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共24张PPT)
窃读记
林海音
林海音,女,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林海音于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2岁 。
了解她
她的作品
﹡散文集:《窗》(合作) 《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
﹡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通过 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林海音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踱:
duó
诅咒:
zǔ zhòu
踉踉跄跄:
Liàng qiàng
撅:
juē
2、解释下列词语:
写照:
描写刻画
枉然:
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
惯伎:
经常使用的不正当的手段
下意识:
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种本能反映。
煞有介事:
好象真有那么回事似的,煞:很、极
二、熟读精思: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窃读
2、“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如果改成“偷读记”好不好?为什么?
答:“窃”是“偷偷地”意思;不能改;因为此文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情感经历,“窃读”两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涩的窘态,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形象。
3、第13节“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中“白日梦”具体是指什么?
答:吃碗排骨面,然后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读书。
4、做“白日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那时“窃读”时间长了,肚内空空又腿酸难熬。
5、出色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个亮点,请在文中找出一句刻画人物心理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例句:第4节“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还有一只巨 掌……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
赏析:这里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作者刹那间由喜悦到惊慌到沮丧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一个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受人污辱的悲凉。
6、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能再 找一处吗?
答:作者把“窃读”时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作对比:书店老板的冷漠指责、无情拒绝和店员的热心关照默默支持。
热爱读书、勤奋刻苦、学会感恩。
渴望读书而不怕艰辛并懂得感恩
的女孩,我们应该以她为榜样:
7、文中的“我”是个:
8、“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答: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人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善于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
读书名言积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回家作业
查资料做小报:
标题:“书籍伴我成长”;
把选文提到的中外名著作为版面的内容之一;
设一个园地:“紫竹园”;你也有多年的读书经历,请列举一本书或书中的一段话,在“紫竹园”里说说此书此话对你的影响,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悟。