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搭配规律(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2、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能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发现规律。
学习过程:
一、自学检测
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玩具,谁能说说你喜欢什么玩具呢?(让不同学生说)。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有关木偶和帽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课件出示50页的情景图)
昨天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本中这部分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在干什么?
2、小明打算买几个木偶娃娃?几顶帽子?
3、小明买的一顶帽子要不要戴在这个木偶娃娃的头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第三个问题能明白一个木偶和一顶帽子是一种组合的关系,就如人穿的一套衣服】
4、柜台上有哪几个物品供小明选择?
5、你能确定小明买的是哪一个木偶娃娃,哪一顶帽子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思考第五个问题时,能感觉到本题肯定不止一种选配方法】
6、你认为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
【设计说明:第六个问题无论学生回答几种选配方法,都为探索、验证设下悬念。】
(以上问题让不同学生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以上六个问题既检测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帮助一部分学生在预习中没有深刻理解题意的不足,为下面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谈话:同学们都认为我们无法确定小明买的是哪一个木偶娃娃,哪一顶帽子,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小明买的木偶娃娃肯定是3个当中的某一个,帽子肯定是两顶当中的某一顶。那么小明到底有几种选配方法呢?这里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搭配规律)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探究验证。
师:要弄清有几种选配方法,还需要同学们进行实践。
(1)请拿出已经准备好的三个不同颜色的木偶娃娃和两顶不同颜色的帽子,自己动手进行选配。(也可以用其它物品代替)
师:刚才我们进行木偶和帽子的搭配时,用的是实物,假如没有实物可以代替,你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请想一想刚才选配的过程,并根据木偶和帽子的不同颜色在纸上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意思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让学生从动手到动脑起三个作用:一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可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为下面的小组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3)你是怎么选的?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说给别的同学听听。【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可以使思维无序的学生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逐渐变为有序】
(4)你们组谁的思考方法最好?请在小组里商量出最好的思考方法。比一比哪一组最棒!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5)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以下思考方法:
第一种:选木偶。一个木偶分别和2顶帽子相配,就有2种方法。3个木偶分别和2顶帽子相配,就有3个2种方法,一共有6种选配方法。(板书:3个2)
第二种:选帽子。一顶帽子分别和三个木偶娃娃相配,就有3种方法。2顶帽子分别和3个木偶娃娃相配,就有2个3种方法,一共有6种选配方法。(板书:2个3)
2、探究画图连线的策略
(1)师:我们还可以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示木偶和帽子。
课件出示: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连线的办法找到答案吗?请在课本51页上连一连。
学生做完后,让不同学生说说自己连线的过程,怎样列式?(可以让学生到前面课件上比划一下连线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里的连线,其实是对前面思维过程的一种再现,,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如果题中有4个木偶娃娃和3顶帽子,你能用符号代替用连线的办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汇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道题的思考,可以巩固前面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明确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3、通过上面的学习,想一想怎样选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请在小组里说给别的同学听一听。先让不同学生汇报,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a、像选木偶或选帽子那样进行有条理、有顺序地思考。
b、进行有序地连线。
4、探究规律
师:刚才我们在思考例题时用了3个2或2个3,这里的3个2和2个3分别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师板书算式。
问:(1)、在算式3×2=6中。3、2、6、在这道题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有什么发现?请在小组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算式中的每个数字和题目的数量进行对照,更容易发现规律,构建数学模型。】
(2)、先让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木偶的个数×帽子的顶数= 一共搭配的方法
(3)、师:是不是所有的搭配问题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再来看一题: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问:你是怎么想的?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你能像刚才那样列出乘法算式吗?
算式里的2、4、8、各是什么意思?(以上两个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计算出来的8种和我们刚才想出来的答案是一样的,这说明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两道题的探索、验证,亲身感受到发现规律的正确性。】
5、探索最优策略。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不同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以下三种策略:
a、像选木偶或选帽子那样进行有条理、有顺序地思考
b、进行有序地连线
c、运用规律列乘法算式。
师:如果例题中有100个木偶娃娃和30顶帽子,再求小明一共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你认为选用上面的哪种方法得出答案的速度快一些?如果用前两种方法会怎样?让不同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规律列乘法算式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事实面前,会很自然地感受到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6、解决实际问题。
做“想想做做”的第二题的三个问题。
(1)题中有几件上衣?几条裤子?几条裙子?你是怎么列式的?让不同学生进行展示。
(2)做完后,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进行搭配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运用规律列乘法算式,再说说自己搭配的思考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学生只重视列式,而不重视思维过程。注重对学生方法和技能的同时培养。】
三、达标检测:做《补充习题》的38页。(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当堂进行批改。对存在的典型问题全班进行矫正。)【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出现不足,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自学课本52~53的内容。(学生在自学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出示一些自学提纲。)
【设计意图: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学,学生有了充分准备,可以使下一节课的展示交流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
简单的搭配规律 3个2 种 2个3种
3 × 2 = 6(种)
木偶的个数 × 帽子的顶数= 一共的搭配方法种数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