢,每年9、10月份到次年4月是小火烈鸟繁殖的旺季。
纳特龙湖的湖水主要来自附近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的地表渗水和周边温泉。一般的火山熔岩是硅酸盐熔岩,而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的熔岩是碳酸盐熔岩,该类熔岩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喷发冷却形成的物质易风化。纳特龙湖丰富的高纯度碳酸盐资源是生产纯碱和工业用盐的重要来源,但随着世界各地合成碱生产成本的下降,天然碱的竞争力逐步下降。
(1)说明小火烈鸟身体结构是如何适应纳特龙湖强碱性特点的。
(2)2018年上半年,纳特龙湖区遭遇多场暴雨袭击并引发水灾,探讨水灾对小火烈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析纳特龙湖拥有丰富高纯度碳酸盐资源的原因。
(4)纳特龙湖拥有丰富的高纯度碳酸盐水,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开发湖中的碳酸盐资源,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答案】(1)小火烈鸟腿部皮肤很厚可以抵御这种强碱的腐蚀,并且腿很长,可以让身体远离水面;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避免将强碱吞入体内,造成伤害
(2)暴雨引发水灾,使得纳特龙湖水位上升,可能淹没小火烈鸟的巢穴。造成鸟蛋无法孵化;暴雨使得纳特龙湖盐度下降。喜盐藻类数量减少。影响小火烈鸟的食物供应;水灾后湖水盐度及碱性下降,有利于其他动物尤其是小火烈鸟的天敌在此觅食、生活。造成小火烈鸟数量下降
(3)奥朵依欧兰盖火山熔岩主要以碳酸盐物质为主,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因此该火山释放的碳酸盐物质较多;火山喷发后冷却形成的物质容易风化。大量碳酸钠等物质随着流水作用被带至纳特龙湖。因此该湖拥有大量碳酸盐资源;纳特龙湖所在区城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且湖水部分来自于周边火山温泉。湖水温度高,加剧蒸发;再加上湖泊没有出口。因此水分流失仅能通过蒸发散失。导致湖水碳酸盐纯度高
(4)赞成。理由:纳特龙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丰富的高纯度碳酸盐水,可以用于生产纯碱和工业用盐,同时可以为大部分软饮料和部分食品提供苏打粉;通过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湖边基础设施的兴建。从而推动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扩大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或反对。理由:纳特龙湖具有独特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开发湖中的碳酸盐资源,可能会产生污染,造成小火烈鸟的栖息地逐年减少;且随着世界各地合成碱生产规模的扩大,天然碱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下降,经济效益低。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中“小火烈鸟腿长且皮肤很厚,喙部的特殊结构可以过滤河水,只吃河水里的藻类”可知,小火烈鸟腿部皮肤后可以抵御湖水的腐蚀,腿长避免身体碰触到水面,喙部结构特殊可以过滤强碱性河水,只吃湖中的藻类。 (2)结合材料可知暴雨袭击纳特龙湖区并引发水灾,对小火烈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从湖水水位上升、藻类数量减少、天敌增多等方面进行分析。暴雨引发水灾,直接导致湖水水位上升,淹没小火烈鸟的巢穴。该湖泊盐度本身较高,但大量降水会降低湖水盐度和碱度,湖中喜盐藻类数量将减少,进而造成小火烈鸟的食物不足。湖水中碱度降低,改变湖泊的环境,其他生物可以在此生存,小火烈鸟的天敌可能增多,威胁小火烈鸟的生存。 (3)纳特龙湖拥有丰富高纯度碳酸盐资源的原因,可以从火山熔岩降水量及蒸发量,湖水温度,湖泊封闭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中“奥朵伊欧兰盖火山的熔岩是碳酸盐溶盐,该类溶盐在较较低温度下就可喷发,冷却形成的物质易风化”可知火山熔岩以碳酸盐物质为主,大量碳酸盐物质随流水到湖中,且纳特龙湖地区降水少,水温高导致蒸发大且较为封闭,湖泊没有出口,导致湖水的碳酸盐纯度高。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一种观点并陈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若选择赞成大力开发资源,可以从资源开发对于相关产业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纳特龙湖的湖水是高纯度的碳酸盐水是盐和碱的生产原料,通过资源开发可以带动工业、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若选择不赞成大力开发资源,可以从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天然碱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低等方面分析。
【点评】小红鹳又名小火烈鸟。体长90厘米,高1米,翼展1米;体重2千克。是一种体羽偏粉色的水鸟。嘴粉红而端黑,嘴形似靴,颈甚长,腿长,红色,两翼偏红。亚成鸟浅褐色,嘴灰色。栖息于沿海或咸水湖边的湿地,常结成数十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生活,日行性,飞行时颈伸直。多立于咸水湖泊,嘴往两边甩动以寻找食物。在浅滩用芦苇、杂草、泥灰营造圆锥形巢穴,相距很近。性安静、机警、温和,善游泳,但很少到深水域,会飞行,飞行慢而平稳。滤食水中原生动物、蠕虫、水藻等。每年4-7月繁殖。每窝产卵1-3枚,孵化期28天,雌雄轮游孵化,雏鸟晚成性,约3岁性成熟,寿命可达20-25年。分布于整个非洲,以及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阿曼和也门。超过三分之二的被发现在东非的碱性湖泊。
6.(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柳为耐旱、耐盐碱的灌木,成熟沙柳高于地面三、四米高,齐根砍下的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还可成为新树苗。沙柳枝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同时沙柳也是一种祛风清热、散瘀消肿的中药材。
材料二:我国某大型企业在下图的M沙漠地区利用沙柳,创建了独特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融合的新模式,依托科技投入,使沙漠得到资源化利用。
(1)分析图示M地区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
(2)说明在该地固沙保土选种沙柳的原因。
(3)分析该企业依托沙漠沙柳可谋求发展哪些产业,并说明其合理性。
【答案】(1)地处我国内陆高原,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地表植被稀统。土质疏松,沙土广布;风力作用强。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沙漠
(2)沙柳耐旱、耐盐碱。适宜在本地生长;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周期短;用途广。经济价值高
(3)饲养业:扩大饲养种类与规模,增加经济收人;造纸业:造纸原料有保障。可扩大就业机会,产品易于投入市场;医药业:充分利用沙柳资源。扩大生物制药品种,产品的附加值高。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该地为河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地带,气候相对干燥,降水量较少;从植被角度来看该地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相对较弱;从土壤要素来看,该地由于沙土广布、土质疏松,易被搬运侵蚀;此外该地距冬季风源头较近,风力作用较强。(2)据材料可知沙柳属于耐旱耐盐碱的灌木,适合本地生长。而据图可知沙柳的根系非常发达、枝条丛生,对于流动沙丘有固沙作用,生命力强,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而据材料沙柳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等还可知沙柳是重要的经济植物,经济价值较高。(3)据材料沙柳的特性可推测依据其生命力顽强,生长迅速可发展饲养业;沙柳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可发展造纸业;沙柳还是重要的药材可发展医药业。发展这些产业对于当地而言均可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同时扩大就业机会。
【点评】 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
7.(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旅游事故、伤亡人数也随之增加,2017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7亿人次,各类旅游活动安全事故导致我国近2000名公民意外身亡,事发地集中在我国游客较多的东南亚国家。
说明出境旅游人员应如何防范意外伤亡事故发生。
【答案】出境旅游尽量选择正规的旅行社。事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尽量避免单人出游;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参加适宜的旅游活动,量力而行;尽量避免高峰出行。注意景区安全标识,遵守景区安保制度;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警求助;提前做好攻略。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地和政局动荡地区,
【知识点】设计旅游活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结合相关旅游地理的知识可知,出境旅游应选择正规的旅行社,同时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材料中可知事发地集中于东南亚国家,该地我国游客较多,因此需尽量避免单人出行,同时避免高峰出行。还应该关注景区、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章制度。此外对于自然灾害多发和政局动荡的国家,应尽量减少前往次数,以保证安全。
【点评】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交通便捷,来往耗时较少游客多,反之就少。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旅游区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8.(2020高三上·河池期末)[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灌溉农业发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祁连山北麓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和水电建设活动明显,旅游设施未批先建,生态环境局部恶化。下图示意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省降水量分布。
(1)简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
(2)指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
【答案】(1)无序采矿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电开发强度大,导致部分河段出现径流减少;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资源退化;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造成生态破坏;周边企业偷排问题突出,导致河流水环境污染
(2)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主动参与生态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停止无序采矿活动和不合理的水电开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知识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水电建设活动明显可推测其在保护区内由于水电开发强度大,导致植被破坏、径流减少;此外在山区还有可能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由材料旅游设施未批先建可推测该地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生态破坏;而对于部分工业企业而言,其偷排问题突出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2)恢复生态的措施可针对问题寻找措施如针对企业偷排可加强执法与管理;针对旅游设施未批先建可加强监督;针对过度开发水电可停止不合理的水电开发,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建设,此外还可结合民众意识提升,加大宣传力度等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以甘肃省降水量及周边景观为背景,解题关键根据图文材料找出祁连山保护区出现的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措施,要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