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的规律及熔点
1.
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叫做熔化,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
态叫做凝固。
2.
固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________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3.
晶体熔化时的_______叫做熔点,非晶体_______(填“有”或“没有”)
熔点。
4.
熔化规律:(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____热,但温度
__________。(2)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
__________。
5.
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固
液
液
固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温度
没有
吸
保持不变
吸
不断升高
温度达到熔点
还能继续吸热
1.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_______现象。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
这是________现象。
2.
下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
实验数据解释下列问题:
(1)
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
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3)
温度为3
℃,该物质处于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态。
熔化
凝固
晶体
0
液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3.
有两种固体A和B,其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A是________(填“晶体”或
“非晶体”);A和B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
A.
蜡、玻璃、沥青
B.
蜡、铝、玻璃
C.
冰、铁、铝
D.
冰、铁、沥青
晶体
第3题
A有固定的熔点,B没
C
有固定的熔点
5.
(2020·泰安)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
A.
第5
min,晶体开始熔化
B.
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
min
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
晶体的熔点是80
℃
6.
如图所示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
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
明烛蜡是晶体
第5题
D
第6题
D
7.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一个凝固过程
B.
一个熔化过程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8.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
凡是固体都有熔点
C.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D.
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C
C
9.
(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10.
如图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0
℃的碎冰,把装有0
℃碎冰的试管插入
烧杯里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
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熔化少于一半
C
A
第10题
第9题
11.
(2020·邵阳)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
℃,则标准大气压下
48
℃的海波
( )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都有可能
12.
(2019·曲靖二模)你吃过冻豆腐吗?把豆腐放到冰箱里,几天之后,
冻豆腐就成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豆腐上出现了许多小孔,如图,
由于这些小孔,汤味才容易进入其中,豆腐吃起来更有滋味。冻豆腐
中的小孔是因为豆腐中的水分先__________然后又__________形成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D
凝固
第12题
熔化
13.
把-5
℃的冰块拿到10
℃的房间里,冰块________(填“会”或“不
会”)立即熔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
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____方案,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会
第14题
冰的温度还没有达到它的熔点
甲
海波受热均匀
先上升,后不变,再上升
15.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
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
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填“快”或
“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
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慢
第15题甲
用搅拌器搅拌
(2)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_______变化,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3)
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状态
-4
(3)
如图所示
第15题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
温度/℃
-8
-6
?
-2
0
0
0
0
0
0
0
状 态
固 态
固液共存态?
(4)
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
不变
第2课时 凝固的规律及凝固点
1.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同
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_________,非晶体__________(填“有”或“没
有”)凝固点。
2.
凝固规律:(1)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____热,但温度
__________。(2)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
__________。
3.
晶体凝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热,液体凝固时需要_________热。(填“吸”
或“放”)
凝固点
相同
没有
放
保持不变
放
不断降低
温度达到凝固点
还能继续放热
吸
放
1.
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
成下列问题。
(1)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
min时是_______(填“固”
“液”或“固液共存”)态。
(2)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
液
48
时间/min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59
55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42
2.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
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
3.
(2020·天津)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
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 )
A.
熔化吸热
B.
汽化放热
C.
液化吸热
D.
凝固放热
酒精
D
晶 体
熔 点
酒 精
-117
℃
水 银
-39
℃
4.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
A
B
C
D
5.
某同学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熔点表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熔点表中所有物质都是晶体
B.
熔点表中各物质的凝固点等于其熔点
C.
熔点低于0℃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或气态
D.
铝的熔点为660℃,660℃的铝应为液态
D
D
6.
在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
℃的水,现将温度为-10
℃的
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
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
B.
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
C.
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D.
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
D
7.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
球内注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
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可能表
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
A
B
C
D
D
8.
(2019·株洲)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这种物质
( )
A.
是非晶体
B.
在t1时刻是固态
C.
在t2时刻是液态
D.
在t2时刻正放热
D
第8题
9.
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断
B.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
水银温度计在-40
℃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
在-265
℃时,氢气是固态
B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515
物质名称
钨
固态氢
固态氦
?
熔点/℃
3
410
-259
-272
?
10.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
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
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
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火
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________________(填“依次由高到低”
“依次由低到高”或“相同”)。
11.
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
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凝固
依次由高到低
第10题
吸热
不变
12.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绘制的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象如图所示。_______min时“盐水”中开始出现固态物质;盐水的
凝固点为________℃;冬天下雪后,常在路面上撒一些盐,这是因为
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0
-2
第12题
降低
13.
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
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
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观察到
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温度/℃
4
2
0
-2
-4
-6
状 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时间/min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
-6
-6
-6
-8
?
状 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
固
(1)
当实验进行到第22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________℃。
(2)
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____℃,当实验进行到17
min时,该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__态。
(3)
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
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_(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的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____(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B
-11
-6
固液共存
第13题
晶体
低
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