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天气和气候
课堂教学设计
天
气
和
气
候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三、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指导法
课堂讨论法
师生交谈法
问答法
合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
讨论法
练习法
教法:
学法:
你可以从多少条途径查到天气的资料?
(方法越多越好)
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时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
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电视
电话(手机)
广播
报纸
上网
看云识天气
农谚
节气
……
比一比,看谁答得最快
想一想:
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提问层次较低学生)
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提问层次中上的学生)
(引导学生填出表格比较两者的概念、特点的不同)
天气 气候
概念 (见课文) (见课文)
区别 短时间的
多变的 较长时间
变化不大
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晴空万里 ④秋高气爽 ⑤和风细雨 ⑥终年高温 ⑦冬雨夏干 ⑧雷电交加 ⑨狂风暴雨 ⑩四季如春 11列热炎炎 12长冬无夏
1、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
(因为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2、为什么要天天看?
(每天的天气在变,导出天气多变的特点)
3、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气温、降水、风、雪等)
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二
图一
图三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展示图片,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与学生一起回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内容播放顺序,然后阅读课文的“卫星云图” 。
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简单的天气情况?
(根据颜色。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卫星云图”练习:
请学生看图判断“卫星云图上”我国青藏高原、家乡所在地大体的天气情况。(例如青藏高原有雨)
乌鲁木齐
台北
16~22°C
-8~ -2°C
广州
17~22 °C
上海
14~19 °C
2~10 °C
北京
长春
-11~ -6 °C
武汉
13~18 °C
重庆
12~18 °C
20~26 °C
海口
郑州
4~13 °C
3~11 °C
兰州
拉萨
2~10 °C
大 家 一 起 做:
把学生分组,4人一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
发布天气预报。(教师给予肯定、表扬)
-8~ -2°C
-4~ 2°C
-5~ 4°C
-1~ 9°C
-3~ 8°C
-4~ 6°C
-2~ 5°C
-2~ 7°C
2~ 6°C
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人民越来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阅读“大气环境监测”的课文阅读材料,了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正确使用二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天气图、卫星云图。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1、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短时间的,多变的
二、气候:
1、概念
2、特点:较长时间的,变化不大
三、天气预报:
1、天气符号
2、卫星云图
四、大气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